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傳》心理動詞研究
發(fā)布時(shí)間:2021-10-15 08:21
《高僧傳》心理動詞到目前還未有人做專門性的研究,鑒于該著的語料時(shí)代及豐富的口語化內(nèi)容,我們對心理動詞的詞義和語法進(jìn)行了全面而細(xì)致的研究,著力找出其作為專書的獨(dú)有特色,為漢語史研究奠定基礎(chǔ)。研究主要分為六個(gè)部分。第一章,緒論。介紹了《高僧傳》語言研究現(xiàn)狀、古漢語心理動詞研究現(xiàn)狀、選題緣由、研究方法、專書的版本選用及語言學(xué)價(jià)值。第二章,對心理動詞進(jìn)行了界定并分類。心理動詞的界定還是以意義為主,形式處于探索階段。參考胡裕樹、范曉的觀點(diǎn),認(rèn)為心理動詞是表示人的情感、意向、認(rèn)知、感受等方面的心理活動或心理狀態(tài)。因此,本文將《高僧傳》心理動詞分為情感和認(rèn)知兩大類,并輯錄出858個(gè)心理動詞。第三章,把《高僧傳》積極情感義場分為喜愛、愉悅、感動、想念、寬容、憐惜、敬重7類,分別對這7個(gè)義場中心理動詞的語義、語法及出現(xiàn)頻率細(xì)致研究,語義方面?zhèn)戎赜谕涣x場心理動詞的異同,語法方面?zhèn)戎匮芯啃睦韯釉~后接賓語狀況及受副詞修飾情況。第四章,把《高僧傳》消極情感義場分為驚懼、厭惡、惱怒、悲慨、憂慮、羞慚、輕驕、煩悶、疑惑9類,分別對這9個(gè)義場中心理動詞的語義、語法及出現(xiàn)頻率細(xì)致研究,描寫方式與第三章相同。最后,總結(jié)...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xué)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高僧傳》研究概況
0.2 古漢語心理動詞研究綜述
0.2.1 心理動詞專書研究
0.2.2 心理動詞斷代研究
0.2.3 心理動詞歷時(shí)演變研究
0.3 選題緣由及研究方法
0.3.1 選題緣由
0.3.2 研究方法
0.4 《高僧傳》版本及其語言學(xué)價(jià)值
0.4.1 《高僧傳》版本選用
0.4.2 《高僧傳》的語言學(xué)價(jià)值
1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界定及提取
1.1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界定
1.2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提取
1.2.1 提取原則
1.2.2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分類
2 《高僧傳》積極情感心理動詞研究
2.1 《高僧傳》“喜愛”類心理動詞
2.1.1 “喜愛”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1.2 “喜愛”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2 《高僧傳》“愉悅”類心理動詞
2.2.1 “愉悅”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2.2 “愉悅”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3 《高僧傳》“感動”類心理動詞
2.3.1 “感動”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3.2 “感動”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4 《高僧傳》“想念”類心理動詞
2.4.1 “想念”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4.2 “想念”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5 《高僧傳》“寬容”類心理動詞
2.5.1 “寬容”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5.2“寬容”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6 《高僧傳》“憐惜”類心理動詞
2.6.1 “憐惜”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6.2 “憐惜”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7 《高僧傳》“敬重”類心理動詞
2.7.1 “敬重”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7.2 “敬重”類心理動詞的語法功能
3 《高僧傳》消極情感心理動詞研究
3.1 《高僧傳》“驚懼”類心理動詞
3.1.1 “驚懼”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1.2 “驚懼”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2 《高僧傳》“厭惡”類心理動詞
3.2.1 “厭惡”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2.2 “厭惡”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3 《高僧傳》“惱怒”類心理動詞
3.3.1 “惱怒”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3.2 “惱怒”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4 《高僧傳》“悲慨”類心理動詞
3.4.1 “悲慨”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4.2 “悲慨”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5 《高僧傳》“憂慮”類心理動詞
3.5.1 “憂慮”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5.2 “憂慮”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6 《高僧傳》“羞慚”類心理動詞
3.6.1 “羞慚”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6.2 “羞慚”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7 《高僧傳》“輕驕”類心理動詞
3.7.1 “輕驕”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7.2 “輕驕”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8 《高僧傳》“煩悶”類心理動詞
3.8.1 “煩悶”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8.2 “煩悶”類心理動詞的語法功能
3.9 《高僧傳》“疑惑”類心理動詞
3.9.1 “疑惑”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9.2 “疑惑”類心理動詞的語法功能
4 《高僧傳》認(rèn)知類心理動詞研究
4.1 《高僧傳》“知曉”類心理動詞
4.1.1 “知曉”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1.2 “知曉”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2 《高僧傳》“看法”類心理動詞
