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翻譯的譯場及翻譯程序
本文關鍵詞:佛經翻譯的譯場及翻譯程序
【摘要】:史稱"千年譯經"運動的佛經翻譯,是中國翻譯史的源頭。本文通過佛經翻譯的譯場與翻譯程序,分析佛經翻譯的地域性因素和時代性因素。譯場制度的集中管理提高了出經的規(guī)模與準確性。佛經翻譯是科學客觀性大于文學主觀性的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其時代性因素往往大于地域性。
【作者單位】: 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長安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佛經翻譯 譯場 翻譯程序
【基金】:長安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后殖民主義語境下的中國翻譯理論”(項目編號:08Y08) 國家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海外中國民間文藝學家譚達先研究”(項目編號:14YJA751027)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人文社科類)項目“后殖民語境下的海外學人譚達先”(項目編號:310813155007)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一、佛經翻譯佛經翻譯是中國翻譯史的肇始。佛經本是宗教傳播的載體,譯經則是其途徑,佛經翻譯的目的是為了傳播佛教,播撒福音于大眾,從而爭取更多的皈依佛教的信徒,事實上卻無意中促成了中國翻譯學的萌起和發(fā)展。雖然戰(zhàn)國時的《越人歌》(即廣為人知的“越女求愛歌”)被認為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冬梅;試述佛經翻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J];巢湖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高慶華;佛經翻譯中歸化和異化[J];綿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3 張道振;佛經翻譯與中國本土的需求[J];中州學刊;2004年05期
4 汪東萍;;佛經翻譯對中國文化的輸入和輻射[J];池州師專學報;2006年02期
5 李笑蕊;;簡析佛經翻譯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影響[J];中國水運(理論版);2006年04期
6 王林;倪秀華;王桂琴;;文化抵抗及其對佛經翻譯的影響[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翟建紅;張丹;;佛經翻譯的歷史回顧[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年S1期
8 曾琳;易興;;我國第一次佛經翻譯高潮和明末清初傳教士翻譯活動之比較[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9 牛汝極;;回鶻佛經翻譯活動簡述[J];民族翻譯;2008年02期
10 夏宏鐘;劉川;;佛經翻譯與中國文化[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任東升;;《圣經》漢譯與佛經翻譯比較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任東升;劉艷春;張在釗;;圣經漢譯與佛經翻譯比較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英姿;;譯名研究述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王汐;;贊助人系統下的佛經翻譯操縱[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黃寶生;佛經翻譯的啟示[N];中華讀書報;2003年
2 索蘇爾;從翻譯看漢語的包容與大度[N];新疆日報(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盛文輝;意識形態(tài)對佛經翻譯的操縱[D];中南大學;2006年
2 姜士紳;價值論視閾下解讀中國古代佛經翻譯[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3 方陽;東漢至唐代的佛經翻譯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4 何丹丹;論佛經翻譯與中國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5 姜永全;佛經翻譯及其對中國學術思想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6 喻湘波;論佛經漢譯對漢語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丁聆;對中國古代佛經翻譯異化策略的描述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8 姜春蘭;論鳩摩羅什的佛經翻譯理論與實踐[D];天津理工大學;2007年
9 孫玲;宏觀視角下的翻譯與讀者大眾心理[D];蘭州大學;2011年
10 湯富華;從功能語言學視角論翻譯對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D];湘潭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954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9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