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作品中的戰(zhàn)爭記憶困境
發(fā)布時間:2020-12-08 17:12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以其小說特有的強大情感力量,及對人與世界關系中幻覺特征的暴露摘得了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而記憶,或可說有關戰(zhàn)爭的回憶,是石黑一雄用以表現(xiàn)此種情感和幻覺的巨幅幕布,貫穿其大部分作品的始終。本文主要以他的3部作品——《浮世畫家》《長日留痕》《被掩埋的巨人》為研究對象,探究其中戰(zhàn)爭記憶造成的困境。本文由緒論、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緒論部分主要介紹石黑一雄記憶寫作的三大特點,并著重概述其作品中與“記憶”緊密相關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最后陳述本選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正文部分分為四章。第一章界定“記憶”與“回憶”的概念,同時,闡明它們的建構性特征,并進一步分析石黑一雄作品中的個體和集體在對戰(zhàn)爭進行回憶時利用這種建構性所使用的策略。第二章在論述記憶與身份認同的關系的基礎上,從個體和集體角度對石黑一雄作品中的戰(zhàn)爭記憶對個體自我和集體合法性造成的危機進行解讀。其中,個體的自我困境源自社會變革帶來的新的評價標準對以往榮譽自我的玷污,令個體無法從對戰(zhàn)爭的回憶中獲得具有連續(xù)性和相似性的自我認同;集體的合法性困境則是從身體、地點和儀式等方面分析刻寫者和反刻寫者對戰(zhàn)爭記憶刻寫權力的爭奪所導致的...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記憶的選擇性
第一節(jié) 個體記憶的選擇性
一、多重投射式回憶
二、矮化政治意義式回憶
三、提高無關項目得分式回憶
第二節(jié) 集體記憶的選擇性
一、轉(zhuǎn)嫁式遺忘
二、否認式遺忘
三、抹除式遺忘
第二章 記憶主體的困境
第一節(jié) 個體的自我認同困境
一、污名化的自我
二、個體的身份困境
第二節(jié) 集體的合法性困境
一、身體記憶
二、地點記憶
三、儀式記憶
第三章 記憶困境的紓解
第一節(jié) 個體:持續(xù)性思辨能力的建立
一、思的浮淺與匱乏
二、抗惡的防線——思考與判斷
第二節(jié) 集體:從共同記憶向共享記憶的轉(zhuǎn)化
一、共同記憶與共享記憶
二、共享記憶下的視域融合
三、經(jīng)由寬恕達成的和解
第四章 石黑一雄戰(zhàn)爭記憶困境寫作緣起
第一節(jié) 成長經(jīng)歷
一、理想主義的先鋒
二、歷史記憶的傳承者
第二節(jié) 記憶隱喻下的道德思考
一、戰(zhàn)爭的現(xiàn)實
二、國際化小說寫作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石黑一雄小說研究綜述[J]. 鄧穎玲,王飛. 外國語言與文化. 2018(03)
[2]大屠殺與記憶的政治——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隱喻解讀[J]. 陳婷婷,孫妮.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8(01)
[3]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遺忘敘事研究[J]. 鄧穎玲.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8(01)
[4]喚起的空間——南京大屠殺事件的記憶倫理[J]. 孫江. 江海學刊. 2017(05)
[5]石黑一雄小說中的懷舊與身份認同[J]. 魏文. 外國語文研究. 2017(03)
[6]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訪談錄[J]. 陳婷婷. 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 2017(01)
[7]論石黑一雄《長日留痕》的回憶敘述策略[J]. 鄧穎玲. 外國文學研究. 2016(04)
[8]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穿行——讀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J]. 賴國棟. 史學理論研究. 2016(01)
[9]社會記憶研究:西方脈絡、中國圖景與方法實踐[J]. 錢力成,張翮翾. 社會學研究. 2015(06)
[10]越戰(zhàn)小說中的記憶倫理[J]. 梅麗.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6)
博士論文
[1]創(chuàng)傷視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說研究[D]. 周穎.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4
[2]石黑一雄長篇小說權力模式論[D]. 王燁.武漢大學 2012
[3]歷史記憶研究[D]. 賴國棟.復旦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權力模式下《被掩埋的巨人》研究[D]. 周曦.西北大學 2017
[2]《上海孤兒》中的記憶與自我同一性構建[D]. 羅中.四川外語學院 2012
[3]失落與追尋[D]. 劉瓊.廣西師范大學 2007
[4]個人記憶中的歷史[D]. 王艷.蘇州大學 2005
本文編號:2905394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記憶的選擇性
第一節(jié) 個體記憶的選擇性
一、多重投射式回憶
二、矮化政治意義式回憶
三、提高無關項目得分式回憶
第二節(jié) 集體記憶的選擇性
一、轉(zhuǎn)嫁式遺忘
二、否認式遺忘
三、抹除式遺忘
第二章 記憶主體的困境
第一節(jié) 個體的自我認同困境
一、污名化的自我
二、個體的身份困境
第二節(jié) 集體的合法性困境
一、身體記憶
二、地點記憶
三、儀式記憶
第三章 記憶困境的紓解
第一節(jié) 個體:持續(xù)性思辨能力的建立
一、思的浮淺與匱乏
二、抗惡的防線——思考與判斷
第二節(jié) 集體:從共同記憶向共享記憶的轉(zhuǎn)化
一、共同記憶與共享記憶
二、共享記憶下的視域融合
三、經(jīng)由寬恕達成的和解
第四章 石黑一雄戰(zhàn)爭記憶困境寫作緣起
第一節(jié) 成長經(jīng)歷
一、理想主義的先鋒
二、歷史記憶的傳承者
第二節(jié) 記憶隱喻下的道德思考
一、戰(zhàn)爭的現(xiàn)實
二、國際化小說寫作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石黑一雄小說研究綜述[J]. 鄧穎玲,王飛. 外國語言與文化. 2018(03)
[2]大屠殺與記憶的政治——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隱喻解讀[J]. 陳婷婷,孫妮.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8(01)
[3]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遺忘敘事研究[J]. 鄧穎玲.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8(01)
[4]喚起的空間——南京大屠殺事件的記憶倫理[J]. 孫江. 江海學刊. 2017(05)
[5]石黑一雄小說中的懷舊與身份認同[J]. 魏文. 外國語文研究. 2017(03)
[6]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訪談錄[J]. 陳婷婷. 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 2017(01)
[7]論石黑一雄《長日留痕》的回憶敘述策略[J]. 鄧穎玲. 外國文學研究. 2016(04)
[8]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穿行——讀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J]. 賴國棟. 史學理論研究. 2016(01)
[9]社會記憶研究:西方脈絡、中國圖景與方法實踐[J]. 錢力成,張翮翾. 社會學研究. 2015(06)
[10]越戰(zhàn)小說中的記憶倫理[J]. 梅麗.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6)
博士論文
[1]創(chuàng)傷視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說研究[D]. 周穎.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4
[2]石黑一雄長篇小說權力模式論[D]. 王燁.武漢大學 2012
[3]歷史記憶研究[D]. 賴國棟.復旦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權力模式下《被掩埋的巨人》研究[D]. 周曦.西北大學 2017
[2]《上海孤兒》中的記憶與自我同一性構建[D]. 羅中.四川外語學院 2012
[3]失落與追尋[D]. 劉瓊.廣西師范大學 2007
[4]個人記憶中的歷史[D]. 王艷.蘇州大學 2005
本文編號:2905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90539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