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歷史主義視域下的哈金小說《南京安魂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24 14:47
作為最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之一,“南京大屠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是以一種被遮蔽的狀態(tài)存在于國際歷史記憶中,諸種勢力的相互掣肘使得那段殘暴的歷史被漠視、被遺忘。1997年,華裔作家張純?nèi)玳L篇紀實文學《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的發(fā)表改變了此種境況,其后,相關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大量涌現(xiàn),“南京大屠殺”終于以一種高度自覺的創(chuàng)傷記憶書寫的形式集體重現(xiàn),并在2015年被聯(lián)合國收錄在《世界記憶名錄》書冊之中。海外華裔作家哈金在2011年推出的長篇文學作品《南京安魂曲》,借助敘述人高安玲的視角,講述了明妮·魏特琳等國際人士在屠殺時期對中國人民的救難與保護,并將救難過程中日本軍人對中國難民的的虐殺、蹂躪與強暴呈現(xiàn)出來。論文總共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闡述哈金及其作品的在國內(nèi)的研究情況并探討“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書寫與文學書寫之間的關系。第二部分探究哈金寫作《南京安魂曲》的動機及目的。第三部分對《南京安魂曲》的文本進行著重分析,側(cè)重分析哈金如何以文學的筆法書寫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即明妮·魏特琳,并分析敘述人高安玲在場的敘事與明妮·魏特琳他者的救難二者之間的逆反關系。第四部分主要將《南京安魂曲》與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進行對比研究,探究在嚴歌苓與哈金的筆下,“女性與戰(zhàn)爭”的關系如何被表現(xiàn)。第五部分對全文做進一步的概括總結。
【學位單位】:溫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I712.074
本文編號:2825865
【學位單位】:溫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I712.0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畢光明;;中國經(jīng)驗與期待視野:新移民小說的入史依據(jù)[J];南方文壇;2014年06期
2 鄭興;;舊想象與新話語——《金陵十三釵》與《南京安魂曲》對照記[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12年01期
3 霍俊明;;“非虛構寫作”:從文學“松綁”到“當代”困窘[J];文藝爭鳴;2012年01期
4 蔣冬梅;;哈金研究現(xiàn)狀[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8年03期
5 戴錦華;見證與見證人[J];讀書;1999年03期
本文編號:28258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82586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