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級留學生漢語反問句習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6-16 09:07
反問句是一種極具漢語特色并頗受中國人青睞的功能句式,在特定語境中,它有著其他句式無法傳達的語用含義。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反問句對于廣大留學生來說有著習得困難、運用少、偏誤多等特點。本文針對這種情況,立足反問句本體研究,結合對外漢語教學實際進行調查分析,力求找到留學生習得反問句困難的癥結以有效指導對外漢語教學。本文選定東北師范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中高級留學生作為本次調查對象,并參考本體有關反問句的分類,結合東北師范大學留學生所用教材中反問句的出現(xiàn)頻次,確定本文的調查內容為典型有標記反問句13類;采用調查問卷及跟蹤錄音的方式對中高級留學生理解反問句情況、反問句使用回避率情況以及反問句運用情況分別做了調查分析。根據(jù)調查結果分析了留學生對不同反問句類型的理解情況以及影響其理解力的因素、留學生對不同反問句類型的回避率情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留學生采用的回避策略、留學生運用反問句中的常用類型以及出現(xiàn)的偏誤類型。并在此結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其中包括留學生教材的編寫方面以及對外漢語反問句的教學方面。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 緒論
(一) 研究現(xiàn)狀
(二) 本文研究范圍的界定
(三)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四) 本文研究方法
二 中高級留學生理解反問句情況調查
(一) 調查目的
(二) 調查方法及問卷設計說明
(三) 調查具體實施說明
(四) 調查結果分析
(五) 小結
三 中高級留學生習得漢語反問句回避率情況調查
(一) 問題提出
(二) 調查問卷的設計及相關說明
(三) 調查結果分析
(四) 小結
四 中高級留學生運用反問句情況調查
(一) 調查目的和實施方法
(二) 中級留學生使用反問句調查結果
(三) 高級留學生使用反問句調查結果
(四) 小結
五 反問句教學啟示
(一) 對教材編寫的啟示
(二) 對課堂教學的建議
六 結語
(一) 本文的研究成果
(二) 本文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反問程度與禮貌程度——漢語反問句系統(tǒng)重新考察[J]. 張寅男.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7(09)
[2]從“怎么”反問句看反問句教學[J]. 肖治野.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02)
[3]從語用的角度看漢語反問句的使用[J]. 李捷.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
[4]第二語言學習中“回避現(xiàn)象”的心理分析[J]. 孫璐,劉電芝.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10)
[5]反問句的句法、語義、語用分析[J]. 劉欽榮.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4)
[6]試析反問句的附加義[J]. 劉婭瓊. 修辭學習. 2004(03)
[7]二語習得中回避現(xiàn)象淺析[J]. 陳庭云. 重慶工學院學報. 2003(05)
[8]語用學對學語言的啟示[J]. 何自然.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06)
[9]談反問句及其教學[J]. 董付蘭.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S3)
[10]談反問句教學[J]. 趙雷!100083.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0(03)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反問句研究[D]. 于天昱.中央民族大學 2007
[2]現(xiàn)代漢語反問句研究[D]. 殷樹林.福建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反問的否定功能研究[D]. 杜寶蓮.暨南大學 2004
[2]典型有標記反問句研究[D]. 于天昱.東北師范大學 2004
[3]《金瓶梅詞話》反問句研究[D]. 葉建軍.西北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653684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 緒論
(一) 研究現(xiàn)狀
(二) 本文研究范圍的界定
(三)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四) 本文研究方法
二 中高級留學生理解反問句情況調查
(一) 調查目的
(二) 調查方法及問卷設計說明
(三) 調查具體實施說明
(四) 調查結果分析
(五) 小結
三 中高級留學生習得漢語反問句回避率情況調查
(一) 問題提出
(二) 調查問卷的設計及相關說明
(三) 調查結果分析
(四) 小結
四 中高級留學生運用反問句情況調查
(一) 調查目的和實施方法
(二) 中級留學生使用反問句調查結果
(三) 高級留學生使用反問句調查結果
(四) 小結
五 反問句教學啟示
(一) 對教材編寫的啟示
(二) 對課堂教學的建議
六 結語
(一) 本文的研究成果
(二) 本文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反問程度與禮貌程度——漢語反問句系統(tǒng)重新考察[J]. 張寅男.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7(09)
[2]從“怎么”反問句看反問句教學[J]. 肖治野.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02)
[3]從語用的角度看漢語反問句的使用[J]. 李捷.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
[4]第二語言學習中“回避現(xiàn)象”的心理分析[J]. 孫璐,劉電芝.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10)
[5]反問句的句法、語義、語用分析[J]. 劉欽榮.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4)
[6]試析反問句的附加義[J]. 劉婭瓊. 修辭學習. 2004(03)
[7]二語習得中回避現(xiàn)象淺析[J]. 陳庭云. 重慶工學院學報. 2003(05)
[8]語用學對學語言的啟示[J]. 何自然.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06)
[9]談反問句及其教學[J]. 董付蘭.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S3)
[10]談反問句教學[J]. 趙雷!100083.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0(03)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反問句研究[D]. 于天昱.中央民族大學 2007
[2]現(xiàn)代漢語反問句研究[D]. 殷樹林.福建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反問的否定功能研究[D]. 杜寶蓮.暨南大學 2004
[2]典型有標記反問句研究[D]. 于天昱.東北師范大學 2004
[3]《金瓶梅詞話》反問句研究[D]. 葉建軍.西北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6536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65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