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日本留學生的漢語量詞教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針對日本留學生的漢語量詞教學研究
【摘要】:論文分別從四個章節(jié)來闡述,在第一章中重點闡述了漢語和日語量詞的性質(zhì)、特點以及分類。第二章是從對外漢語教材中量詞的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量詞教學分析兩個方面來介紹的,觀察了對外漢語教學中量詞的教學狀況。第三章對日本留學生習得漢語量詞過程中的偏誤狀況進行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概括了偏誤類型,同時也分析了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第四章分別從日本留學生習得漢語量詞的特點、強調(diào)漢語量詞的重要性、發(fā)揮母語正遷移的作用以及減少母語負遷移帶來的影響入手,提出對日本留學生在漢語量詞教學時的建議。
【關鍵詞】:漢日對比 量詞 偏誤分析 教學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95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3
-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7-8
- 二、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8-11
- 三、研究的方法11-13
- 第一章 漢日量詞的性質(zhì)、分類及特點13-23
- 第一節(jié) 漢日量詞的性質(zhì)13-15
- 一、漢語量詞的性質(zhì)13-14
- 二、日語量詞的性質(zhì)14-15
- 第二節(jié) 漢日量詞的分類15-19
- 一、漢語量詞的分類15-17
- 二、日語量詞的分類17-19
- 第三節(jié) 漢日量詞的特點19-23
- 一、漢語量詞的特點19-20
- 二、日語量詞的特點20-23
- 第二章 對外漢語教學中量詞教學狀況分析23-30
- 第一節(jié)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量詞23-24
- 一、《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23
- 二、主要教材中的量詞23-24
- 第二節(jié) 教學過程中的量詞教學分析24-30
- 一、量詞教學常用的方法24-27
- 二、學生習得量詞狀況分析27-30
- 第三章 日本留學生習得漢語量詞的偏誤情況調(diào)查30-43
- 第一節(jié) 關于偏誤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30-36
- 一、語料庫中的偏誤統(tǒng)計30-32
- 二、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情況32-36
- 第二節(jié) 出現(xiàn)偏誤的類型及原因36-43
- 一、錯序偏誤及產(chǎn)生原因36-37
- 二、量詞重疊偏誤及產(chǎn)生原因37-38
- 三、冗余偏誤及產(chǎn)生原因38-39
- 四、遺漏偏誤及產(chǎn)生原因39-40
- 五、誤用偏誤及產(chǎn)生原因40-43
- 第四章 對日留學生漢語量詞教學建議43-48
- 第一節(jié) 充分考慮日本留學生漢語量詞習得的特點43-44
- 第二節(jié) 強調(diào)漢語量詞重要性,幫助日本留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44-45
- 第三節(jié) 發(fā)揮母語正遷移的作用,減少母語負遷移帶來的影響45-48
- 結(jié)語48-50
- 參考文獻50-54
- 致謝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先珍;“對”與“雙”——現(xiàn)代漢語量詞辨析之一[J];漢語學習;1982年04期
2 趙中健;漢語量詞的選用[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3 黃佩文;;漢語量詞的多信息特點[J];當代修辭學;1992年01期
4 張可任;關于漢語量詞的界線問題──兼評《漢語量詞詞典》[J];辭書研究;1994年03期
5 楊曉平;漢語量詞在俄語里的表達[J];蘭州商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6 張愛蘭;析現(xiàn)代漢語量詞的表現(xiàn)特征[J];甘肅高師學報;1998年04期
7 柳惠;淺談漢語量詞的形象色彩特征[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8 趙剛健;;漢語量詞在寫作上的特殊功能[J];閱讀與寫作;2011年10期
9 蔣宗霞;現(xiàn)代漢語量詞的分類及其發(fā)展趨勢[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10 王華;淺議漢語量詞的英譯[J];黑龍江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文藝;;布依語與漢語量詞比較[A];布依學研究(之七)——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2 彭媛;;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探索——以量詞“串”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武氏惠;;越南學生漢語量詞運用偏誤分析——以西南大學越南留學生為例[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4 朱曉軍;;“量詞”英譯及英漢量詞系統(tǒng)對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呂紅梅;現(xiàn)代漢語量詞“個”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2 李宗澈;《史記》量詞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圣弼;漢韓量詞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楊濟菡;漢語量詞與日語助數(shù)詞的對比研究及其對漢語教學的啟示摘要[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3 安慕婉;漢老量詞對比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4 潘曉君;基于偏誤研究的對泰漢語量詞教學法探討[D];廣西大學;2015年
5 丁文婷;從漢語量詞形象色彩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D];新疆大學;2015年
6 施潤潤(NAN KHIN MAY LWIN);漢緬量詞比較及教學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7 辛星;從量詞的區(qū)別語義特征看對外漢語量詞教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恩和敖日格樂(ENKHORGIL);蒙漢量詞對比及蒙古留學生量詞習得偏誤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9 王明明;漢韓量詞對比及對韓漢語量詞教學對策[D];遼寧大學;2015年
10 徐文秀;柬埔寨學生漢語量詞偏誤分析[D];揚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066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70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