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量范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1 02:31
本文在“語義語法理論”指導下,從“量”這一語義范疇入手,考察量范疇在山西方言中的不同表現形式,探討各種不同形式的語義特征,并嘗試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對量范疇結構進行解釋。第一章,緒論。主要闡明選題的意義及依據。在詳細回顧現代漢語普通話和漢語方言有關量范疇研究的基礎上,指出量范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而找到本研究的切入點。其次闡述本文的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最后說明本文的語料來源。第二章,量類系統(tǒng)與量值系統(tǒng)。本章主要介紹量范疇系統(tǒng),所說的量范疇包括物量、動量、性狀量。所謂物量是計算事物數量的量范疇,比如“一本書”“一匹馬”等;動量是指所計量動作在時空環(huán)境下的表現,主要有:動作的時長、活動的幅度、所涉及的范圍以及反復的次數,比如:“看了一個半小時”“去了趟北京”“咬了一口”“敲了三四下”等;性狀量是量的載體,表現為事物與動作的性質或狀態(tài),比如“三米深”“高一頭”“喝得多了”等。在此基礎上,將量范疇區(qū)分為量類系統(tǒng)與量值系統(tǒng)。所謂量類系統(tǒng)是指量的類別系統(tǒng),比如“物量、動量”等;所謂量值系統(tǒng)是指量的取值系統(tǒng),比如“四十七人”“比上次好”“班上最高”等。第三章,山西方言的物量范疇。本章主要對山西方言物...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16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意義及依據
1.2 量范疇研究現狀
1.2.1 普通話量范疇研究現狀
1.2.2 漢語方言的相關研究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問題
1.3.1 對量的涵義認識不夠明確
1.3.2 方言量范疇的系統(tǒng)研究相對薄弱
1.4 研究意義、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意義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語料來源
1.5.1 材料來源
1.5.2 發(fā)音人情況
1.6 符號體例說明
第二章 量類系統(tǒng)與量值系統(tǒng)
2.1 量類系統(tǒng)
2.1.1 事物的量
2.1.2 言語情感的量
2.2 量值系統(tǒng)
2.2.1 單個量取值
2.2.2 通過與他量配置關系取值
第三章 山西方言的物量范疇
3.1 物量詞
3.1.1 個體量詞
3.1.2 集合量詞
3.1.3 度量量詞
3.1.4 不定量詞
3.1.5 臨時物量詞
3.2 物量詞構詞形式
3.2.1 圪頭詞
3.2.2 量詞重疊
3.3 數量短語
3.3.1 數值型數量短語
3.3.2 非數值型數量短語
3.4 數詞單用
3.4.1 比例關系
3.4.2 “一+NP”
3.4.3 貨幣/年齡/分值
3.5 量詞單用
3.5.1 量詞+NP
3.5.2 介詞+量詞+NP
3.5.3 指量結構
3.5.4 量詞重疊后單用
3.6 數詞與物量詞的關系
3.6.1 X+物量詞
3.6.2 數詞+X
3.6.3 數詞與物量詞相互制約的原因
3.7 山西方言物量詞的特點
3.7.1 個體量詞不豐富
3.7.2 豐富的量詞形態(tài)
3.7.3 事物量詞的通用性較強
3.8 “數詞+量詞+名詞”的句法功能
3.8.1 作主語
3.8.2 作謂語
3.8.3 做賓語
3.8.4 作定語
3.9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山西方言的動量范疇
4.1 動詞與動作量的關系
4.1.1 動詞的本質
4.1.2 山西方言中常用動詞
4.1.3 活動與事件
4.2 動量表達要素
4.2.1 計數量詞
4.2.2 計時量詞
4.2.3 時數量詞
4.2.4 計量動作力度或涉及范圍的量詞
4.3 山西方言動量的直接表達形式
4.3.1 與動量結構相關的形式
4.3.2 副詞+動詞
4.4 山西方言動量的間接表達形式
4.4.1 通過時間量間接表達動量
4.4.2 通過物量間接表達動量
4.5 固定動量格式
4.5.1 表示動量小的結構
4.5.2 表示動量加大的結構
4.6 動詞的重疊形式與動量
4.6.1 山西方言動詞重疊的形式
4.6.2 重疊形式的句法分析
4.6.3 山西方言動詞重疊的功能
4.7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山西方言的性狀量范疇
5.1 山西方言中特殊的形容詞
5.1.1 山西方言獨有的形容詞
5.1.2 山西方言與普通話不一致的形容詞
5.2 山西方言形容詞的形態(tài)
5.2.1 中綴型
5.2.2 后綴型
5.2.3 重疊型
5.3 性狀量的計量方式
5.3.1 數值型性狀量
5.3.2 非數值型性狀量
5.3.3 山西方言性狀大量的表述
5.4 擬聲詞表性狀
