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象”的詞義演變——基于語源學和文化學的考察
本文關鍵詞:先秦“象”的詞義演變——基于語源學和文化學的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象"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元范疇。通過考察"象"的詞義的演變,可以大體勾勒出"象"的范疇的形成。"象"字的本義指大象,"因物賦形"而成。大象龐大的形體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有強烈的視覺效應,可引申為萬物可觀之形貌。大象與殷商先民有廣泛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且在先民觀念中是神圣性的,這為"象"由專指名詞向概指名詞的引申提供了文化層面上可理解的環(huán)節(jié)。商周之際大象南遷后,黃河流域的先民據(jù)死象之骨意想生象之形,這一心理機制使"象"與想象、象征等思維活動建立了聯(lián)系。"象"既作為"觀"的結(jié)果,也有"觀物取象"之說,被用來指稱"取象"的心理過程,是對外在動作的仿擬,具有"模擬"(擬象)、"仿效"(法象)、"象征"等意義。《周易·系辭》對"象"的義項進行了豐富和總結(jié)。"象"為名詞,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涵養(yǎng)天地,囊括萬物;"象"為動詞,喻示、象征出事物的本質(zhì)及其背后的意義。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象 物象 象物 像
【分類號】:H139
【正文快照】: 先秦時期的“象”主要是文化概念和哲學概念,這種人文領域概念的產(chǎn)生,乃是基于具有實際功能的社會活動!跋蟆北玖x指大象這一動物,它與殷商先民的生活有著廣泛緊密的關系,并且具有神圣性地位。大象不僅是殷商先民的田獵對象,而且殷民族有服象傳統(tǒng),有以象祀祖的習俗等等。先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傅道彬;;象樂的“戲禮”形態(tài)與“演唱”式史詩形式[J];中國文化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葛立斌;;秦代焚書對《詩》學傳承的影響[J];北方論叢;2012年03期
2 耿靜波;韓劍英;;墨子“三表法”與“察類明故”思想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羅仲祥;;韓非子二題[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孫中原;;興危繼絕 綜合創(chuàng)新——《墨經(jīng)辭典》的價值[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王秀國;周芳;;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考核理念問題研究[J];濱州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李云安;陳勤建;;“到生活中、到習俗中去尋找模型”——對賀拉斯《詩藝》的文藝民俗批評[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符為平;;淺析荀子的“天人相分”思想[J];滄桑;2008年03期
8 孫志智;;馮契對中國哲學史研究的突出貢獻[J];船山學刊;2011年01期
9 曹漪那;蔣忠波;;“立象以盡意”與求“象外之意”:當代圖像傳播新思考[J];當代文壇;2011年02期
10 王前;中國傳統(tǒng)科技思維與21世紀科技進步[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孫中原;;興危繼絕 綜合創(chuàng)新——《墨經(jīng)辭典》的價值[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周一平;;當代中國環(huán)境法在倫理回歸中的理念重建[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7年
3 謝家訓;;教育經(jīng)濟學的邏輯起點:經(jīng)濟社會與人的發(fā)展對教育的需求——兼談教育經(jīng)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的內(nèi)在矛盾性[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賈世敬;先秦典籍與《黃帝內(nèi)經(jīng)》“和”范疇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劉來兵;什么是教育史[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林蘇閩;西漢儒學的自然主義轉(zhuǎn)型董仲舒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黃瑩;生的極限與超越[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烏再榮;基于“文化基因”視角的蘇州古代城市空間研究[D];南京大學;2009年
7 曹威;英譯《論語》的哲學詮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8 郭令原;先秦時代幾個重要文論范疇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徐迎新;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學人比較美學觀的人類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10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diào)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任廣民;墨子思想及文藝觀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盼慧;象思維與《紅樓夢》中象表征的翻譯[D];江南大學;2010年
5 黃文兵;荀子道德教化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段麗麗;荀子“仁本禮用”思想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新嶺;中國古典美學“象”范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力澎;試論“中國哲學的史”與“在中國的哲學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嬪;論韓非對老子思想的詮釋、吸納與轉(zhuǎn)化[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明;船山性命論思想淺析[D];鄭州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川;;從“象物”敘事看《山海經(jīng)》之零散論成因[J];欽州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王懷義;;釋“鑄鼎象物”[J];民族藝術;2011年03期
3 婁博;;從象物傳承看圖贊的形成——兼談早期漢文化的傳承方式[J];絲綢之路;2009年08期
4 陳會昌,夏菡;6~14歲兒童對想象物的文字與圖畫描述[J];心理科學;2001年05期
5 趙世超;鑄鼎象物說[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年04期
6 李小光;大禹“鑄鼎象物”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09期
7 雷縉碚;鄧飛;;甲骨文象物字構形的內(nèi)在邏輯[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2年06期
8 郭湛,吳漢民;只要人類在思考,就會遇到哲學[J];新視野;1997年06期
9 過常寶;;論上古動物圖畫及其相關文獻[J];文藝研究;2007年06期
10 陳池瑜;“鑄鼎象物”與“文物昭德”[J];設計藝術;2004年02期
本文關鍵詞:先秦“象”的詞義演變——基于語源學和文化學的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88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50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