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致使性看“V上去/起來/來+AP/VP”構式的表達功用——基于語料庫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02 00:01
"V上去/起來/來+AP/VP"表達在某認知條件(或情況)下認知對象(某實體或事件)狀態(tài)特征被動引發(fā)認知者產(chǎn)生某認知結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間型到時間型,由感知型、評價型到推斷型,致使性逐漸減弱。"V上去+AP/VP"、"V起來+AP/VP"、"V來+AP/VP"的主觀化程度依次增加,其中受事型和評價型占優(yōu)勢,時間認知條件范圍廣,感官或言說類認知條件下易替換。"V起來+AP/VP"的使用頻率最高,除感官類動作動詞外,其它自主動詞甚至是性質(zhì)形容詞均可進入該構式。
【文章來源】: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44(04)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V上去/起來/來+AP/VP”的致使性語義基礎
三、“V上去/起來/來+AP/VP”構式的語義類別
(一)受事型和施事型構式
(二)空間型和時間型構式
(三)感知、評價和推斷型構式
四、“V上去/起來/來+AP/VP”構式的語料統(tǒng)計及功用分析
(一)受事型認知對象占主體
(二)時間認知條件出現(xiàn)早、范圍廣
(三)認知結果與構式主觀化成正相關
(四)感官或言說類認知條件下較易替換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V起來”構式的多義性及其話語功能——兼論英語中動句的構式特征[J]. 吳為善. 漢語學習. 2012(04)
[2]“VP+AP”結構與中動句關系考察[J]. 張德歲. 漢語學習. 2011(05)
[3]“S+V起來+AP/VP”構式及其來源[J]. 黃冬麗,馬貝加. 語文研究. 2008(04)
[4]“V起來”句作為有形態(tài)標記的話題句[J]. 宋紅梅. 外語研究. 2008(05)
[5]漢語中間結構的界定——兼論“NP+V-起來+AP”句式的分化[J]. 余光武,司惠文. 語言研究. 2008(01)
[6]中動構句選擇限制的認知闡釋[J]. 何文忠. 外語研究. 2007(01)
[7]“看起來”與“看上去”——兼論動趨式短語詞匯化的機制與動因[J]. 張誼生. 世界漢語教學. 2006(03)
[8]“NP+(狀)+V起來+AP”格式與英語中動句的比較[J]. 殷樹林.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6(01)
[9]論中動句的語義表達特點[J]. 曹宏. 中國語文. 2005(03)
本文編號:3527313
【文章來源】: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44(04)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V上去/起來/來+AP/VP”的致使性語義基礎
三、“V上去/起來/來+AP/VP”構式的語義類別
(一)受事型和施事型構式
(二)空間型和時間型構式
(三)感知、評價和推斷型構式
四、“V上去/起來/來+AP/VP”構式的語料統(tǒng)計及功用分析
(一)受事型認知對象占主體
(二)時間認知條件出現(xiàn)早、范圍廣
(三)認知結果與構式主觀化成正相關
(四)感官或言說類認知條件下較易替換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V起來”構式的多義性及其話語功能——兼論英語中動句的構式特征[J]. 吳為善. 漢語學習. 2012(04)
[2]“VP+AP”結構與中動句關系考察[J]. 張德歲. 漢語學習. 2011(05)
[3]“S+V起來+AP/VP”構式及其來源[J]. 黃冬麗,馬貝加. 語文研究. 2008(04)
[4]“V起來”句作為有形態(tài)標記的話題句[J]. 宋紅梅. 外語研究. 2008(05)
[5]漢語中間結構的界定——兼論“NP+V-起來+AP”句式的分化[J]. 余光武,司惠文. 語言研究. 2008(01)
[6]中動構句選擇限制的認知闡釋[J]. 何文忠. 外語研究. 2007(01)
[7]“看起來”與“看上去”——兼論動趨式短語詞匯化的機制與動因[J]. 張誼生. 世界漢語教學. 2006(03)
[8]“NP+(狀)+V起來+AP”格式與英語中動句的比較[J]. 殷樹林.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6(01)
[9]論中動句的語義表達特點[J]. 曹宏. 中國語文. 2005(03)
本文編號:3527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52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