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選派的漢語教師志愿者離任后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
發(fā)布時間:2021-11-07 08:25
在全球“漢語熱”的背景下,2004年國家漢辦和孔子學院總部開始實施漢語教師志愿者項目,該項目主要選派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在讀研究生赴國外從事漢語教學志愿服務。據(jù)統(tǒng)計,截止2018年12月31日,已經(jīng)在“一帶一路”沿線54個國家,建立了 153所孔子學院和149個孔子課堂。本研究通過對109名高校派出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在離任后進行問卷調查,在赴任前和離任后進行兩次訪談,同時運用文獻分析法、觀察法和比較分析法。來了解高校派出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在離任后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一方面,調查個人層面:離任后心理方面的困難與挑戰(zhàn)、離任后生活方面的困難與挑戰(zhàn)、離任后工作學習方面的困難與挑戰(zhàn);另一方面,調查組織層面:歸國制度保障是否給志愿者打來困難、離任后工資津貼發(fā)放和離任后管理層面對漢語教師志愿者的人文關懷。研究發(fā)現(xiàn),高校派出的漢語教師志愿者的個人層面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難與挑戰(zhàn):漢語教師志愿者回國后人際關系面臨較大挑戰(zhàn)、離任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不樂觀、離任后的學業(yè)受到影響;而管理層面對志愿者也所帶來的困難與挑戰(zhàn):歸國保障制度不完善、工資津貼發(fā)放不科學、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等。最后,針對個人層面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來解決困難與...
【文章來源】:云南大學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性別比例??導致漢語教師志愿者男女比例懸殊的原因:在國家漢辦發(fā)布的漢語教師志愿??
????前培訓的漢語教師志愿者中,93%為高校在校生,此外還有河南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è)學院派出的有武術特長的在職教師和外交部干部司選派的外交官家屬。同時,??在本研究的問卷調查中也有部分在職教師和外交官家屬參與,但是因與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高校在校生不相符合,所以將這部分問卷剔除。??四、專業(yè)種類多樣??本次參與問卷的離任志愿者所學專業(yè)豐富多樣。雖然56%的志愿者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但是其他非專業(yè)志愿者也不在少數(shù)。非專業(yè)志愿者所學專業(yè)不僅僅??包括人文社科類的專業(yè),例如:教育學、文學、歷史、英語等專業(yè),還包括如武??術、中醫(yī)、體育、阿拉伯語、緬甸語等,具有中華才藝和將要赴任的國家國情的??特色專業(yè)。??
綜上所述,如同國內(nèi)教師隊伍一般,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漢語教師志愿隊伍中,男性教師所占比例很低;派出時大多數(shù)志愿者較為年輕,多為2225歲;受教育水平總體較高,65.?14%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在赴任前為在讀碩宄生;本專業(yè)志愿者人數(shù)最多,接近一半,但也呈現(xiàn)出各個非專業(yè)與本專業(yè)秋色的現(xiàn)況;而且多數(shù)志愿者會在志愿者崗位上完成至少兩個任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孔子課堂分布狀況與管理體系研究[J]. 尹春梅,李曉東,吳應輝.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3)
[2]影響漢語志愿者跨文化適應因素分析——以赴泰志愿者為例[J]. 朱曉宇.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9(02)
[3]“一帶一路”倡議下大學國際化發(fā)展問題研究——基于云南省中外合作辦學現(xiàn)狀的考察[J]. 崔延強,李云梅. 教師教育學報. 2019(01)
[4]漢語教師志愿者的人際關系研究[J]. 韓翠平. 才智. 2019(02)
[5]基于學生日志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分析課反思[J]. 朱勇.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9(01)
[6]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發(fā)展十一年[J]. 丁安琪. 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 2018(04)
[7]國際漢語師資培養(yǎng)“六多六少”問題與解決方案[J]. 吳應輝. 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18(06)
[8]情感因素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畢業(yè)生擇業(yè)的影響初探[J]. 陳果. 課程教育研究. 2018(38)
[9]美國就業(yè)漢教碩士成長歷程的敘事比較研究及其對國際漢語師資培養(yǎng)的啟示[J]. 吳應輝,郭晶,龐博,王夢楠,段辰雨. 國際漢語教學研究. 2018(01)
[10]博士生培養(yǎng)與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基于博士生科研體驗調查的實證分析[J]. 袁本濤,李莞荷. 江蘇高教. 2017(02)
博士論文
[1]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 朱國輝.華東師范大學 2011
[2]泰國華僑學校漢語教學研究[D]. 何麗英(KATEMATU DUANGMANEE).西南大學 2010
[3]對外漢語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研究[D]. 張潔.北京語言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歐洲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適應心理動態(tài)研究[D]. 王露露.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7
[2]維州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適應個案研究[D]. 王若琳.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7
[3]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D]. 李曉雯.鄭州大學 2017
[4]布隆迪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愿者專業(yè)素質調查與分析[D]. 劉琳.渤海大學 2017
[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中國畢業(yè)生就業(yè)狀況研究[D]. 張珊.蘭州大學 2017
[6]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選擇動機調查分析[D]. 林鳳.重慶師范大學 2016
[7]國內(nèi)海外漢語項目課堂文化建設探析[D]. 于茵.中央民族大學 2016
[8]漢語教師志愿者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研究[D]. 楊月杏.廣西師范大學 2015
[9]菲律賓漢語志愿者的跨文化適應情況考察[D]. 王薇.暨南大學 2015
[10]對外漢語教學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認同研究[D]. 陳竹.華東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81509
【文章來源】:云南大學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性別比例??導致漢語教師志愿者男女比例懸殊的原因:在國家漢辦發(fā)布的漢語教師志愿??