4.2.1 “看法”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2.2 “看法”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3 《高僧傳》“思考”類心理動詞
4.3.1 “思考”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3.2 “思考”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4 《高僧傳》“測度”類心理動詞
4.4.1 “測度”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4.2 “測度”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5 《高僧傳》“記憶”類心理動詞
4.5.1 “記憶”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5.2 “記憶”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6 《高僧傳》“愿欲”類心理動詞
4.6.1 “愿欲”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6.2 “愿欲”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5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總體特征
5.1 《高僧傳》雙音節(jié)心理動詞特色
5.1.1 雙音節(jié)心理動詞的數(shù)量優(yōu)勢
5.1.2 雙音節(jié)心理動詞的結(jié)構(gòu)特點(diǎn)
5.2 《高僧傳》情感類心理動詞與認(rèn)知類心理動詞的差異
5.2.1 心理的復(fù)雜性
5.2.2 詞義的細(xì)膩性
5.2.3 認(rèn)知的等級性
5.3 《高僧傳》中程度副詞修飾心理動詞量級研究
5.4 《漢語大詞典》收錄《高僧傳》心理動詞情況
結(jié)語
附錄
參考文獻(xiàn)
致謝
攻讀學(xué)位期間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高僧傳》語氣副詞研究[J]. 全文靈. 現(xiàn)代語文. 2019(04)
[2]程度副詞修飾動詞再考察[J]. 楊德峰. 漢語學(xué)習(xí). 2014(04)
[3]《高僧傳》字詞札記[J]. 曾良. 中國訓(xùn)詁學(xué)報(bào). 2013(00)
[4]兩周金文心理動詞試論[J]. 武振玉. 華夏文化論壇. 2009(00)
[5]魏晉南北朝小說心理動詞帶賓語的特點(diǎn)考察[J]. 梅晶. 古漢語研究. 2009(01)
[6]從《高僧傳》看《漢語大詞典》始見例之不足[J]. 周阿根. 保定師范?茖W(xué)校學(xué)報(bào). 2007(03)
[7]《高僧傳》詞語零札[J]. 王東. 語文知識. 2007(02)
[8]漢語心理動詞的組織和分類研究[J]. 張積家,陸愛桃. 華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 2007(01)
[9]試論“程度副詞+一般動詞”形式[J]. 刁晏斌. 世界漢語教學(xué). 2007(01)
[10]中土佛教文獻(xiàn)詞語零札[J]. 董志翹. 南京師大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 2004(05)
博士論文
[1]《紅樓夢》心理動詞多維度研究[D]. 周曉鳳.吉林大學(xué) 2017
[2]《高僧傳》復(fù)音詞研究[D]. 陳羿竹.東北師范大學(xué) 2014
碩士論文
[1]視覺動詞到心理動詞的語義演變研究[D]. 鄒燕.湖南師范大學(xué) 2017
[2]先秦心理動詞語義演變研究[D]. 錢慧.淮北師范大學(xué) 2016
[3]《漢書》心理動詞研究[D]. 雒道靜.湖南大學(xué) 2016
[4]《楞嚴(yán)經(jīng)》心理動詞研究[D]. 程玲.陜西師范大學(xué) 2014
[5]漢語“恐懼”類動詞的歷時(shí)演變研究[D]. 王曉婷.山西大學(xué) 2013
[6]《后漢書》心理動詞研究[D]. 劉越.西南大學(xué) 2013
[7]《紅樓夢》心理詞語研究[D]. 劉云.西南大學(xué) 2011
[8]《世說新語》心理動詞語義語法研究[D]. 梁冬梅.西北大學(xué) 2010
[9]《史記》中心理動詞的語法、語義研究[D]. 張萍.山西師范大學(xué) 2010
[10]敦煌變文心理動詞研究[D]. 龍慧.西南大學(xué) 2007
本文編號:3437730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xué)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高僧傳》研究概況
0.2 古漢語心理動詞研究綜述
0.2.1 心理動詞專書研究
0.2.2 心理動詞斷代研究
0.2.3 心理動詞歷時(shí)演變研究
0.3 選題緣由及研究方法
0.3.1 選題緣由
0.3.2 研究方法
0.4 《高僧傳》版本及其語言學(xué)價(jià)值
0.4.1 《高僧傳》版本選用
0.4.2 《高僧傳》的語言學(xué)價(jià)值
1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界定及提取
1.1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界定
1.2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提取
1.2.1 提取原則
1.2.2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分類
2 《高僧傳》積極情感心理動詞研究
2.1 《高僧傳》“喜愛”類心理動詞
2.1.1 “喜愛”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1.2 “喜愛”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2 《高僧傳》“愉悅”類心理動詞
2.2.1 “愉悅”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2.2 “愉悅”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3 《高僧傳》“感動”類心理動詞
2.3.1 “感動”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3.2 “感動”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4 《高僧傳》“想念”類心理動詞
2.4.1 “想念”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4.2 “想念”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5 《高僧傳》“寬容”類心理動詞
2.5.1 “寬容”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5.2“寬容”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6 《高僧傳》“憐惜”類心理動詞
2.6.1 “憐惜”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6.2 “憐惜”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2.7 《高僧傳》“敬重”類心理動詞
