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地下室悲劇的卡拉馬佐夫少年
本文選題:俄羅斯文學(xué) 切入點(diǎn):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處:《俄羅斯研究》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xué)問題》的復(fù)調(diào)小說觀點(diǎn)上,可以大致認(rèn)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地下室悲劇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了代表俄羅斯大多數(shù)人的真實(shí)心聲,并深刻體會(huì)果戈理被迫"撒謊與獻(xiàn)丑"的相同處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歷劫歸來之后,為了能夠繼續(xù)創(chuàng)作,他以根基論之名與虛無主義者論戰(zhàn)。然而在《地下室手記》創(chuàng)作告白后,縈繞他作品的三個(gè)問題分別是:拿破侖權(quán)力問題、羅特希爾德金錢問題與上帝是否缺席的宗教問題。晚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透過上述三個(gè)問題反映俄羅斯的困境,另一方面則在《少年》、《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在對(duì)普希金的紀(jì)念演說中,呈現(xiàn)出其走出地下室悲劇的創(chuàng)作心境。
[Abstract]:In the view of Bakhtin's polyphonic novels in Dostoevsky's Poetics, Dostoevsky is a writer of tragedy in the basement. Dostoevsky has written the true feelings of most people in Russia. And deeply appreciate the same situation in which Gogol was forced to "lie and offer ugliness." after Dostoevsky returned from the robber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continue to create, He argued with nihilists in the name of foundationalism. However, after the basement Notes created the confession, the three questions that haunted his work were: the question of Napoleon's power. The problem of Rothschild's money and the religious question of whether God is absent. In his later years Dostoevsky reflected Russia's plight through these three ques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n Young Man, Brothers Karamazov, and in his memorial speech to Pushkin, he presents his creative mood out of the tragedy of the basement.
【作者單位】: 臺(tái)灣長庚大學(xué)通識(shí)教育中心;
【分類號(hào)】:I512.074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迎科;;試論《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女性問題[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倪霞;;論《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多義性敘述[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bào);2009年02期
3 崔雪瑩;;《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父子身份認(rèn)同[J];文學(xué)教育(下);2012年03期
4 傅星寰;《卡拉馬佐夫兄弟》奏鳴曲式結(jié)構(gòu)初探[J];俄羅斯文藝;2000年03期
5 盧群;“一粒麥子”的哲學(xué)——析《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復(fù)活主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4年04期
6 李拜石;;于人性之中體現(xiàn)的神圣性——《卡拉馬佐夫兄弟》初論[J];固原師專學(xué)報(bào);2006年04期
7 王洪琛;;《卡拉馬佐夫兄弟》:在理性與信仰之間[J];外語教學(xué);2008年06期
8 王曉明;;《卡拉馬佐夫兄弟》:巨大靈魂的戰(zhàn)栗[J];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bào)(人文科學(xué)版);2008年02期
9 王俊;;《卡拉馬佐夫兄弟》與未完成性理論[J];文學(xué)教育(上);2009年01期
10 張變革;;卡拉馬佐夫兄弟:贊成與反對(duì)的話語激情[J];俄羅斯文藝;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huì)議論文 前1條
1 邵鐵峰;;自由與愛:對(duì)《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解讀[A];基督教思想評(píng)論第十輯[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許傳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現(xiàn)代性[N];文藝報(bào);2010年
2 王志耕;有感于中文《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問世[N];中華讀書報(bào);2012年
3 深圳商報(bào)記者 夏和順;陀思妥耶夫斯基,,弒父者?[N];深圳商報(bào);2014年
4 季廣茂;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與中國文論生長[N];中華讀書報(bào);2003年
5 張變革;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今天的我們[N];文藝報(bào);2011年
6 遠(yuǎn)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精神[N];文藝報(bào);2012年
7 深圳商報(bào)記者 夏和順;“反叛的種子”如何萌芽[N];深圳商報(bào);2014年
8 蘇文 學(xué)者;經(jīng)由第三只眼看俄羅斯[N];中國圖書商報(bào);2003年
9 許原;聆聽南非的鼓點(diǎn)[N];中國郵政報(bào);2004年
10 李保平;作家紀(jì)德景仰的作家[N];遼寧日?qǐng)?bào);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較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3年
2 王志耕;宗教文化語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xué)[D];北京師范大學(xué);2000年
3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現(xiàn)代中國(1919-1949)[D];山東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羅雯;《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救贖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李曉光;《卡拉馬佐夫兄弟》的隱喻性[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3 秦麗英;《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弒父主題[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李勁;論《卡拉馬佐夫兄弟》的道德主題和宗教意識(shí)[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5 陳光兵;論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兒童主題[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8年
6 師樹磊;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人之謎”[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1年
7 武珊珊;從《卡拉馬佐夫兄弟》看陀氏的神性烏托邦思想[D];安徽大學(xué);2012年
8 陳思琪;論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夢(mèng)境描寫[D];云南大學(xué);2012年
9 杜楠;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啟示形象[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3年
10 黃漫;從《卡拉馬佐夫兄弟》人物形象及關(guān)系看陀氏宗教情緒[D];云南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hào):1571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57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