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對話理論視閾下主體的自我建構
發(fā)布時間:2020-12-27 01:40
本文以巴赫金對話理論剖析了他者主體的存在性,以及對話關系中主體間的異在性。"他者"的主體化使得我們可以通過另一個主體的目光返視自我,并以此促進主體的自我建構。最后,借助鏡像理論,本文表明了只有通過他者的視角才能認識真實的自我,構建完善的自我。
【文章來源】:俄羅斯文藝. 2019年04期 CSSCI
【文章頁數】:8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巴赫金對話視域下的文化翻譯及其主觀性審美局限[J]. 朱有義. 俄羅斯文藝. 2017(02)
[2]身份認同與文學批評[J]. 李作霖. 中國文學研究. 2012(02)
[3]巴赫金對話理論的人文精神[J]. 陳太勝. 學術交流. 2000(01)
本文編號:2940850
【文章來源】:俄羅斯文藝. 2019年04期 CSSCI
【文章頁數】:8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巴赫金對話視域下的文化翻譯及其主觀性審美局限[J]. 朱有義. 俄羅斯文藝. 2017(02)
[2]身份認同與文學批評[J]. 李作霖. 中國文學研究. 2012(02)
[3]巴赫金對話理論的人文精神[J]. 陳太勝. 學術交流. 2000(01)
本文編號:2940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94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