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中的悖論與闡釋
本文關鍵詞: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中的悖論與闡釋
更多相關文章: 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 悖論 闡釋
【摘要】:翻譯研究的文化轉(zhuǎn)向后,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逐漸成為翻譯研究關注的熱點。然而由于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流派眾多,不同流派的理論追求并不一致,因此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中出現(xiàn)了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論述。本文總結了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中存在的四個悖論,并對這些悖論進行了闡釋。本文認為,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中的這些悖論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由于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體系的蕪雜,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后現(xiàn)代主義的誤解。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后現(xiàn)代翻譯理論 悖論 闡釋
【基金】:江西省社科規(guī)劃外語類專項基金“中國文學典籍的近現(xiàn)代翻譯思想與實踐之生態(tài)翻譯研究”(項目編號:12www301) 華東師范大學“海外研修、國內(nèi)訪學、國際會議資助專項基金”(項目編號:40601-511232-14204/003) 東華理工大學校長基金“《尤利西斯》三個譯本的翻譯補償研究”(項目編號:DHXW1009)的最終成果之一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后現(xiàn)代主義翻譯理論是后現(xiàn)代主義在翻譯領域的運用與發(fā)展。隨著翻譯研究的文化轉(zhuǎn)向,后現(xiàn)代主義翻譯研究逐漸成為熱點。學者們紛紛從不同的視角來對翻譯進行后現(xiàn)代的解讀。有的從解構主義的視角解構了原作和作者中心,強調(diào)譯作和譯者的重要性(Venuti 2004:308)。有的從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宋以豐;劉超先;;關于后現(xiàn)代主義翻譯觀的思考[J];外語教學;2006年03期
2 王寧;;解構、后殖民和文化翻譯——韋努蒂的翻譯理論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年04期
3 呂俊;論翻譯研究的本體回歸——對翻譯研究“文化轉(zhuǎn)向”的反思[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徽希;;?隆霸捳Z”概念之解碼[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陳麗;;偶爾露崢嶸——權力話語理論與胡適譯《最后一課》[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朱林;;本雅明翻譯觀與解構主義的形神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劉洪;;以歸結主義方法把握“譯之所以為譯”的本質(zhì)——淺談翻譯學歸結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5 楊春芳;福柯話語理論的文化解讀[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4期
6 王穎;姜鑫;;當代中國的漢語話語權問題[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7 高榕;;試論弱勢群體媒介話語權的維護[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8 程微;;態(tài)度的轉(zhuǎn)渡——從評價理論到語篇翻譯中人際意義的傳達[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趙麗華;;影視翻譯的語言特點——《阿甘正傳》一鏡頭段的個案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7期
10 王勇安;郝捷;;關于基礎教育出版話語權博弈的思考[J];編輯之友;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肖紹明;;教育學的話語分析轉(zhuǎn)向[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張茜茜;;沉默的天使——論大眾媒體中醫(yī)務人員話語權的缺失[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3 丁青;曾東京;;論翻譯學詞典的檢索系統(tǒng)——兼評國內(nèi)外五大譯學詞典的檢索系統(tǒng)[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周艷;;社會文化中的編輯話語[A];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14次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王洪濤;;從此岸到彼岸的反撥與超越——當代西方翻譯研究學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周艷;;社會文化中的編輯話語[A];學報編輯大視野——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優(yōu)秀編輯學論著評選獲獎論文集粹[C];2011年
7 ;場域視角下的微博草根話語權探究——以新浪微博為例[A];第三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獲獎論文[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譯思想[D];南開大學;2010年
5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林成堂;教師的感情表演規(guī)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鑒修;文化軟實力與黨的對外宣傳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劉惠玲;話語維度下的賽義德東方主義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謝華;翻譯美學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樹軍;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說情愛敘事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夢穎;特殊的贊助人—論姜椿芳對翻譯活動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弄影;從操縱角度看蘇曼殊譯拜倫詩歌[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黃苗;權力話語視域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周立春;虛擬世界的意見集合[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雁平;網(wǎng)絡文化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正面影響及其實踐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裴佳;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文化轉(zhuǎn)向:以美劇《老友記》情感文化翻譯為例[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林健生;大學場域中師生話語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軍;福柯主體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陳文君;從中國內(nèi)地女性電視節(jié)目發(fā)展看女性話語權的演變[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穆雷;翻譯與女性文學——朱虹教授訪談錄[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1期
