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悲劇》的還原性闡釋:鄉(xiāng)下人進城的命運之殤
發(fā)布時間:2022-01-10 01:31
<正>《美國悲劇》是德萊塞的巔峰之作,以往的研究給克萊德的悲劇貼上的標(biāo)簽是"性格悲劇",認為他是一個極度虛榮的青年,為了追求物質(zhì)享受和享樂主義,迷失了自我,人性變得扭曲,最終走上了犯罪與自我毀滅的道路,這部小說凸顯了德萊塞對虛假美國夢的批判。然而,我們認為以往的研究并不能充分揭示克萊德故事蘊含著更為深遠的歷史意義。首先,克萊德是不是在追求欲望消費?其次,克萊德究竟是不是一個薄情郎?再次,克萊德到底是不是殺害羅伯達的兇手,當(dāng)時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最后,德萊塞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真正意圖在哪里?本文試圖揭開以往意識形態(tài)的遮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克萊德的休閑
二、克萊德的愛情選擇
三、界限與門檻
四、羅伯達落水事件
結(jié)語
本文編號:3579809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克萊德的休閑
二、克萊德的愛情選擇
三、界限與門檻
四、羅伯達落水事件
結(jié)語
本文編號:35798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57980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