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縣仁和村鄆城方言島語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22 20:49
仁和村位于西安市高陵縣鹿苑鎮(zhèn),現(xiàn)有村民800多人,村民祖上都來自山東省鄆城縣,是一個典型的山東方言島,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 本文通過細(xì)致的田野調(diào)查和詳細(xì)的語料整理,從共時角度對仁和村方言島的語音作了較為全面地記錄和分析,歸納出了仁和村方言島語音的大致特點(diǎn),揭示了仁和村方言島連讀變調(diào)與輕聲的規(guī)律。為關(guān)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的研究提供了基礎(chǔ)材料,為進(jìn)一步做方言間的對比研究打下了基礎(chǔ)。在歷時角度,通過仁和村方言與源方言、高陵方言的對比,深入考察了百年來仁和村方言島語音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并對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以及仁和村方言島的發(fā)展趨勢進(jìn)行了分析。 仁和村方言島是山東方言在脫離本土后,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演變發(fā)展的結(jié)果。在這個過程中,關(guān)中方言和普通話對其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細(xì)致地研究仁和村方言島與關(guān)中方言、普通話之間的關(guān)系,對于系統(tǒng)研究關(guān)中地區(qū)的山東方言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分六個部分:導(dǎo)論、語音系統(tǒng)、同音字匯、語流音變、語音演變特點(diǎn)、發(fā)展趨勢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dǎo)論
1.1 高陵縣地理、方言概況
1.2 高陵縣制沿革
1.3 高陵縣境內(nèi)的山東移民及方言概況
1.4 選題意義、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法
1.4.1 選題意義
1.4.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4.3 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1.5 發(fā)音合作人介紹
1.6 材料來源
1.7 仁和村方言島的界定、地理類型、形成原因
1.7.1 仁和村方言島的界定
1.7.2 仁和村方言島的地理類型
1.7.3 仁和村方言島的形成原因
第2章 仁和村方言島語音系統(tǒng)
2.1 仁和村方言島音系(老派)
2.1.1 聲母
2.1.2 韻母
2.1.3 聲調(diào)
2.2 仁和村方言島語音系統(tǒng)的特點(diǎn)
2.2.1 聲母特點(diǎn)
2.2.2 韻母特點(diǎn)
2.2.3 聲調(diào)特點(diǎn)
2.3 仁和村方言島單字音表
第3章 仁和村方言島同音字匯
凡例
第4章 仁和村方言島中的語流音變
4.1 兩字組連讀變調(diào)
4.2 仁和村方言島的輕聲
4.2.1 仁和村方言島中的非疊字組的輕聲
4.2.2 仁和村方言島輕聲的形成與詞匯、語法都有一定的關(guān)系
第5章 從仁和村方言島與源方言、高陵方言的比較看仁和村方言島語音演變特點(diǎn)
5.1 聲母的比較
5.1.1 精組聲母的比較
5.1.2 精組細(xì)音"尋、癬、薛"等字的比較
5.1.3 知莊章組聲母的比較
5.1.4 知莊章組特殊字的比較
5.1.5 中古生書禪母合口三等字的比較
5.1.6 中古日母止攝開口三等字聲母的比較
5.1.7 泥來母字聲母的比較
5.1.8 日母、云母、以母的臻攝、通攝、梗攝的合口三等字聲母的比較
5.2 韻母的比較
5.2.1 非組蟹、止攝合口三等字韻母的比較
5.2.2 泥母遇攝合口一等字"奴、努、怒"三個字讀音的比較
5.2.3 遇攝合口一等端系字,臻攝、通攝合口一等入聲端系字,遇攝合口三等莊組字,遇攝合口三等入聲端系、知系字韻母的比較
5.3 入聲字的比較
5.3.1 中古清聲母入聲字的比較
5.3.2 中古全濁聲母入聲字的比較
5.3.3 中古次濁聲母入聲字的比較
第6章 從源方言語音特點(diǎn)的淡化看仁和村方言島的發(fā)展趨勢
6.1 源方言語音特點(diǎn)的淡化及原因
6.2 仁和村方言島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xiàn)
附錄
致謝
攻讀學(xué)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907246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dǎo)論
1.1 高陵縣地理、方言概況
1.2 高陵縣制沿革
1.3 高陵縣境內(nèi)的山東移民及方言概況
1.4 選題意義、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法
1.4.1 選題意義
1.4.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4.3 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1.5 發(fā)音合作人介紹
1.6 材料來源
1.7 仁和村方言島的界定、地理類型、形成原因
1.7.1 仁和村方言島的界定
1.7.2 仁和村方言島的地理類型
1.7.3 仁和村方言島的形成原因
第2章 仁和村方言島語音系統(tǒng)
2.1 仁和村方言島音系(老派)
2.1.1 聲母
2.1.2 韻母
2.1.3 聲調(diào)
2.2 仁和村方言島語音系統(tǒng)的特點(diǎn)
2.2.1 聲母特點(diǎn)
2.2.2 韻母特點(diǎn)
2.2.3 聲調(diào)特點(diǎn)
2.3 仁和村方言島單字音表
第3章 仁和村方言島同音字匯
凡例
第4章 仁和村方言島中的語流音變
4.1 兩字組連讀變調(diào)
4.2 仁和村方言島的輕聲
4.2.1 仁和村方言島中的非疊字組的輕聲
4.2.2 仁和村方言島輕聲的形成與詞匯、語法都有一定的關(guān)系
第5章 從仁和村方言島與源方言、高陵方言的比較看仁和村方言島語音演變特點(diǎn)
5.1 聲母的比較
5.1.1 精組聲母的比較
5.1.2 精組細(xì)音"尋、癬、薛"等字的比較
5.1.3 知莊章組聲母的比較
5.1.4 知莊章組特殊字的比較
5.1.5 中古生書禪母合口三等字的比較
5.1.6 中古日母止攝開口三等字聲母的比較
5.1.7 泥來母字聲母的比較
5.1.8 日母、云母、以母的臻攝、通攝、梗攝的合口三等字聲母的比較
5.2 韻母的比較
5.2.1 非組蟹、止攝合口三等字韻母的比較
5.2.2 泥母遇攝合口一等字"奴、努、怒"三個字讀音的比較
5.2.3 遇攝合口一等端系字,臻攝、通攝合口一等入聲端系字,遇攝合口三等莊組字,遇攝合口三等入聲端系、知系字韻母的比較
5.3 入聲字的比較
5.3.1 中古清聲母入聲字的比較
5.3.2 中古全濁聲母入聲字的比較
5.3.3 中古次濁聲母入聲字的比較
第6章 從源方言語音特點(diǎn)的淡化看仁和村方言島的發(fā)展趨勢
6.1 源方言語音特點(diǎn)的淡化及原因
6.2 仁和村方言島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xiàn)
附錄
致謝
攻讀學(xué)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9072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9072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