2.7.1 “敬重”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7.2 “敬重”類心理動詞的語法功能
3 《高僧傳》消極情感心理動詞研究
3.1 《高僧傳》“驚懼”類心理動詞
3.1.1 “驚懼”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1.2 “驚懼”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2 《高僧傳》“厭惡”類心理動詞
3.2.1 “厭惡”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2.2 “厭惡”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3 《高僧傳》“惱怒”類心理動詞
3.3.1 “惱怒”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3.2 “惱怒”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4 《高僧傳》“悲慨”類心理動詞
3.4.1 “悲慨”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4.2 “悲慨”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5 《高僧傳》“憂慮”類心理動詞
3.5.1 “憂慮”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5.2 “憂慮”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6 《高僧傳》“羞慚”類心理動詞
3.6.1 “羞慚”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6.2 “羞慚”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7 《高僧傳》“輕驕”類心理動詞
3.7.1 “輕驕”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7.2 “輕驕”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3.8 《高僧傳》“煩悶”類心理動詞
3.8.1 “煩悶”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8.2 “煩悶”類心理動詞的語法功能
3.9 《高僧傳》“疑惑”類心理動詞
3.9.1 “疑惑”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3.9.2 “疑惑”類心理動詞的語法功能
4 《高僧傳》認(rèn)知類心理動詞研究
4.1 《高僧傳》“知曉”類心理動詞
4.1.1 “知曉”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1.2 “知曉”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2 《高僧傳》“看法”類心理動詞
4.2.1 “看法”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2.2 “看法”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3 《高僧傳》“思考”類心理動詞
4.3.1 “思考”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3.2 “思考”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4 《高僧傳》“測度”類心理動詞
4.4.1 “測度”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4.2 “測度”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5 《高僧傳》“記憶”類心理動詞
4.5.1 “記憶”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5.2 “記憶”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4.6 《高僧傳》“愿欲”類心理動詞
4.6.1 “愿欲”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4.6.2 “愿欲”類心理動詞語法分析
5 《高僧傳》心理動詞的總體特征
5.1 《高僧傳》雙音節(jié)心理動詞特色
5.1.1 雙音節(jié)心理動詞的數(shù)量優(yōu)勢
5.1.2 雙音節(jié)心理動詞的結(jié)構(gòu)特點(diǎn)
5.2 《高僧傳》情感類心理動詞與認(rèn)知類心理動詞的差異
5.2.1 心理的復(fù)雜性
5.2.2 詞義的細(xì)膩性
5.2.3 認(rèn)知的等級性
5.3 《高僧傳》中程度副詞修飾心理動詞量級研究
5.4 《漢語大詞典》收錄《高僧傳》心理動詞情況
結(jié)語
附錄
參考文獻(xiàn)
致謝
攻讀學(xué)位期間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高僧傳》語氣副詞研究[J]. 全文靈. 現(xiàn)代語文. 2019(04)
[2]程度副詞修飾動詞再考察[J]. 楊德峰. 漢語學(xué)習(xí). 2014(04)
[3]《高僧傳》字詞札記[J]. 曾良. 中國訓(xùn)詁學(xué)報(bào). 2013(00)
[4]兩周金文心理動詞試論[J]. 武振玉. 華夏文化論壇. 2009(00)
[5]魏晉南北朝小說心理動詞帶賓語的特點(diǎn)考察[J]. 梅晶. 古漢語研究. 2009(01)
[6]從《高僧傳》看《漢語大詞典》始見例之不足[J]. 周阿根. 保定師范?茖W(xué)校學(xué)報(bào). 2007(03)
[7]《高僧傳》詞語零札[J]. 王東. 語文知識. 2007(02)
[8]漢語心理動詞的組織和分類研究[J]. 張積家,陸愛桃. 華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 2007(01)
[9]試論“程度副詞+一般動詞”形式[J]. 刁晏斌. 世界漢語教學(xué). 2007(01)
[10]中土佛教文獻(xiàn)詞語零札[J]. 董志翹. 南京師大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版). 2004(05)
博士論文
[1]《紅樓夢》心理動詞多維度研究[D]. 周曉鳳.吉林大學(xué) 2017
[2]《高僧傳》復(fù)音詞研究[D]. 陳羿竹.東北師范大學(xué) 2014
碩士論文
[1]視覺動詞到心理動詞的語義演變研究[D]. 鄒燕.湖南師范大學(xué) 2017
[2]先秦心理動詞語義演變研究[D]. 錢慧.淮北師范大學(xué) 2016
[3]《漢書》心理動詞研究[D]. 雒道靜.湖南大學(xué) 2016
[4]《楞嚴(yán)經(jīng)》心理動詞研究[D]. 程玲.陜西師范大學(xué) 2014
[5]漢語“恐懼”類動詞的歷時(shí)演變研究[D]. 王曉婷.山西大學(xué) 2013
[6]《后漢書》心理動詞研究[D]. 劉越.西南大學(xué) 2013
[7]《紅樓夢》心理詞語研究[D]. 劉云.西南大學(xué) 2011
[8]《世說新語》心理動詞語義語法研究[D]. 梁冬梅.西北大學(xué) 2010
[9]《史記》中心理動詞的語法、語義研究[D]. 張萍.山西師范大學(xué) 2010
[10]敦煌變文心理動詞研究[D]. 龍慧.西南大學(xué) 2007
本文編號:34377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3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