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中的閾限空間
發(fā)布時間:2021-08-10 04:27
《罪與罰》中出現(xiàn)大量的空間書寫,小說通過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城市漫游高度細節(jié)化地展現(xiàn)彼得堡的城市空間,橋和小酒館等建筑空間在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此外,人作為獨特的空間性存在成為小說空間書寫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從彼得堡、建筑、人三個層面分析《罪與罰》中空間的閾限性。具體來說,本研究通過對小說文本的具體分析,結(jié)合巴赫金的復調(diào)詩學、閾限空間和其他思想理論,分析《罪與罰》中獨特的空間建構(gòu)及其作用,挖掘閾限空間的詩學和思想價值。研究意義在于:挖掘被其他研究者忽略的橋、小酒館的空間意義,揭示二者作為誘發(fā)選擇、促進交融的閾限空間的重要意義;從空間視角重新審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復調(diào)性,揭示建構(gòu)和書寫閾限空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實現(xiàn)復調(diào)小說的重要途徑,補充和擴展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中提出的“門檻”時空體問題;探討疾病作為過渡儀式對于建構(gòu)閾限人以及促成其精神救贖的重要作用,分析個體從分隔階段到閾限階段,既而走向短暫的聚合階段的精神歷程和具身體驗;探索陀氏在《罪與罰》中的空間實驗對于現(xiàn)代人擺脫“獨白式”精神困境的啟示。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空間理論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一章 《罪與罰》中的閾限城市:彼得堡
第一節(jié) 介于真實與奇幻之間
第二節(jié) 介于預(yù)謀與非預(yù)謀之間
第三節(jié) 介于基督與反基督之間
第四節(jié) 彼得堡與復調(diào)精神
第二章 《罪與罰》中的閾限建筑:橋與小酒館
第一節(jié) 橋:誘發(fā)選擇的閾限空間
一、圖奇科夫橋
二、尼古拉橋
三、沃茲涅先斯基橋
四、K橋
第二節(jié) 小酒館:促進交融的閾限空間
一、小酒館中的對話
二、小酒館中的孤獨
第三章 《罪與罰》中的閾限人:拉斯柯爾尼科夫
第一節(jié) 夢境:閾限人的精神分裂
第二節(jié) 疾。鹤鳛檫^渡儀式
一、生理疾。焊鎰e舊世界
二、精神疾。红`魂的試煉場
第三節(jié) 對話:是終點也是起點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迷宮與城市——19世紀歐洲文學都市想象的神話與宗教之維[J]. 陳曉蘭. 中國比較文學. 2010(03)
[2]17世紀俄羅斯宗教分裂運動溯源[J]. 敬菁華. 西伯利亞研究. 2007(02)
本文編號:3333458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空間理論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一章 《罪與罰》中的閾限城市:彼得堡
第一節(jié) 介于真實與奇幻之間
第二節(jié) 介于預(yù)謀與非預(yù)謀之間
第三節(jié) 介于基督與反基督之間
第四節(jié) 彼得堡與復調(diào)精神
第二章 《罪與罰》中的閾限建筑:橋與小酒館
第一節(jié) 橋:誘發(fā)選擇的閾限空間
一、圖奇科夫橋
二、尼古拉橋
三、沃茲涅先斯基橋
四、K橋
第二節(jié) 小酒館:促進交融的閾限空間
一、小酒館中的對話
二、小酒館中的孤獨
第三章 《罪與罰》中的閾限人:拉斯柯爾尼科夫
第一節(jié) 夢境:閾限人的精神分裂
第二節(jié) 疾。鹤鳛檫^渡儀式
一、生理疾。焊鎰e舊世界
二、精神疾。红`魂的試煉場
第三節(jié) 對話:是終點也是起點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迷宮與城市——19世紀歐洲文學都市想象的神話與宗教之維[J]. 陳曉蘭. 中國比較文學. 2010(03)
[2]17世紀俄羅斯宗教分裂運動溯源[J]. 敬菁華. 西伯利亞研究. 2007(02)
本文編號:33334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33345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