????前培訓的漢語教師志愿者中,93%為高校在校生,此外還有河南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è)學院派出的有武術特長的在職教師和外交部干部司選派的外交官家屬。同時,??在本研究的問卷調查中也有部分在職教師和外交官家屬參與,但是因與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高校在校生不相符合,所以將這部分問卷剔除。??四、專業(yè)種類多樣??本次參與問卷的離任志愿者所學專業(yè)豐富多樣。雖然56%的志愿者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但是其他非專業(yè)志愿者也不在少數(shù)。非專業(yè)志愿者所學專業(yè)不僅僅??包括人文社科類的專業(yè),例如:教育學、文學、歷史、英語等專業(yè),還包括如武??術、中醫(yī)、體育、阿拉伯語、緬甸語等,具有中華才藝和將要赴任的國家國情的??特色專業(yè)。??
綜上所述,如同國內(nèi)教師隊伍一般,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漢語教師志愿隊伍中,男性教師所占比例很低;派出時大多數(shù)志愿者較為年輕,多為2225歲;受教育水平總體較高,65.?14%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在赴任前為在讀碩宄生;本專業(yè)志愿者人數(shù)最多,接近一半,但也呈現(xiàn)出各個非專業(yè)與本專業(yè)秋色的現(xiàn)況;而且多數(shù)志愿者會在志愿者崗位上完成至少兩個任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孔子課堂分布狀況與管理體系研究[J]. 尹春梅,李曉東,吳應輝.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3)
[2]影響漢語志愿者跨文化適應因素分析——以赴泰志愿者為例[J]. 朱曉宇.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9(02)
[3]“一帶一路”倡議下大學國際化發(fā)展問題研究——基于云南省中外合作辦學現(xiàn)狀的考察[J]. 崔延強,李云梅. 教師教育學報. 2019(01)
[4]漢語教師志愿者的人際關系研究[J]. 韓翠平. 才智. 2019(02)
[5]基于學生日志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分析課反思[J]. 朱勇.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9(01)
[6]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發(fā)展十一年[J]. 丁安琪. 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 2018(04)
[7]國際漢語師資培養(yǎng)“六多六少”問題與解決方案[J]. 吳應輝. 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18(06)
[8]情感因素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畢業(yè)生擇業(yè)的影響初探[J]. 陳果. 課程教育研究. 2018(38)
[9]美國就業(yè)漢教碩士成長歷程的敘事比較研究及其對國際漢語師資培養(yǎng)的啟示[J]. 吳應輝,郭晶,龐博,王夢楠,段辰雨. 國際漢語教學研究. 2018(01)
[10]博士生培養(yǎng)與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基于博士生科研體驗調查的實證分析[J]. 袁本濤,李莞荷. 江蘇高教. 2017(02)
博士論文
[1]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 朱國輝.華東師范大學 2011
[2]泰國華僑學校漢語教學研究[D]. 何麗英(KATEMATU DUANGMANEE).西南大學 2010
[3]對外漢語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研究[D]. 張潔.北京語言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歐洲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適應心理動態(tài)研究[D]. 王露露.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7
[2]維州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適應個案研究[D]. 王若琳.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7
[3]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D]. 李曉雯.鄭州大學 2017
[4]布隆迪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愿者專業(yè)素質調查與分析[D]. 劉琳.渤海大學 2017
[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中國畢業(yè)生就業(yè)狀況研究[D]. 張珊.蘭州大學 2017
[6]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選擇動機調查分析[D]. 林鳳.重慶師范大學 2016
[7]國內(nèi)海外漢語項目課堂文化建設探析[D]. 于茵.中央民族大學 2016
[8]漢語教師志愿者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研究[D]. 楊月杏.廣西師范大學 2015
[9]菲律賓漢語志愿者的跨文化適應情況考察[D]. 王薇.暨南大學 2015
[10]對外漢語教學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認同研究[D]. 陳竹.華東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815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8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