5.4.1 表性狀變化快
5.4.2 表動作性狀程度
5.4.3 擬聲詞+VP
5.4.4 擬聲詞+數量結構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語
6.1 本文的主要內容
6.2 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
6.3 文章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附錄 1 山西方言常用量詞與名詞搭配表
附錄 2:山西方言行為量詞語搭配表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情況及聯(lián)系方式
本文編號:3429613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16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意義及依據
1.2 量范疇研究現狀
1.2.1 普通話量范疇研究現狀
1.2.2 漢語方言的相關研究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問題
1.3.1 對量的涵義認識不夠明確
1.3.2 方言量范疇的系統(tǒng)研究相對薄弱
1.4 研究意義、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意義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語料來源
1.5.1 材料來源
1.5.2 發(fā)音人情況
1.6 符號體例說明
第二章 量類系統(tǒng)與量值系統(tǒng)
2.1 量類系統(tǒng)
2.1.1 事物的量
2.1.2 言語情感的量
2.2 量值系統(tǒng)
2.2.1 單個量取值
2.2.2 通過與他量配置關系取值
第三章 山西方言的物量范疇
3.1 物量詞
3.1.1 個體量詞
3.1.2 集合量詞
3.1.3 度量量詞
3.1.4 不定量詞
3.1.5 臨時物量詞
3.2 物量詞構詞形式
3.2.1 圪頭詞
3.2.2 量詞重疊
3.3 數量短語
3.3.1 數值型數量短語
3.3.2 非數值型數量短語
3.4 數詞單用
3.4.1 比例關系
3.4.2 “一+NP”
3.4.3 貨幣/年齡/分值
3.5 量詞單用
3.5.1 量詞+NP
3.5.2 介詞+量詞+NP
3.5.3 指量結構
3.5.4 量詞重疊后單用
3.6 數詞與物量詞的關系
3.6.1 X+物量詞
3.6.2 數詞+X
3.6.3 數詞與物量詞相互制約的原因
3.7 山西方言物量詞的特點
3.7.1 個體量詞不豐富
3.7.2 豐富的量詞形態(tài)
3.7.3 事物量詞的通用性較強
3.8 “數詞+量詞+名詞”的句法功能
3.8.1 作主語
3.8.2 作謂語
3.8.3 做賓語
3.8.4 作定語
3.9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山西方言的動量范疇
4.1 動詞與動作量的關系
4.1.1 動詞的本質
4.1.2 山西方言中常用動詞
4.1.3 活動與事件
4.2 動量表達要素
4.2.1 計數量詞
4.2.2 計時量詞
4.2.3 時數量詞
4.2.4 計量動作力度或涉及范圍的量詞
4.3 山西方言動量的直接表達形式
4.3.1 與動量結構相關的形式
4.3.2 副詞+動詞
4.4 山西方言動量的間接表達形式
4.4.1 通過時間量間接表達動量
4.4.2 通過物量間接表達動量
4.5 固定動量格式
4.5.1 表示動量小的結構
4.5.2 表示動量加大的結構
4.6 動詞的重疊形式與動量
4.6.1 山西方言動詞重疊的形式
4.6.2 重疊形式的句法分析
4.6.3 山西方言動詞重疊的功能
4.7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山西方言的性狀量范疇
5.1 山西方言中特殊的形容詞
5.1.1 山西方言獨有的形容詞
5.1.2 山西方言與普通話不一致的形容詞
5.2 山西方言形容詞的形態(tài)
5.2.1 中綴型
5.2.2 后綴型
5.2.3 重疊型
5.3 性狀量的計量方式
5.3.1 數值型性狀量
5.3.2 非數值型性狀量
5.3.3 山西方言性狀大量的表述
5.4 擬聲詞表性狀
5.4.1 表性狀變化快
5.4.2 表動作性狀程度
5.4.3 擬聲詞+VP
5.4.4 擬聲詞+數量結構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語
6.1 本文的主要內容
6.2 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
6.3 文章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附錄 1 山西方言常用量詞與名詞搭配表
附錄 2:山西方言行為量詞語搭配表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情況及聯(lián)系方式
本文編號:34296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2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