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漢語學習者單字調習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08 09:04
本文關鍵詞:意大利漢語學習者單字調習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聲調習得對漢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個重要而困難的過程,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習者在習得聲調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特點各異。當前國內關于意大利漢語學習者的聲調習得研究僅有3篇,對他們的聲調感知偏誤研究更是罕見,因此筆者決定利用自己在意大利本土一線教學的優(yōu)勢開展此項研究。本文借助錄音測試和標準聲調聽辨標注測試,首次同時從發(fā)音和感知兩個角度考察意大利漢語學習者單字調的習得情況。測試在39名學習者中進行,共獲得1152個有效發(fā)音樣本和1248個有效標注樣本。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筆者對學習者聲調發(fā)音和感知的總體偏誤表現(xiàn)進行描寫與分析,討論不同漢語水平學習者之間的聲調習得差異。并在此基礎上,探究聲調發(fā)音和感知的相關性。最后針對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對意大利本土聲調教學具有針對性的聲調訓練建議。本次研究表明:意大利漢語學習者的單字調感知偏誤率遠遠低于發(fā)音偏誤率,其聲調感知范疇可能在漢語學習初期就己成功建立。學習者的聲調在感知和產(chǎn)出上并不是完全一對應的關系,聲調感知與產(chǎn)出在發(fā)展上誰優(yōu)于誰、誰促進誰,要根據(jù)被討論的目標調類而定。意大利漢語學習者的發(fā)音中上聲最易出現(xiàn)偏誤,其中,“將上聲發(fā)成陽平”是偏誤率最高的偏誤類型。學習者的發(fā)音難易順序為上聲最難,陽平次之,去聲再次,陰平最易。學習者最難準確感知的聲調是陽平,“把陽平聽成上聲”是感知的首要偏誤類型,感知難易順序為陽平最難,陰平次之,上聲再次,去聲最易,同發(fā)音略有差異。在傾向性問題上,學習者的陰平、上聲和去聲都更傾向于發(fā)成或聽成陽平,而陽平更容易被發(fā)成陰平及被聽成上聲。偏誤的產(chǎn)生和語際遷移、語音學習認知機制、目的語規(guī)則過度泛化、學生學習策略、教師聲調訓練策略及意大利本土漢語語音教學現(xiàn)狀等因素相關。不同水平的意大利漢語學習者表現(xiàn)出不同的聲調偏誤特點。總的來說,聲調偏誤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漢語學習的初、中級是中介語系統(tǒng)變化、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聲調發(fā)音和感知的發(fā)展軌跡并不重合:學習者的發(fā)音偏誤比率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聽辨能力則會經(jīng)歷“暫時性退步”,偏誤比率在學習者水平提高的同時可能會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
【關鍵詞】:意大利學習者 單字調 感知 發(fā)音 偏誤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緒論14-26
- 1.1 選題緣起14-15
- 1.1.1 聲調的重要性14
- 1.1.2 選擇意大利漢語學習者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14-15
- 1.2 本文理論基礎15-17
- 1.2.1 聲調的語音學理論15-16
- 1.2.2 偏誤分析理論16-17
- 1.2.3 中介語理論17
- 1.3 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聲調習得研究文獻綜述17-24
- 1.3.1 相關研究特點17-19
- 1.3.2 漢語聲調的感知19-20
- 1.3.3 漢語聲調的產(chǎn)出20
- 1.3.4 聲調產(chǎn)出與感知的關系20-21
- 1.3.5 意大利漢語學習者聲調習得研究概述21-24
- 1.4 研究目標24-26
- 第二章 實驗設計與實施26-30
- 2.1 實驗對象26
- 2.2 實驗方法及手段26-27
- 2.3 聽辨及錄音字表選字原則27-28
- 2.4 實驗過程28-30
- 2.4.1 標準聲調聽辨標注測試28
- 2.4.2 錄音測試樣本采集28-29
- 2.4.3 錄音測試樣本分析29-30
- 第三章 意大利漢語學習者單字調習得實驗結果及分析30-59
- 3.1 發(fā)音人單字調偏誤描寫及分析30-46
- 3.1.1 發(fā)音人總體單字調偏誤表現(xiàn)31-39
- 3.1.2 各個水平的單字調發(fā)音偏誤39-45
- 3.1.3 小結45-46
- 3.2 學習者聲調感知偏誤描寫及分析46-53
- 3.2.1 漢語學習者總體單字調感知偏誤46-49
- 3.2.2 各個水平的單字調感知偏誤49-52
- 3.2.3 小結52-53
- 3.3 聲調產(chǎn)出和聲調感知的關系探究53-59
- 3.3.1 從總偏誤率來看53-54
- 3.3.2 從習得難度順序來看54-55
- 3.3.3 從具體偏誤類型來看55-57
- 3.3.4 小結57-59
- 第四章 聲調偏誤原因分析59-65
- 4.1 語際遷移和語音學習認知機制59-60
- 4.2 學習者目的語規(guī)則的過度泛化及其學習策略60-62
- 4.3 意大利本土語音教學現(xiàn)狀62-63
- 4.4 教師的聲調訓練策略63-65
-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65-71
- 5.1 結論65-66
- 5.2 針對意大利本土漢語聲調教學的建議66-71
- 5.2.1 注重聲調意識的培養(yǎng)66-67
- 5.2.2 利用視覺聲調反饋手段進行有效的聲調調型訓練67-69
- 5.2.3 語音階段均衡安排辨音及發(fā)音訓練69-70
- 5.2.4 正確看待學習者“習得階段”70-71
- 第六章 結語71-72
- 附錄72-75
- 附錄一 錄音測試字表(32個)72-73
- 附錄二 標準聲調聽辨測試字表(32個)73-74
- 附錄三 標準聲調聽辨用標注紙74-75
- 參考文獻75-81
- 后記8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將推出面向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門戶網(wǎng)站[J];教育信息化;2006年12期
2 楊翼;;從排序看漢語學習者的局部連貫障礙[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3 周高宇;;關于面向海外漢語學習者的漢語考試[J];漢語學報;2009年03期
4 ;緬甸千余名漢語學習者參加漢語水平考試[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6期
5 張婧;;美國漢語學習者漢語學習策略初探[J];開封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6 朱雯靜;王建勤;;跨文化族群的認同比較研究與漢語傳播策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年03期
7 梁云;史王鑫磊;;吉爾吉斯斯坦?jié)h語學習者漢語學習情況調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8 俞瑋奇;;來華漢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證研究:敏感度與效能感[J];世界漢語教學;2012年04期
9 原鑫;王佶e
本文編號:350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5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