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白朗寧詩歌:性和諧比較論綱
發(fā)布時(shí)間:2022-01-19 02:35
人類作為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一種生命形式,天然地形成了兩種性別男性和女性。在我看來,上帝本身就容納了人的兩性!妒ソ(jīng)·創(chuàng)世紀(jì)》說:“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雹倌信幱谝惑w,即男女同體。在《圣經(jīng)·以賽亞書》中耶和華又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雹谔鞛殛,以父親的形象即圣父為代表;地為陰,以母親形象即圣母為代表。歸結(jié)到底,陰陽也就是男女兩性。這與中國典籍《周易》中陰陽和諧的思想十分契合。人類只有男女這兩種性別,性別關(guān)系是最原初同時(shí)也是與人類社會(huì)相始終的最漫長(zhǎng)的人際關(guān)系。所以社會(huì)也罷,家庭也罷,構(gòu)建和諧的美好愿望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兩性關(guān)系這一問題。兩性和諧與婚姻未必有必然的關(guān)系,但它卻與愛情密不可分;橐鲭m不是人間太平的靈丹妙藥,但兩性和諧的理想婚姻卻是人類的永恒追求。愛情是生命之必然,愛情把兩個(gè)個(gè)體——男人和女人——在情感上聯(lián)系起來。雙方既是愛情的主體,也是愛情的客體。男人和女人相互補(bǔ)允,并在思想上彼此鼓勵(lì)。他們共同組成可以創(chuàng)造生命和諧的人類。白朗寧夫婦的愛情借情詩得到不朽,詩歌又借他們的愛情得到升華。每當(dāng)捧讀記錄著他們不朽之愛的詩篇時(shí),我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也感...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xué)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3 頁
【學(xué)位級(jí)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引言
1.1. 性——人類社會(huì)的根基
1.1.1. 性意識(shí)
1.1.2. 性與愛
1.1.3. 性與美
1.2. 性和諧
1.2.1. 對(duì)和諧的形上思考
1.2.2. 《周易》與性和諧
1.2.3. E.B.白朗寧詩歌中的性和諧
1.3. 國內(nèi)外E.B.白朗寧詩歌研究綜述
1.4. 本文的研究視角
2. 與詩經(jīng)比參
2.1. 女性意識(shí)
2.1.1. 懷春女子的怦然心動(dòng)
2.1.2. 一見鐘情的愛情詠嘆
2.1.3. 熱戀女子的贊美詩篇
2.1.4. 思嫁女子的婚姻憧憬
2.2. 贈(zèng)答情節(jié)
2.2.1. 施舍與報(bào)答
2.2.2. 紅寶石與玉
2.2.3. 卷發(fā)與太陽
2.3. 陶醉狂歡
2.3.1. 陶醉——生理學(xué)的先決條件
2.3.2. E.B.白朗寧詩歌中的陶醉
2.3.3. E.B.白朗寧詩歌中的狂歡化色彩
3. 與圣經(jīng)比參
3.1. 親吻意象
3.1.1. 觸覺感應(yīng)
3.1.2. 吻詩二首
3.1.3. 親吻神學(xué)
3.1.4. 三次命名
3.1.4.1. 救難之吻
3.1.4.2. 互酬之吻
3.1.4.3. 熱熱之吻
3.2. 直觀意象:動(dòng)植物
3.2.1. 羽翼濕透的鴿子
3.2.2. 水晶里的蜜蜂
3.2.3. 布谷鳥的歌曲
3.2.4. 花與女性審美
3.2.5. 樹與身體崇拜
3.3. 哲性意象:那個(gè)"園"
3.3.1. "而你卻抽起我這門閂"
3.3.2. "你心坎里的寶藏只往我墻外堆"
3.3.3. "我那園圃,待你耘鋤"
4. 論和諧詩觀
4.1. 雙性同體
4.1.1. 與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精神聯(lián)系
4.1.2. 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性意識(shí)
4.1.3. 雙性同體觀念的神話溯源
4.1.4. 伍爾夫雙性同體詩學(xué)觀的建立
4.2. E.B.白朗寧雙性和諧詩學(xué)觀
4.2.1. 維多利亞時(shí)代的女性主義先聲
4.2.2. E.B.白朗寧與喬治·桑的跨國情誼
4.2.3. 背負(fù)十字架的先行者
4.2.4. E.B.白朗寧為喬治·桑正名
4.2.5. 才情風(fēng)骨交融的女性詩歌傳統(tǒng)
4.3. 與《老子》比參
4.3.1. 道·陰陽·和諧
4.3.2. 與《老子》主水比參
4.3.3. 與《老子》論雌比參
4.3.4. 與《老子》說嬰比參
5. 余論
5.1. 詩人夫婦成長(zhǎng)之路
5.1.1. 通過自學(xué)成才
5.1.2. 愛情戰(zhàn)勝死亡
5.1.3. 雙雙赴意大利
5.1.4. 在悼亡中永恒
5.2. 詩人夫婦的跨國別影響
5.2.1. 詩人夫婦的英美影響
5.2.2. 詩人夫婦的南歐影響
5.2.3. 詩人夫婦的中國影響
參考文獻(xiàn)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科研成果
