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里的身份——《寵兒》碎片化敘事策略下的黑人身份建構
本文選題:解構 + 碎片化敘事。 參考:《中國教育學刊》2017年S1期
【摘要】:美國奴隸制的劫掠給黑人帶來了身心上的毀滅,歷史的忘卻使黑人將自我的個人歷史隔斷,主體文化身份變得模糊不清。莫里森通過碎片打破了文本情節(jié)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和線性的敘事結構,描述了黑人從擺脫殘缺的奴隸身份,到重新建構擁有完整自我和正常社會角色的美國黑人文化身份的艱難歷程,寵兒代表了身份必須重新追溯的歷史,碎片實現(xiàn)了人物形象的建構。
[Abstract]:The plunder of 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brought abou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struction of the Negro, and the historical oblivion caused the Negro to separate the personal history of himself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subject culture became blurred. Morrison breaks through fragments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and linear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of the text, describing the black man's status as a slave from the deformity. To the difficult process of reconstructing the black American cultural identity with complete self and normal social role, beloved represents the history of identity that must be retraced, and the fragment real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 image.
【作者單位】: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外語系;
【分類號】:I712.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明俠;;《寵兒》的人際意義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2 王遠;;論小說《寵兒》的悲劇性[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8期
3 謝娟;;《寵兒》的生存策略之記憶的講述(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04期
4 周歡梅;;關于《寵兒》中色彩的幾點思索[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1期
5 羅毅;;以基督大愛的視角解構《寵兒》人物的宗教身份[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6 羅毅;;虛構的真實——論《寵兒》文本的真實指向[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7 王靜婧;魏榮;;記號種種——簡論《寵兒》中的母愛[J];新西部(理論版);2013年05期
8 王英;夏海玲;;小說《寵兒》中賽斯的母愛[J];新余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9 周曉蘭;;論《寵兒》中創(chuàng)傷性的家庭形態(tài)[J];海外英語;2014年03期
10 顧金成;姜淑芹;;簡析《寵兒》中的鬼魂隱喻[J];長城;2010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雷格;在愛與恨的邊緣[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宇;掙脫雙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義解讀《寵兒》[D];內蒙古大學;2015年
2 李凡;他者的悲劇[D];延安大學;2015年
3 王燦;論《寵兒》中的哥特式因素[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王東潔;《灶神之妻》與《寵兒》中的創(chuàng)傷表征策略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5 班洪玉;對《寵兒》中黑人生存狀況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年
6 呂海鷗;[D];聊城大學;2017年
7 李浩宇;《寵兒》中的陌生化[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張軍;對小說《寵兒》的巴赫金式解讀[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9 陳紅;論《寵兒》的敘事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迅;《寵兒》的文化詩學解讀[D];溫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32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93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