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餐牌文獻與粵籍華人文學中餐敘事的文化意涵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23:25
本文將作為歷史文本的美國中餐牌文獻與粵籍華人自傳體文學文本中的中餐敘事相比照,發(fā)現(xiàn)二者構成了相當有意味的互文性。就文化意涵而言,前者呈現(xiàn)出明顯的"雜碎化"性質(zhì),而后者文學敘事中的中餐則是"真正的"廣東菜,呈現(xiàn)出原鄉(xiāng)的地道性;中餐牌文獻文本著意于華人文化身份的外部顯性呈現(xiàn),文學文本中餐敘事則反映出華裔美國人身份的內(nèi)部隱性建構。作為美國社會"異己"的中餐,兩類文本中無論是歸化其"異質(zhì)性"或是張揚其"異質(zhì)性",均具有自我東方化成分,同時也都有對美國社會關于中餐和華裔的刻板印象的抵抗。起源于粵菜的美國中餐對原鄉(xiāng)正宗性的守持、變異及至"雜碎化"美式中餐的流行,揭示出族裔身份建構、文化調(diào)適及文化同化的有趣及復雜。
【文章來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4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中餐牌文獻:“炒雜碎”現(xiàn)象
二、粵籍華人文學中餐敘事:“真正的”廣東菜
三、中餐牌文獻文本與華人文化身份的外部顯性呈現(xiàn)
四、華裔文學文本中餐敘事與華裔美國人身份的內(nèi)部隱性建構
五、異質(zhì)性:“異國情調(diào)”的展覽或“刻板形象”的抵抗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亞裔美國感”溯源[J]. 蒲若茜. 外國文學研究. 2013(04)
[2]炒雜碎:美國餐飲史中的華裔文化[J]. 劉海銘,李愛慧.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10(01)
[3]美國華人餐飲業(yè)及其文化認同[J]. 劉海銘,李愛慧.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08(01)
本文編號:3640394
【文章來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4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中餐牌文獻:“炒雜碎”現(xiàn)象
二、粵籍華人文學中餐敘事:“真正的”廣東菜
三、中餐牌文獻文本與華人文化身份的外部顯性呈現(xiàn)
四、華裔文學文本中餐敘事與華裔美國人身份的內(nèi)部隱性建構
五、異質(zhì)性:“異國情調(diào)”的展覽或“刻板形象”的抵抗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亞裔美國感”溯源[J]. 蒲若茜. 外國文學研究. 2013(04)
[2]炒雜碎:美國餐飲史中的華裔文化[J]. 劉海銘,李愛慧.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10(01)
[3]美國華人餐飲業(yè)及其文化認同[J]. 劉海銘,李愛慧.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08(01)
本文編號:3640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64039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