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上的絮語》“意識流”特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2 21:31
“意識流”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最先提出,是指人意識活動持續(xù)流動的性質(zhì)。20世紀初,“意識流”開始被運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上,并逐漸成為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隨著不斷的發(fā)展,意識流創(chuàng)作方法開始從西方社會傳播到世界其它地區(qū),并于20世紀50年代末傳播到埃及,成為不少文學家爭相嘗試的創(chuàng)作方式。納吉布·馬哈福茲是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家之一。無論是在埃及人民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斗爭中,還是在埃及完全獨立后爭取民主的抗爭中,他都以筆為劍,刺破重重迷霧,直指社會最真實的一面,直逼人性的弱點。“通過大量刻畫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現(xiàn)實主義,喚起了人們樹立雄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由此1988年馬哈福茲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的阿拉伯語作家。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他開始嘗試借鑒意識流創(chuàng)作方法,通過具有意識流特點的語言形式與敘述方式以及隱晦的主題表現(xiàn)手法來剖析埃及社會弊病。本篇論文所研究的《尼羅河上的絮語》就是他嘗試運用意識流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品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本論文嘗試以意識流的視角研究馬哈福茲的《尼羅河上的絮語》,從...
【文章來源】: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摘要
緒論
一、選題理由
二、研究意義
三、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理論與方法
五、研究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尼羅河上的絮語》的語言特點
1.1 小說敘述語言的主觀性
1.1.1 語句的截短
1.1.2 句子成分的重復
1.2 小說修辭的新穎性
總結(jié)
第二章 《尼羅河上的絮語》的意識流敘述手法
2.1 抒情與內(nèi)心獨白
2.2 跳躍與自由聯(lián)想
2.3 朦朧與感官印象
總結(jié)
第三章 《尼羅河上的絮語》主題的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
3.1 埃及社會的隱喻
3.2 埃及國民的象征
總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荒誕、焦慮和勇氣——《尼羅河上的絮語》中的存在主義哲思[J]. 黃婷婷. 阿拉伯研究論叢. 2016(02)
[2]淺析意識流小說的語言特色[J]. 胡瑋. 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1)
本文編號:3015399
【文章來源】: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摘要
緒論
一、選題理由
二、研究意義
三、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理論與方法
五、研究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尼羅河上的絮語》的語言特點
1.1 小說敘述語言的主觀性
1.1.1 語句的截短
1.1.2 句子成分的重復
1.2 小說修辭的新穎性
總結(jié)
第二章 《尼羅河上的絮語》的意識流敘述手法
2.1 抒情與內(nèi)心獨白
2.2 跳躍與自由聯(lián)想
2.3 朦朧與感官印象
總結(jié)
第三章 《尼羅河上的絮語》主題的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
3.1 埃及社會的隱喻
3.2 埃及國民的象征
總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荒誕、焦慮和勇氣——《尼羅河上的絮語》中的存在主義哲思[J]. 黃婷婷. 阿拉伯研究論叢. 2016(02)
[2]淺析意識流小說的語言特色[J]. 胡瑋. 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1)
本文編號:30153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01539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