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多麗絲·萊莘《野草在歌唱》中的黑色壓抑與抗爭
發(fā)布時間:2021-06-29 19:47
《野草在歌唱》是英國當代著名作家多麗絲·萊莘的處女作。這部小說以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殖民主義下的非洲為背景,描述了一位白人女性瑪麗被其黑奴摩西殺害的故事。小說描繪了在種族隔離背景下非洲殖民地的真實生活!兑安菰诟璩啡诤狭巳R莘后來大部分作品中探討的主題和元素,這本出版于50年代的小說涉及到了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理論中眾多重要的主題與思想。本篇論文旨在從種族,階級,心理等角度來探討小說中隱藏的主題--壓抑和抗爭。本論文主要分三個章節(jié)來探討這本小說是如何呈現(xiàn)在種族、階級與心理方面的黑色壓抑與抗爭。而黑色在文中具有多重意義,它不僅指代了那些可以看得見的黑色,也暗含了那些看不見的。第一章運用后殖民理論來探討殖民地黑人與白人的沖突,以小說中的例子來解釋黑人如何遭受白人的歧視與不平等對待,用小說中的示例來闡述黑人遭受白人的種族歧視與不平等對待后產(chǎn)生的種種壓抑以及他們的抗爭。第二章從階級的角度,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抨擊白人對南非黑人勞工及其土地的剝削;正文最后一章主要是引用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論對瑪麗心理變化進行分析,探討了她的性壓抑及其潛在的欲望。結(jié)論分析了殖民主義的分崩瓦解。當黑人被殖民者的抗爭意識被喚醒,沖破...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Resistance of the Black
A. Racial Discrimination
B. Racial Violence
C. Resistance of the Black
Chapter Two Class Oppression and Specters of Marx
A. Capitalism and Class Oppression
B. Resistance of the Justice
Chapter Three Psychological Repression and Resistance of Desire
A. Traumatic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Repression
B.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Repression
C. Resistance of the Repressed Desir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令人窒息的精神荒原——淺析多麗絲·萊辛的處女作《青草在歌唱》中的人物心理刻畫[J]. 傅麗.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7(11)
[2]從《青草在歌唱》看萊辛小說的人性呈現(xiàn)[J]. 康漫紅. 大學時代. 2006(04)
[3]追尋無意識的蹤跡——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人物心理探析[J]. 夏瓊. 蘭州學刊. 2005(06)
[4]權(quán)力下的生存——解讀《青草在歌唱》[J]. 王麗麗,伊迎.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2)
[5]走向意識謬誤的深淵——《野草在歌唱》心理層面分析[J]. 沈潔玉,蔡玉輝.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2)
[6]扭曲的人性,殖民的悲歌——評多麗絲·萊辛的《野草在歌唱》[J]. 夏瓊. 當代外國文學. 2001(01)
本文編號:3257051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Resistance of the Black
A. Racial Discrimination
B. Racial Violence
C. Resistance of the Black
Chapter Two Class Oppression and Specters of Marx
A. Capitalism and Class Oppression
B. Resistance of the Justice
Chapter Three Psychological Repression and Resistance of Desire
A. Traumatic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Repression
B.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Repression
C. Resistance of the Repressed Desir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令人窒息的精神荒原——淺析多麗絲·萊辛的處女作《青草在歌唱》中的人物心理刻畫[J]. 傅麗.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7(11)
[2]從《青草在歌唱》看萊辛小說的人性呈現(xiàn)[J]. 康漫紅. 大學時代. 2006(04)
[3]追尋無意識的蹤跡——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人物心理探析[J]. 夏瓊. 蘭州學刊. 2005(06)
[4]權(quán)力下的生存——解讀《青草在歌唱》[J]. 王麗麗,伊迎.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2)
[5]走向意識謬誤的深淵——《野草在歌唱》心理層面分析[J]. 沈潔玉,蔡玉輝.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2)
[6]扭曲的人性,殖民的悲歌——評多麗絲·萊辛的《野草在歌唱》[J]. 夏瓊. 當代外國文學. 2001(01)
本文編號:3257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25705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