2 孫會軍;后現(xiàn)代思潮與翻譯理論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3 劉勇;從女性翻譯理論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J];零陵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4 廖七一;重寫神話:女性主義與翻譯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孫藝風;跨文化語境下的意識形態(tài)——兼論翻譯的功能與作用[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6 張景華;后殖民語境與翻譯中的民族身份構建[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呂俊;后現(xiàn)代文化語境下的翻譯標準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03期
8 張南峰;從邊緣走向中心(?)——從多元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中國翻譯研究的過去與未來[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9 劉軍平;解構主義的翻譯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年02期
10 王寧;現(xiàn)代性、翻譯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重構[J];文藝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天振;國內(nèi)翻譯界在翻譯研究和翻譯理論認識上的誤區(qū)[J];中國翻譯;2001年04期
2 穆雷;;翻譯理論在翻譯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3期
3 譚素琴;從思維方式看中西翻譯理論傳統(tǒng)的差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劉傳珠;翻譯理論教學的幾個認識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2004年01期
5 李軍;滕玉梅;;翻譯理論與翻譯評價之我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6年S1期
6 于艷華;;翻譯理論的定義、屬性、分類和功能——對“翻譯無理論”、“翻譯理論無用”的反思[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7 張茵;;淺談法國翻譯理論[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8 張艷;郭慧敏;;從范式理論評介中西翻譯理論的發(fā)展[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1年01期
9 李田心;;奈達翻譯理論的多維度思考——不存在“奈達信息翻譯理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蔡斌;;正確認識翻譯理論在翻譯教學中的作用[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晉;;我對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相結合的一些認識和體會[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高永欣;;翻譯理論與譯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林克難;;翻譯理論教學:母論與系統(tǒng)性[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志;;淺談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田媛;;從功能目的翻譯理論看譯員的知識儲備[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朱麗萍;;中國近代翻譯理論發(fā)展問題及對策探討[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7 冉愛華;;淺析翻譯理論在翻譯教學中的作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三輯)[C];2013年
8 楊曉榮;;翻譯協(xié)調(diào)論的哲學基礎——兼談中國當代哲學研究對翻譯理論的啟示[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蔣麗娥;彭博;;《當代國外翻譯理論導讀》翻譯錯誤歸因探討[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一輯)[C];2013年
10 張紅;;從俄羅斯語言學翻譯理論角度看俄羅斯法律翻譯[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玉民;永遠的巴別塔[N];北京日報;2003年
2 鄭輝;“信、達、雅”與翻譯理論[N];福建日報;2003年
3 賀愛軍;翻譯理論與實踐[N];文藝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金濤;把中國智慧翻譯到西方[N];中國藝術報;2011年
5 齊雨 趙立;中國譯論研究和譯學建設真的比西方嚴重落后嗎?[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許鈞,南京大學教授、博導,,華東師范大學紫江講座教授;穆雷,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教授、博導;助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7 陳眾議;背叛之背叛[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廖七一 四川外語學院翻譯研究所;由“器”入“道”:翻譯研究的學科疆界與方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9 劉靖之;名家論譯事[N];中華讀書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2 黃遠鵬;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科學評價探索[D];山東大學;2009年
3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郭蘭英;“適者生存”:翻譯的生態(tài)學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diào)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6 屈平;翻譯還原: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下的翻譯理論[D];河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佳蕾;兒童文學翻譯探討[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國君;試析翻譯理論在翻譯實踐中的應用[D];延邊大學;2015年
3 陳東琴;關于MTI畢業(yè)論文的現(xiàn)狀及其問題的調(diào)查報告[D];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2015年
4 唐琳琳;奈達翻譯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5 靳琦;翻譯理論的生命:壓抑或超越?[D];河南大學;2011年
6 李琳琳;功能對等翻譯理論與關聯(lián)翻譯理論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兆國;梁啟超的翻譯理論與方法[D];山東大學;2008年
8 魏東峰;中西翻譯理論對比思考[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靜安;翻譯理論的發(fā)展及對翻譯中的文化問題的探析[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10 顧玉萍;嚴復、奈達、紐馬克翻譯理論的一致性[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9130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1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