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中的王權世俗化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08 23:57
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亨利四世》中,王權這一概念發(fā)生了事實上的世俗化——從中世紀王權基督論的以神為中心到現(xiàn)代政治的以人為中心。這種世俗化首先體現(xiàn)在,以亨利四世象征的王權因其在謀求王業(yè)的過程中犯下的該隱之罪而失去了神圣性基礎。上帝由在權力體系中的核心位置隱退而變成一種名義上的神圣宣稱。盡管亨利四世因其犯下的罪惡而始終表現(xiàn)出一種道德焦慮并一再宣稱自己將開啟圣戰(zhàn),但圣戰(zhàn)這個充滿宗教意味的行為更多地也變成了一種政治的手段。人的政治權術成為了王權的主導因素。其次,王權的世俗化還表現(xiàn)在市民社會的背景基礎以及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福斯塔夫在劇中以一個啟蒙哲人的形象出現(xiàn)并且?guī)в袧庵氐淖杂膳c虛無主義,他揭露問題,卻并不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以福斯塔夫為代表的民眾及其日常生活開始參與到政治事務中來,并且直接與王國未來的統(tǒng)治者發(fā)生關系。王國的繼承人在這個世俗化的市民社會完成了他的教育與自我教育。與民眾的自我意識覺醒相關聯(lián)的是國王的自然之體的彰顯,這種彰顯指向了君主的生老病死與政治的限度問題。最后,王權的世俗化體現(xiàn)在世俗法律在王國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從上篇到下篇,莎士比亞不但向我們展現(xiàn)了國家令人擔憂的法治...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研究現(xiàn)狀
研究意義
第一章 王權與君主:該隱之罪與王權的罪惡基礎
第一節(jié) 亨利四世的該隱之罪
一、該隱之罪:理查二世與圣禮性王權之死
二、“罪”與亨利四世的道德焦慮
第二節(jié) 從繼承王冠到爭求王冠:政治機巧的中心作用
一、作為政治手段的“圣戰(zhàn)”
二、政治機巧與人的彰顯
第二章 王權與民眾:國王的自然之體與民眾的自我意識
第一節(jié) 自我意識的覺醒與福斯塔夫的啟蒙教育
一、哈爾王子的獨白
二、啟蒙哲人福斯塔夫
第二節(jié) 君主之德與小民之德:哈爾王子與底層民眾的互動
第三節(jié) 國王的身體性與“下等人的氣息”
一、國王的身體性與塵世性
二、君王之死與政治的限度
第三章 王權與法律:秩序的重建與政制長存
第一節(jié) 王國的法治狀況
第二節(jié) 大法官與鄉(xiāng)村法官的象征意義
第三節(jié) “王在法下”:法律秩序的重建與政制長存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目錄
本文編號:3968012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研究現(xiàn)狀
研究意義
第一章 王權與君主:該隱之罪與王權的罪惡基礎
第一節(jié) 亨利四世的該隱之罪
一、該隱之罪:理查二世與圣禮性王權之死
二、“罪”與亨利四世的道德焦慮
第二節(jié) 從繼承王冠到爭求王冠:政治機巧的中心作用
一、作為政治手段的“圣戰(zhàn)”
二、政治機巧與人的彰顯
第二章 王權與民眾:國王的自然之體與民眾的自我意識
第一節(jié) 自我意識的覺醒與福斯塔夫的啟蒙教育
一、哈爾王子的獨白
二、啟蒙哲人福斯塔夫
第二節(jié) 君主之德與小民之德:哈爾王子與底層民眾的互動
第三節(jié) 國王的身體性與“下等人的氣息”
一、國王的身體性與塵世性
二、君王之死與政治的限度
第三章 王權與法律:秩序的重建與政制長存
第一節(jié) 王國的法治狀況
第二節(jié) 大法官與鄉(xiāng)村法官的象征意義
第三節(jié) “王在法下”:法律秩序的重建與政制長存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目錄
本文編號:39680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96801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