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傳播生態(tài)下的電視解說特色探析——以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白巖松的解說為例
本文選題:奧運會開幕式 切入點:電視解說 出處:《新聞與寫作》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于奧運會開幕式的轉(zhuǎn)播來說,各持權(quán)轉(zhuǎn)播機構(gòu)根據(jù)國際公用信號同步配送的個性化解說評論是否精彩,能否俘獲人心是關(guān)系到奧運會電視報道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奧運會開幕式的傳統(tǒng)電視解說具有三個鮮明的特征,隨著時代的變遷,融合傳播特別是社交媒體傳播成為潮流,與此相伴隨的是個性化表達,人們對于奧運會及其解說產(chǎn)生了新的理解和期待。本文以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白巖松的解說為例,詳細分析了"個性化"傳播生態(tài)下的電視解說新特色。
[Abstract]:For the broadcast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Olympic Games, whether the commentary of the right broadcasters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ized commentary on synchronous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signals is brilliant, Whether or not we can capture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the Olympic Game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success of TV coverage of the Olympic Games. The traditional television commentar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Olympic Games has thre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fusio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This is accompanied by personalized expression, people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Bai Yansong's explanation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Rio Olympic Gam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new features of TV explanation under individualized communication ecology.
【作者單位】: 韶關(guān)學(xué)院體育學(xué)院;武漢體育學(xué)院新聞傳播學(xué)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大型賽事的媒體運行與新聞服務(wù)研究”(批準號:11BTY017)的成果
【分類號】:G811.21;G222.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申香英;楊劍坤;;沉醉在希臘文明之中 2004雅典奧運會開幕式服飾與道具展[J];紡織服裝周刊;2008年28期
2 于建平;;奧運會開幕式的科技創(chuàng)新[J];北京觀察;2009年08期
3 許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音樂的人文解讀[J];美育學(xué)刊;2011年01期
4 劉艷娥;;北京與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dǎo)刊;2013年10期
5 ;奧林匹克運動的召喚——奧運會開幕式側(cè)記[J];中國體育(中英文版);2008年07期
6 潘蘇萍;;感動我的奧運會開幕式瞬間[J];金色少年;2008年10期
7 ;火樹銀花不夜天 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盛況[J];當代職校生;2008年09期
8 ;奧運會開幕式:一道讓人回味無窮的“開胃菜”[J];晚霞;2008年12期
9 趙劍平;蔡桂林;;夢回千年——奧運會開幕式文藝表演側(cè)記[J];中國作家;2008年17期
10 ;奧運會開幕式的精彩瞬間[J];初中生世界;2012年Z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虹;;對奧運會開幕式表演作品服裝設(shè)計的研究[A];第4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牛靜;;論現(xiàn)代奧運會開幕式的歷史演進[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xué)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3 牛靜;;視覺時代的奧運會開幕式研究——應(yīng)對和困惑[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吳聲光;;從雅典暢想北京奧運會開幕式[A];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xué)術(shù)年會體育科學(xué)分會場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牛靜;;從儀式角度對奧運會開幕式的解讀[A];首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董進霞;;從比較視角展望北京奧運會遺產(chǎn)[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奧林匹克運動與人類文明的和諧發(fā)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松邋黃潔;奧運會開幕式安保工作就緒[N];法制日報;2008年
2 徐和平;我省觀摩奧運會開幕式代表團返漢[N];湖北日報;2008年
3 記者 謝運和邋通訊員 劉海軍;我市城鄉(xiāng)群眾熱議奧運會開幕式[N];平頂山日報;2008年
4 陳云燕;昆明鐵路公安局為堅守崗位民警制作奧運會開幕式光盤[N];人民鐵道;2008年
5 本報記者 李美;境外媒體盛贊奧運會開幕式[N];中華新聞報;2008年
6 林楠;“微言”倫敦奧運會開幕式[N];中國文化報;2012年
7 王建新;奧運會開幕式“會讓大家滿意”[N];人民日報;2007年
8 趙忱;我們必須脫胎換骨[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徐雁;奧運會開幕式門票轉(zhuǎn)讓大限將近[N];國際商報;2008年
10 本版編輯邋通訊員 張建明 江福梅 本報記者 于莘明 宋震宇;解讀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高科技(下)[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賀幸輝;視覺傳播中奧運會開幕式與文化認同[D];北京體育大學(xué);2015年
2 牛靜;論現(xiàn)代奧運會開幕式的歷史演進[D];北京體育大學(xué);2007年
3 肖紅;現(xiàn)代夏季奧運會開幕式表演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xué);2008年
4 周娜;現(xiàn)代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主題曲研究[D];山西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8條
1 王薇;雅典、北京、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對奧林匹克文化的詮釋[D];浙江師范大學(xué);2016年
2 祁田田;第28、29、30屆奧運會開幕式主題的比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xué);2013年
3 尚美姝;2012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文化形象與文化價值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13年
4 高芳婧;奧運會開幕式解說風(fēng)格創(chuàng)新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xué);2015年
5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xué);2010年
6 劉笑鈺;北京與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文化傳播對比研究[D];武漢體育學(xué)院;2013年
7 于麗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美學(xué)審視[D];山東大學(xué);2010年
8 孟令輝;對奧運會入場式演進發(fā)展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6342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163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