作為社會抗爭的假新聞——美國大選假新聞現(xiàn)象的闡釋路徑與生成機制
本文選題:后真相 切入點:社交媒體 出處:《新聞記者》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以2016年美國大選中的假新聞現(xiàn)象為切入口,從闡釋路徑和生成機制兩個方面入手,挖掘"假新聞"這一歷史悠久的"老問題"在新的媒介生態(tài)當中所發(fā)生的變異和迭代。本文試圖超越傳播學"信息影響模式"(Message Influence Model)的傳統(tǒng)理論框架,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提出新的闡釋路徑,試圖更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后真相時代"假新聞"的復雜性和特殊性。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false news phenomenon in the 2016 US election as the entry point, starting from two aspects: the explanation path and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 and iteration of "false news", a time-honored "old problem", in the new media ecolog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essage Influence Model" i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way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false news" in the post-truth era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分類號】:G219.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周睿鳴;劉于思;;客觀事實已經(jīng)無效了嗎?——“后真相”語境下事實查驗的發(fā)展、效果與未來[J];新聞記者;2017年01期
2 史安斌;王沛楠;;傳播權利的轉移與互聯(lián)網(wǎng)公共領域的“再封建化”——臉譜網(wǎng)進軍新聞業(yè)的思考[J];新聞記者;2017年01期
3 虞鑫;陳昌鳳;;美國“事實核查新聞”的生產(chǎn)邏輯與效果困境[J];新聞大學;2016年04期
4 郭小安;張榮;;謠言心理的三個研究維度:理論整合與現(xiàn)實關照[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良榮;袁鳴徽;;中國新聞傳媒業(yè)的新生態(tài)、新業(yè)態(tài)[J];新聞大學;2017年03期
2 張華;;“后真相”時代的中國新聞業(yè)[J];新聞大學;2017年03期
3 史安斌;劉亮;;社會化新聞: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引領全鏈條再造[J];青年記者;2017年16期
4 史安斌;王沛楠;;作為社會抗爭的假新聞——美國大選假新聞現(xiàn)象的闡釋路徑與生成機制[J];新聞記者;2017年06期
5 劉芷含;;政策變遷下弱勢群體相對剝奪感及其治理——以失獨群體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7年05期
6 楊保軍;;論新媒介環(huán)境中新聞報道真實的實現(xiàn)[J];編輯之友;2017年04期
7 年度傳媒倫理研究報告課題組;周巖;王俠;;2016年傳媒倫理問題研究報告[J];新聞記者;2017年02期
8 周睿鳴;劉于思;;客觀事實已經(jīng)無效了嗎?——“后真相”語境下事實查驗的發(fā)展、效果與未來[J];新聞記者;2017年01期
9 謝耘耕;于倩倩;姬雁楠;付翔;宋雪;李寧;;國內(nèi)謠言研究述評(2011—2015)[J];新媒體與社會;2015年04期
10 郭小安;薛鵬宇;;微信朋友圈會讓我們更相信謠言嗎?——試論微信謠言的三個傳播特征[J];電子政務;2015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虞鑫;陳昌鳳;;美國“事實核查新聞”的生產(chǎn)邏輯與效果困境[J];新聞大學;2016年04期
2 程東金;;“特朗普現(xiàn)象”與美國的保守主義政治[J];文化縱橫;2016年02期
3 王維佳;;“黨管媒體”理念的歷史生成與現(xiàn)實挑戰(zhàn)[J];經(jīng)濟導刊;2016年04期
4 陳昌鳳;;人機大戰(zhàn)時代,媒體人價值何在[J];新聞與寫作;2016年04期
5 史安斌;周迦昕;;“川普”奇觀與美國政治新聞的困境[J];青年記者;2016年04期
6 黃雅蘭;陳昌鳳;;“目擊媒體”革新新聞生產(chǎn)與把關人角色——以谷歌新聞實驗室為例[J];新聞記者;2016年01期
7 史安斌;楊軼;;硅谷與艦隊街:化敵為友還是亦敵亦友[J];青年記者;2015年22期
8 王君超;葉雨陽;;西方媒體的“事實核查”制度及其借鑒意義[J];新聞記者;2015年08期
9 王維佳;;傳播治理的市場化困境——從媒體融合政策談起[J];新聞記者;2015年01期
10 汪暉;;代表性斷裂與“后政黨政治”[J];開放時代;201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曼麗;;如何看待美國大選年的涉華輿論[J];新聞與寫作;2012年02期
2 徐方清;吳慶才;;美國大選里的中國時刻[J];中國新聞周刊;2012年41期
3 李慶四;美國大選辯論:高超的政治游戲[J];中國新聞周刊;2004年39期
4 鄧鵬;美國大選:戈爾有戲[J];中國新聞周刊;2000年20期
5 韓煒;盤點美國大選聚焦七大話題[J];中國新聞周刊;2000年24期
6 鄒舉;"黨性鮮明"的媒體之戰(zhàn)——透視2004年美國大選中的美國媒體[J];青年記者;2005年01期
7 王中偉;李銘;;美國大選中的媒體報道[J];新聞窗;2009年01期
8 木西;;美國大選辯論之鑒[J];中國經(jīng)濟和信息化;2012年20期
9 張濤甫;;美國大選辯論的中國話題[J];青年記者;2012年33期
10 薛涌;;美國大選中的“亞洲價值”[J];中國新聞周刊;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彬;左暉;;布什施政效果與美國大選[A];21世紀初世界經(jīng)濟格局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會長擴大會議暨“21世紀初世界經(jīng)濟格局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川梅;觀美國大選,不妨揣著明白看“熱鬧”[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楊虹;美國大選:中國不能總被“敲打”,應有反制舉措[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2年
3 記者 潘寅茹;美國大選“終極辯論”亮點掃描[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4 特約記者 孫卓;美國大選回歸基本面 九大“搖擺州”定乾坤[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5 李文漪;美國大選的值得玩味處[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6 閆巖;美國大選 干戈虛動[N];國際商報;2012年
7 本報記者 曹建華;颶風來襲美國大選添變數(shù)[N];國際商報;2012年
8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王鴻剛;如何看待美國大選中的“中國牌”[N];廣州日報;2012年
9 黨建軍 李明波 毛玉西 (主持人 黨建軍);被遺忘的權力之都美國大選冰火兩重天[N];廣州日報;2012年
10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 任孟山;超級風暴會影響美國大選嗎[N];華夏時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陳宇航;2016年美國大選新聞翻譯實踐報告[D];安徽大學;2017年
2 劉愛冰;美國大選(2008-2016)中的中國議題探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年
3 張夢瑤;析2016年美國大選及其政治參與中的問題[D];外交學院;2017年
4 吳淑慧;東方早報2008美國大選報道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5 張佳麗;亞裔美國人在2008美國大選中政治參與狀況研究[D];外交學院;2010年
6 鞠紹軒;從美國大選看中美關系-2012年美國大選剖析[D];聊城大學;2014年
7 田雨;評價理論視角下的美國大選辯論策略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51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65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