后記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性意識(shí)與女性陰柔美[J]. 程勇真. 殷都學(xué)刊. 2009(01)
[2]從《致喬治·!房床蕦幏蛉说脑姼枳非骩J]. 袁欣. 文藝研究. 2008(04)
[3]略論古希臘戲劇的宗教性[J]. 魏鳳蓮. 齊魯學(xué)刊. 2004(01)
[4]“我的事業(yè)除了歌還是歌”[J]. 汪劍釗. 讀書. 2000(12)
[5]《雅歌·春天狂想詩》中的意象主義考察[J]. 齊一. 外國文學(xué)研究. 1999(03)
[6]寓無限于有限之中——談布朗寧的詩歌[J]. 劉意青. 外國文學(xué). 1992(06)
[7]生殖崇拜文化略論[J]. 趙國華. 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 1988(01)
本文編號(hào):3596053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xué)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3 頁
【學(xué)位級(jí)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引言
1.1. 性——人類社會(huì)的根基
1.1.1. 性意識(shí)
1.1.2. 性與愛
1.1.3. 性與美
1.2. 性和諧
1.2.1. 對(duì)和諧的形上思考
1.2.2. 《周易》與性和諧
1.2.3. E.B.白朗寧詩歌中的性和諧
1.3. 國內(nèi)外E.B.白朗寧詩歌研究綜述
1.4. 本文的研究視角
2. 與詩經(jīng)比參
2.1. 女性意識(shí)
2.1.1. 懷春女子的怦然心動(dòng)
2.1.2. 一見鐘情的愛情詠嘆
2.1.3. 熱戀女子的贊美詩篇
2.1.4. 思嫁女子的婚姻憧憬
2.2. 贈(zèng)答情節(jié)
2.2.1. 施舍與報(bào)答
2.2.2. 紅寶石與玉
2.2.3. 卷發(fā)與太陽
2.3. 陶醉狂歡
2.3.1. 陶醉——生理學(xué)的先決條件
2.3.2. E.B.白朗寧詩歌中的陶醉
2.3.3. E.B.白朗寧詩歌中的狂歡化色彩
3. 與圣經(jīng)比參
3.1. 親吻意象
3.1.1. 觸覺感應(yīng)
3.1.2. 吻詩二首
3.1.3. 親吻神學(xué)
3.1.4. 三次命名
3.1.4.1. 救難之吻
3.1.4.2. 互酬之吻
3.1.4.3. 熱熱之吻
3.2. 直觀意象:動(dòng)植物
3.2.1. 羽翼濕透的鴿子
3.2.2. 水晶里的蜜蜂
3.2.3. 布谷鳥的歌曲
3.2.4. 花與女性審美
3.2.5. 樹與身體崇拜
3.3. 哲性意象:那個(gè)"園"
3.3.1. "而你卻抽起我這門閂"
3.3.2. "你心坎里的寶藏只往我墻外堆"
3.3.3. "我那園圃,待你耘鋤"
4. 論和諧詩觀
4.1. 雙性同體
4.1.1. 與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精神聯(lián)系
4.1.2. 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性意識(shí)
4.1.3. 雙性同體觀念的神話溯源
4.1.4. 伍爾夫雙性同體詩學(xué)觀的建立
4.2. E.B.白朗寧雙性和諧詩學(xué)觀
4.2.1. 維多利亞時(shí)代的女性主義先聲
4.2.2. E.B.白朗寧與喬治·桑的跨國情誼
4.2.3. 背負(fù)十字架的先行者
4.2.4. E.B.白朗寧為喬治·桑正名
4.2.5. 才情風(fēng)骨交融的女性詩歌傳統(tǒng)
4.3. 與《老子》比參
4.3.1. 道·陰陽·和諧
4.3.2. 與《老子》主水比參
4.3.3. 與《老子》論雌比參
4.3.4. 與《老子》說嬰比參
5. 余論
5.1. 詩人夫婦成長(zhǎng)之路
5.1.1. 通過自學(xué)成才
5.1.2. 愛情戰(zhàn)勝死亡
5.1.3. 雙雙赴意大利
5.1.4. 在悼亡中永恒
5.2. 詩人夫婦的跨國別影響
5.2.1. 詩人夫婦的英美影響
5.2.2. 詩人夫婦的南歐影響
5.2.3. 詩人夫婦的中國影響
參考文獻(xiàn)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科研成果
后記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性意識(shí)與女性陰柔美[J]. 程勇真. 殷都學(xué)刊. 2009(01)
[2]從《致喬治·!房床蕦幏蛉说脑姼枳非骩J]. 袁欣. 文藝研究. 2008(04)
[3]略論古希臘戲劇的宗教性[J]. 魏鳳蓮. 齊魯學(xué)刊. 2004(01)
[4]“我的事業(yè)除了歌還是歌”[J]. 汪劍釗. 讀書. 2000(12)
[5]《雅歌·春天狂想詩》中的意象主義考察[J]. 齊一. 外國文學(xué)研究. 1999(03)
[6]寓無限于有限之中——談布朗寧的詩歌[J]. 劉意青. 外國文學(xué). 1992(06)
[7]生殖崇拜文化略論[J]. 趙國華. 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 1988(01)
本文編號(hào):35960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5960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