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中的尼采哲學主題及其批判

發(fā)布時間:2018-05-28 18:28

  本文選題:尼采 + 昆德拉 ; 參考:《浙江學刊》2017年03期


【摘要】: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貫穿了尼采"永遠回歸"的哲學思想以及關(guān)于"輕與重"的哲學主題。尼采致力于解構(gòu)形而上學,但他關(guān)于"永遠回歸"和"超人"的哲學思想在根本上也是一種形而上的構(gòu)想。從"超人"哲學立場出發(fā),尼采不關(guān)心"人如何得以保存"的問題,而只關(guān)心"人怎樣才被克服"的問題。但昆德拉作為小說家卻更關(guān)心荒謬的生存境遇中平凡個體的命運,并對他們的遭遇寄予同情。小說通過對三個面對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的主人公命運的描繪,以間接的方式揭示了尼采"永遠回歸"和"超人"哲學的形而上本性,并對之做出了批判性的回應(yīng)。這三個人物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或許能夠被視為未能完全實現(xiàn)的"超人"哲學的可預(yù)見性后果——人生成為一張永遠無法成形的"草圖"。
[Abstract]:Milan Kundera's novel the unbearable Light in Life runs through Nietzsche's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everlasting return" and the philosophical theme of "light and heavy". Nietzsche is committed to deconstructing metaphysics, but his philosophy of "return forever" and "Superman" is also a metaphysical idea.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uperman" philosophy, Nietzsche does not care about the question of how man can be preserved, but only the question of how man can be overcome. But Kundera, as a novelist, cares more about the fate of ordinary individuals in absurd circumstances and sympathizes with them. By depicting the fate of the three protagonists facing the irresistible historical trend, the novel reveals indirectly the metaphysical nature of Nietzsche's philosophy of "Forever return" and "Superman" and makes a critical response to it. To a large extent, the fate of these three characters may be seen as the predictable consequence of the incomplete "Superman" philosophy-that life is a "sketch" that can never be shaped.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分類號】:B516.47;I565.0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立人;尼采哲學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00年02期

2 嚴春友,杜中臣;評尼采關(guān)于人的本質(zhì)與自由的學說[J];武鋼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3 劉守旗;尼采:一個奇特的大人物——為紀念尼采逝世100周年而作[J];鎮(zhèn)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閔抗生;二十世紀尼采在中國的傳播[J];新文學史料;2001年04期

5 劉守旗;尼采:當代最重要的道德哲學家[J];北方論叢;2001年04期

6 吳曉樵;;“尼采在中國”接受研究的新收獲 評成芳編《我看尼采——中國學者論尼采(1949年前)》[J];博覽群書;2001年07期

7 夢海,田吉述;人性的,太人性的——論尼采的人道主義及其現(xiàn)代意義[J];長白學刊;2002年04期

8 宗成河;評劉小楓的尼采解讀[J];浙江學刊;2002年05期

9 楊俊;尼采的認識論[J];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08期

10 萬葉,葉永元;解讀尼采 感悟尼采——張揚人的勃勃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陳寧寧;;尼采對王國維與陳銓的影響[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2 李建梅;;后尼采哲學與翻譯研究[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shè)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3 袁荻涌;;郭沫若與尼采[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輯)[C];1996年

4 耿開君;;戰(zhàn)爭理論中的尼采主義[A];第四屆全國軍事技術(shù)哲學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13年

5 左懷超;;靜觀與生成——對朱光潛尼采觀的一種解讀[A];東方叢刊(2000第4輯 總第三十四輯)[C];2000年

6 閔抗生;;郭沫若與尼采[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三聿;尼采:一個需要解讀的人[N];中國郵政報;2001年

2 詹妮弗·芮特娜-羅森哈根(Jennifer Ratner-Rosenhagen);先得我心的尼采:一個美國故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李成;時光流逝 尼采永存[N];光明日報;2013年

4 徐強 易佑民;尼采哲學對當今創(chuàng)新教育的啟示[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安徽大學 徐強 易佑民;尼采哲學 對當今教育的啟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6 王岳川;思想史上的“尼采癥候”[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7 范方俊;尼采與《人性的,太人性的》[N];光明日報;2006年

8 金壽鐵 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學界尼采研究透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張蕾;深交秋冬音樂季開幕 交響樂詮釋尼采哲學[N];音樂周報;2005年

10 戴本剛;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N];中國教育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甘霖;尼采的“蘇格拉底問題”[D];吉林大學;2016年

2 院成純;論尼采的生命學說[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安曉東;尼采遺忘觀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4 宋海勇;人的自然化[D];吉林大學;2010年

5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學[D];復(fù)旦大學;2004年

6 朱彥明;尼采的視角主義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8年

7 王學謙;酒神狂歌與刑天之舞[D];吉林大學;2011年

8 黃懷軍;中國現(xiàn)代作家與尼采[D];四川大學;2007年

9 施銳;德意志“希臘想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王彬;啟蒙與人的問題[D];山東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舒揚陽;試析尼采超人概念中體現(xiàn)的基本藝術(shù)觀念[D];浙江大學;2011年

2 王永崇;尼采的悲劇與悲劇的尼采[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云海;解析尼采價值學說的來源[D];西南民族大學;2013年

4 劉慧;中國現(xiàn)代思想家對尼采哲學的解讀[D];河北大學;2015年

5 丁盈莉;尼采身體美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6 王琳琳;論尼采對“敵基督者”的批判[D];山東大學;2015年

7 王殿夏;尼采“永恒輪回”學說的演變探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

8 邢佳慧;尼采身體審美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王德儉;駱駝、獅子與孩子[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10 李菡萏;尼采藝術(shù)拯救思想探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94773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94773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214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