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漢字部首法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海峽兩岸漢字部首法對比研究
【摘要】:部首是指“某些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部件”,該部件在依據(jù)字形結構確定的含有相同部件的字類中位于首位,在辭書和字集用于漢字的排序和檢索。東漢許慎首創(chuàng)部首法,將《說文解字》中的9353個漢字按照540個表意偏旁分類編排,使得數(shù)以萬計的漢字“分別部居”。后世字典辭書深受其影響,部首法也歷經更迭,先后出現(xiàn)過《字林》540部、《玉篇》542部、《龍龕手鑒》242部、《類篇》540部、《篇!444部、《字匯》214部、《正字通》214部、《康熙字典》214部等各類部首法。到了近代,由于時空的阻隔和其他—些因素的影響,大陸和臺灣地區(qū)在語言文字的具體使用上產生了一些分歧,尤其是在部首法方面的差異更為明顯。大陸地區(qū)通過采取制定法律以及頒布《簡化字總表》《漢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guī)范》等一系列文件之類的措施,確立了大陸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使得后來出版的語文辭書有據(jù)可依。臺灣地區(qū)致力于強化繁體字的絕對地位,先后出臺了《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罕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異體字表》等來規(guī)范標準字形。在部首法方面,除了編訂了一個《部首手冊》外,再無其他標準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島內各語文辭書依然沿用《康熙字典》的214個部首名稱和編排方法。2012年6月,海峽兩岸合作編撰的《兩岸常用詞典》正式出版。筆者以此為契機,探討了兩岸部首法在立部、歸部和條目編排等方面的異同以及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兩岸部首法雖然存在差異,但二者都是以《說文解字》的540部為宗發(fā)展而來的,且兩岸部首法總體的發(fā)展趨勢是一致的,即都在逐步向據(jù)形歸部的道路上邁進,只不過大陸地區(qū)前進得較快,而臺灣地區(qū)剛剛“起步”而已。我們相信,隨著兩岸的溝通和交流不斷加強,部首法也必將走向統(tǒng)一。
【關鍵詞】:海峽兩岸 部首法 立部 歸部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22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引言14-23
- 0.1 漢字部首法演變簡史14-16
- 0.2 研究現(xiàn)狀16-21
- 0.2.1 歸部原則16-18
- 0.2.2 取部位置18-19
- 0.2.3 部首數(shù)量19-21
- 0.3 研究對象、方法及相關概念界定21-23
- 0.3.1 研究對象21
- 0.3.2 研究方法21
- 0.3.3 相關概念界定21-23
- 第一章 海峽兩岸的語言文字政策23-30
- 1.1 大陸的語言文字政策23-27
- 1.1.1 文字規(guī)范23-24
- 1.1.2 漢字部首法24-27
- 1.2 臺灣的語言文字政策27-30
- 1.2.1 文字政策27-29
- 1.2.2 漢字部首法29-30
- 第二章 《兩岸常用詞典》及臺灣其他辭書30-42
- 2.1 《兩岸常用詞典》的編纂30-36
- 2.1.1 大陸版《兩岸常用詞典》31-34
- 2.1.2 臺灣版《兩岸常用詞典》34-36
- 2.2 臺灣其他幾部辭書36-42
- 2.2.1 《大辭典》37
- 2.2.2 《中文大辭典》37-38
- 2.2.3 臺灣幾部網絡版辭書38-42
- 第三章 兩岸部首法與《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的關系42-58
- 3.1 兩岸部首法以《說文解字》為宗42-54
- 3.1.1 大陸部首規(guī)范與《說文解字》的比較42-48
- 3.1.2 臺灣部首法與《說文解字》的比較48-54
- 3.2 大陸在《康熙字典》的基礎上有所改進54-55
- 3.3 臺灣直接采用《康熙字典》的214部55-58
- 第四章 兩岸部首法的比較58-62
- 4.1 立部方面的差異58-59
- 4.2 歸部方面的差異59-60
- 4.3 詞目編排及筆畫、筆順方面的差異60-62
- 第五章 兩岸部首法形成差異的原因62-68
- 5.1 立部差異的原因62-64
- 5.2 歸部差異的原因64-66
- 5.3 部首及條目編排差異的原因66-68
- 第六章 結語68-70
- 參考文獻70-75
- 附錄一 兩岸《兩岸常用詞典》立部比較表75-81
- 附錄二 兩岸《兩岸常用詞典》歸部比較表81-98
- 附錄三 《康熙字典》與臺灣各部辭書立部比較表98-107
- 附錄四 《康熙字典》與臺灣各部辭書歸部比較表107-109
- 附錄五 臺灣版《兩岸常用詞典》比《康熙字典》多收字歸部表109-113
- 附錄六 《異體字字典》214部首各種形體歸納表113-119
- 致謝119-120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2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燕;;《字通》在部首法轉變過程中的地位[J];古漢語研究;2006年01期
2 蘇培成;;談“據(jù)形定部”[J];辭書研究;2007年02期
3 陳燕;;《字通》部首檢索系統(tǒng)研究[J];辭書研究;2007年05期
4 楊濤;部首檢字法簡論[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5 劉澤先;;利用拉丁化拼音文字排列藥品器材等中文卡片的方法[J];中國藥學雜志;1955年09期
6 高仰昆,王瑞英;漢字部首亟待標準化[J];編輯之友;1999年04期
7 劉蘊璇;部首改革三題[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8 劉軍;部首檢字法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3年09期
9 陳燕;;當前漢字部首法關注的主要問題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01期
10 倪海曙 ,凌遠征;先把部首的名稱定下來[J];文字改革;196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部首號碼查字法[A];福建省辭書學會2003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余傳詩;音序版《辭!芬馕吨裁碵N];光明日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瓊;海峽兩岸漢字部首法對比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2 王芳;部首檢字法的規(guī)范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淑琴;部首檢字法之優(yōu)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少鳳;宋明時期漢字部首法的演變[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87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58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