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羅佩及其《狄公案》的文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16:51
中國的公案小說和西方偵探小說雖然都受到讀者的喜愛,但在各自成長的文學環(huán)境中都處于邊緣地位,很少進入主流文學研究者的視野。雖然不可否認該領(lǐng)域文學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和美學意義多數(shù)比較膚淺,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廣受大眾歡迎的通俗文類在一定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中,可以起到主流文學很可能難以達到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更新作用。換言之,對于這種文類的文化研究,更多的是注重其社會意義和文化功能,而不應(yīng)因為其文學性略遜就全盤否定其研究價值。本論文正是基于對通俗文學文化功能的探索,選取了高羅佩及其狄公系列小說為對象展開的研究。半個世紀前,高羅佩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化傳播活動或許能夠為今天的文化研究者們提供一些借鑒,這是我選取該論題的原因和出發(fā)點。高羅佩,原名羅伯特·凡·古里克(Robert Van Gulik),荷蘭外交官,著名漢學家和作家。高羅佩最為知名的漢學研究成果是他對中國古代性生活所作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而他最流行的文學作品則是他在中國公案小說啟發(fā)下用英文寫下的洋洋130萬字的狄公系列小說。該系列小說在西方讀者中受到廣泛歡迎,讓西方認識到東方文化中的“神探”,并繼而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濃烈的興趣,從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
【文章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市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高羅佩及其文化實踐
1.1 高羅佩生平
1.2 高羅佩文化交流活動的針對性和關(guān)聯(lián)性
2 高羅佩及其《狄公案》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2.1 當前的文化語境和文化走向
2.2 高羅佩翻譯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文化意義
2.3 高羅佩研究的現(xiàn)狀
2.4 論文的研究重點與研究方法
2.5 論文所研究文本的版本說明
3 《武則天四大奇案》的文化翻譯研究
3.1 文化翻譯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
3.2 高羅佩對待翻譯的態(tài)度
3.3 翻譯的選材
3.4 翻譯的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
3.5 統(tǒng)一敘事角度
3.6 避免道德說教
3.7 考量藝術(shù)效果:簡潔與懸念
3.8 中國文化參照
3.9 小結(jié)
4 《狄公案》的敘事特點
4.1 分析材料的選擇
4.2 主要情節(jié)的設(shè)置
4.3 文本的比較分析
4.4 小結(jié)
5 《狄公案》的人物塑造
5.1 《狄公案》中的狄仁杰
5.2 《狄公案》中的助手們
5.3 《狄公案》中的女人們
5.4 小結(jié)
6 《狄公案》的世界觀與文化觀
6.1 《狄公案》中的鬼神觀
6.2 《狄公案》中的愛情觀
6.3 《狄公案》中的法制觀
6.4 小結(jié)
7 《狄公案》中譯本的文化翻譯策略與實踐
7.1 中譯本的大幅調(diào)整
7.2 中文譯本為什么廣受歡迎
7.3 小結(jié)
8 結(jié)論
9 參考書目
10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有知的無知[J]. 汪丁丁. IT經(jīng)理世界. 2007(02)
[2]公案與偵探:從《狄公案》說起[J]. 魏泉.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3]使神探狄仁杰蜚聲世界的荷蘭漢學家高羅佩[J]. 趙可. 文史雜志. 2005(03)
[4]東方文化身份與中國立場[J]. 王岳川. 東南學術(shù). 2005(01)
[5]德里達與翻譯理論的解構(gòu)——悼念一代翻譯理論宗師德里達[J]. 王寧. 中國翻譯. 2005(01)
[6]論孔子的鬼神觀[J]. 劉茜.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S1)
[7]“文明的沖突”與“文明的共存”[J]. 湯一介.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6)
[8]再論翻譯學的學科定位和文化特征[J]. 王寧. 中國翻譯. 2004(03)
[9]“發(fā)現(xiàn)東方”與中西“互體互用”[J]. 王岳川. 文藝研究. 2004(02)
[10]現(xiàn)代性、翻譯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重構(gòu)[J]. 王寧. 文藝研究. 2002(06)
博士論文
[1]明代公案小說研究[D]. 夏啟發(fā).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編號:3029419
【文章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市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高羅佩及其文化實踐
1.1 高羅佩生平
1.2 高羅佩文化交流活動的針對性和關(guān)聯(lián)性
2 高羅佩及其《狄公案》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2.1 當前的文化語境和文化走向
2.2 高羅佩翻譯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文化意義
2.3 高羅佩研究的現(xiàn)狀
2.4 論文的研究重點與研究方法
2.5 論文所研究文本的版本說明
3 《武則天四大奇案》的文化翻譯研究
3.1 文化翻譯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
3.2 高羅佩對待翻譯的態(tài)度
3.3 翻譯的選材
3.4 翻譯的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
3.5 統(tǒng)一敘事角度
3.6 避免道德說教
3.7 考量藝術(shù)效果:簡潔與懸念
3.8 中國文化參照
3.9 小結(jié)
4 《狄公案》的敘事特點
4.1 分析材料的選擇
4.2 主要情節(jié)的設(shè)置
4.3 文本的比較分析
4.4 小結(jié)
5 《狄公案》的人物塑造
5.1 《狄公案》中的狄仁杰
5.2 《狄公案》中的助手們
5.3 《狄公案》中的女人們
5.4 小結(jié)
6 《狄公案》的世界觀與文化觀
6.1 《狄公案》中的鬼神觀
6.2 《狄公案》中的愛情觀
6.3 《狄公案》中的法制觀
6.4 小結(jié)
7 《狄公案》中譯本的文化翻譯策略與實踐
7.1 中譯本的大幅調(diào)整
7.2 中文譯本為什么廣受歡迎
7.3 小結(jié)
8 結(jié)論
9 參考書目
10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有知的無知[J]. 汪丁丁. IT經(jīng)理世界. 2007(02)
[2]公案與偵探:從《狄公案》說起[J]. 魏泉.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3]使神探狄仁杰蜚聲世界的荷蘭漢學家高羅佩[J]. 趙可. 文史雜志. 2005(03)
[4]東方文化身份與中國立場[J]. 王岳川. 東南學術(shù). 2005(01)
[5]德里達與翻譯理論的解構(gòu)——悼念一代翻譯理論宗師德里達[J]. 王寧. 中國翻譯. 2005(01)
[6]論孔子的鬼神觀[J]. 劉茜.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S1)
[7]“文明的沖突”與“文明的共存”[J]. 湯一介.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6)
[8]再論翻譯學的學科定位和文化特征[J]. 王寧. 中國翻譯. 2004(03)
[9]“發(fā)現(xiàn)東方”與中西“互體互用”[J]. 王岳川. 文藝研究. 2004(02)
[10]現(xiàn)代性、翻譯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重構(gòu)[J]. 王寧. 文藝研究. 2002(06)
博士論文
[1]明代公案小說研究[D]. 夏啟發(fā).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編號:30294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02941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