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戰(zhàn)后印尼華文文學的本土化書寫(1945-2000)

發(fā)布時間:2020-07-30 21:33
【摘要】:對于戰(zhàn)后印尼華文文學而言,本土化書寫一直是其較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不同的時期,印華文學的本土化書寫有著各自的特色,呈現(xiàn)出階段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受到印尼國內的局勢、中國與印尼之間的關系、印尼政府所采取的對華人的政策等方面的影響。本論文將印尼華文文學的本土化書寫分為三個時期,從文學的角度分析并總結了戰(zhàn)后各個時期印尼華文文學的本土化書寫的特色及其演變歷程。同時,借鑒和汲取史學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盡力考察印尼華文作家的歷史語境,探究作家、作品與歷史語境三者的關系,以及推動或影響印尼華文文學本土化書寫的內部與外部因素。本論文的結構與內容如下所示:緒論部分主要包括界定本論文涉及的主要概念,對學術界關于印尼華文文學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厘清本文的論述范圍,并指明本論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第一章是印尼華文文學從華僑文學走向本土化文學的轉型期。這一章討論印尼華文文學從華僑文學走向本土化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在戰(zhàn)前由于印尼僑生作家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翻譯,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和南下文人對印尼華文作家的精神啟蒙,戰(zhàn)前印尼的華文文學作品顯示出民族意識、抗戰(zhàn)意識的特色。二戰(zhàn)結束后,盡管仍有一些華文作家具有強烈的母國情結或雙重國土認同,但本時期的印華文學已開始由反映華僑社會逐步轉向描寫印尼本土社會。這種轉向首先體現(xiàn)在作家們對印尼情感的日益深厚,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即書寫華僑在南洋的生活;關心印尼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書寫中印尼兩國人民的團結友愛以及共同抗擊敵人,為印尼獨立建國奮斗的歷史;關注印尼民族的歷史;將印尼文學翻譯成華文刊載在華文報上等。其次是印尼語的化用與本土風光的描繪。第二章考察禁錮時期的印尼華文文學本土化書寫。由于印尼當局采取了封閉華校、華報和禁止使用華文等極端政策,印尼華文文學陷入艱難生存困頓時期。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一方面印尼華人的歸化進程加快,印華作家更為自覺地書寫本土;另一方面,由于作家無法再書寫與華僑社會或中國有關的題材,只能創(chuàng)作一些跟印尼本土相關的作品,這也加快了印華文學的本土化書寫。這一時期印華文學本土化的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即對印尼山水風光的喜愛、對印尼民眾生活的關懷。本章將著重總結這一時期印尼本土化書寫的新特點,并對比印尼國內出版的作品與國外出版的作品之間的不同。第三章探究復蘇時期的印尼華文文學的本土化書寫。1990年中印尼兩國建交之后,印華文學的嚴酷環(huán)境有所松動,作家們的寫作心態(tài)也隨之逐漸開放。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隨著印尼政治環(huán)境的改變,華人也獲得自由書寫華文文學的權利,印華文學的本土化書寫日趨成熟。這一時期的本土化書寫有以下兩點特色:一方面延續(xù)了印尼華文文學中書寫印尼日常生活的傳統(tǒng),聚焦印尼人民生活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如對社會上盛行的拜金主義風氣進行嘲諷及批評;另一方面,部分作家在作品中回顧華人在印尼的社會境況,書寫二十年間華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此表達獲得正當權利、融入印尼社會的愿望和企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印尼華人的精神創(chuàng)傷與華校記憶、印尼華人在獨立戰(zhàn)爭中的英勇表現(xiàn),以及華族與印尼各族和平共處的生活景象。結論部分,主要對以上三個時期印尼華文文學本土化書寫的特點進行概括性的總結。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342.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芳;;澳門文學在海外華文文學中的地位——澳門華文文學的特點和身份認同[J];長城;2011年08期

2 黃潔玲;;《華文文學》2018年總目錄[J];華文文學;2018年06期

3 梁楠;;韓國華文文學概覽[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8年04期

4 王文艷;;《華文文學》(1985-2017)與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J];華文文學;2019年01期

5 ;江蘇省一級期刊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華文文學研究”“女性文學與文化”征稿[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年01期

6 ;江蘇省一級期刊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華文文學研究”“女性文學與文化”征稿[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年02期

7 計紅芳;;歐洲華文文學特征的一般性與特殊性[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02期

8 顏敏;;華文文學的跨語境傳播研究:對象、問題與方法[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06期

9 ;“日本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與評論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舉辦[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9年02期

10 影子;;“日本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與評論國際研討會”在東京召開[J];華文文學;201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俊;;北美華文文學中的兩大作家群比較研究[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2 柳泳夏;;“他者”華人的中國性(chineseness)想象——以舊金山華人文學為中心[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5)[C];2009年

3 鄭楚;;晉江籍菲華作家及其貢獻[A];《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龍舟;昆明文藝獨辟蹊徑“走出去”“請進來”[N];云南日報;2019年

2 劉登翰;華文文學理論建設的幾個問題[N];文藝報;2019年

3 錢虹;歐洲華文文學的文緣與魅力[N];文藝報;2019年

4 曲阜師范大學 王雨;這個時代怎樣做華文文學批評?[N];社會科學報;2018年

5 楊匡漢;筑夢華文文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6 黃漢平;尋華文根 筑民族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7 劉婉儀;華文文學研究新成果填補空白[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

8 王艷芳;“一帶一路”文化格局中的華文文學[N];文藝報;2017年

9 秦雯;砥礪前行,做華文文學研究的長明燈[N];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2017年

10 朱崇科;“華語語系”中的洞見與不見[N];文藝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立娟;東南亞華文文學流脈的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陳涵平;詩學視野中的北美新華文文學的文化進程[D];暨南大學;2004年

3 李亞萍;20世紀中后期美國華文文學的主題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4 胡月霞;漂泊與離散[D];浙江大學;2005年

5 王愛金;王潤華現(xiàn)代華文文學觀的論述與實踐[D];復旦大學;2008年

6 胡曉玲;澳大利亞新移民華文文學中的雙重他者形象[D];武漢大學;2010年

7 王亞麗;邊緣書寫與文化認同[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晶;東南亞華文詩歌的中國想象[D];武漢大學;2010年

9 張卓;跨文化交流與當代留學生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林雯;論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的第一個十年[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康;戰(zhàn)后印尼華文文學的本土化書寫(1945-2000)[D];廈門大學;2018年

2 郭歡慧;菲律賓反法西斯華文文學研究[D];廈門大學;2017年

3 黃星玲;東南亞反法西斯華文小說的主題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8年

4 侯榮堂;《華文文學》對美歐澳華文文學的傳播[D];汕頭大學;2011年

5 謝聰;三十年來大陸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評述[D];蘇州大學;2011年

6 羅潔;《華文文學》對東南亞文學的傳播與研究[D];汕頭大學;2010年

7 楊柳;《華文文學》與臺港及海外華文文學在中國大陸的傳播[D];暨南大學;2007年

8 李丹;菲律賓華文文學中的異族想象[D];暨南大學;2007年

9 施敏;東南亞華文文學與種族想象[D];暨南大學;2001年

10 Maharani(陳玉蘭);不屈的精魂——20世紀印尼華文文學簡論[D];華僑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7761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7761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a3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