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孔子學院學生動詞重疊偏誤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22 00:13
動詞重疊是漢語口語交際中常用的語言現(xiàn)象,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之一。隨著中非合作的加深,非洲學習漢語的學生與日俱增,對非洲學生漢語習得的偏誤研究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以漢語動詞重疊的本體研究為基礎,以偏誤分析理論和中介語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布隆迪大學孔子學院漢語學生為研究對象,以18名中級階段學生和14名高級階段學生動詞重疊的有效試卷為研究內容,采用試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客觀描述了布隆迪學生漢語動詞重疊的學習和使用情況。在此基礎上整理出該國學生習得漢語動詞重疊時出現(xiàn)的偏誤類型和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其中偏誤原因從三大方面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學生自身因素、教師教材因素和其他因素等。最后針對學生偏誤的成因,從教師、布隆迪學習者和教材編寫三個角度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希望對布隆迪學生學習動詞重疊提供一些幫助,為在布隆迪乃至非洲從事對外漢語的老師提供一份有益的參考資料,以期能在以后的教學中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漢語教學。
【文章來源】:渤海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動詞重疊三大偏誤類型偏誤率分析
通過訪談分析偏誤原因:一是文化因素負遷移;二是教材編寫的影響,教材關于動詞重疊的內容不全面,涉及到它的形式和幾個語法意義,而句法功能和語用沒有提到。(6)充當句子成分的偏誤問題。表 3-7 充當句子成分的偏誤率統(tǒng)計表充當句子成分題號 中級(18 人) 高級(14 人) 總錯題數(shù)總錯誤率選項 錯題數(shù) 錯誤率 選項 錯題數(shù) 錯誤率A B C A B C作主語 14 7 38.9% 7 50% 14 43.8%16 3 16.7% 6 42.9% 9 28.1%平均 10 27.8% 13 46.45% 23 35.95%作謂語 9 8 44.4% 10 71.4% 18 56.3%作賓語 18 6 33.3% 6 42.9% 12 37.5%作定語 19 4 22.2% 2 14.3% 6 18.8%總偏誤率 28 31.1% 31 44.3% 59 36.9%
布隆迪孔子學院學生動詞重疊偏誤分析這兩題都是由于教材中沒有提到過動詞重疊不能帶“數(shù)量名”賓語,教師上講過,因此學生根本不會做這道題;31 題有的學生看到時間詞“今天”,認為完成意思的選項,直接排除 B、C 項,所以錯選 A通過訪談分析偏誤原因:一是教材編寫不全面的影響;二是教師教學只限于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不全它的用法的影響;三是目的語的過度泛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動詞重疊形式在語法意義上的差別及偏誤[J]. 翟英華.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3)
[2]日本留學生漢語偏誤分析之(一):動詞重疊[J]. 呂滇雯. 漢語學習. 2000(05)
[3]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J]. 朱景松. 中國語文. 1998(05)
[4]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三個階段及其教學主旨[J]. 趙金銘. 世界漢語教學. 1996(03)
[5]論詞語重疊的意義[J]. 李宇明. 世界漢語教學. 1996(01)
[6]動詞重疊在使用中的制約因素[J]. 趙新.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4(03)
[7]現(xiàn)代漢語短時體的語義分析[J]. 戴耀晶. 語文研究. 1993(02)
[8]談動詞的疊用[J]. 常儉.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81(02)
[9]談談動詞和形容詞的重疊[J]. 龔繼華. 天津師院學報. 1981(01)
[10]論漢語動詞的重迭形式[J]. 張靜.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03)
博士論文
[1]漢語、印尼語動詞重疊對比研究[D]. Maharani(陳玉蘭).上海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對外漢語教學中離合動詞的重疊式及其偏誤分析[D]. 許瑩.華中師范大學 2018
[2]漢語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偏誤分析及漢語教學[D]. 趙燕燕.蘇州大學 2016
[3]留學生學習漢語動詞重疊的偏誤分析和教學策略[D]. 林紫.湖南師范大學 2014
[4]漢越動詞重疊式的多角度比較研究[D]. 黎玉創(chuàng).華中師范大學 2011
[5]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漢語重疊式偏誤分析[D]. 王華.湖南師范大學 2011
[6]基于HSK動態(tài)語料庫詞語重疊偏誤分析[D]. 楊博然.遼寧師范大學 2011
[7]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動詞重疊研究[D]. 王雪婷.浙江大學 2011
[8]初中級對外漢語教材中動詞重疊內容的分析研究[D]. 劉魯寧.陜西師范大學 2010
[9]韓國學生動詞重疊偏誤分析[D]. 喬蓉芳.河北大學 2009
[10]高級階段留學生習得動詞重疊式偏誤分析[D]. 蘇猛.陜西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02769
【文章來源】:渤海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動詞重疊三大偏誤類型偏誤率分析
通過訪談分析偏誤原因:一是文化因素負遷移;二是教材編寫的影響,教材關于動詞重疊的內容不全面,涉及到它的形式和幾個語法意義,而句法功能和語用沒有提到。(6)充當句子成分的偏誤問題。表 3-7 充當句子成分的偏誤率統(tǒng)計表充當句子成分題號 中級(18 人) 高級(14 人) 總錯題數(shù)總錯誤率選項 錯題數(shù) 錯誤率 選項 錯題數(shù) 錯誤率A B C A B C作主語 14 7 38.9% 7 50% 14 43.8%16 3 16.7% 6 42.9% 9 28.1%平均 10 27.8% 13 46.45% 23 35.95%作謂語 9 8 44.4% 10 71.4% 18 56.3%作賓語 18 6 33.3% 6 42.9% 12 37.5%作定語 19 4 22.2% 2 14.3% 6 18.8%總偏誤率 28 31.1% 31 44.3% 59 36.9%
布隆迪孔子學院學生動詞重疊偏誤分析這兩題都是由于教材中沒有提到過動詞重疊不能帶“數(shù)量名”賓語,教師上講過,因此學生根本不會做這道題;31 題有的學生看到時間詞“今天”,認為完成意思的選項,直接排除 B、C 項,所以錯選 A通過訪談分析偏誤原因:一是教材編寫不全面的影響;二是教師教學只限于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不全它的用法的影響;三是目的語的過度泛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動詞重疊形式在語法意義上的差別及偏誤[J]. 翟英華.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3)
[2]日本留學生漢語偏誤分析之(一):動詞重疊[J]. 呂滇雯. 漢語學習. 2000(05)
[3]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J]. 朱景松. 中國語文. 1998(05)
[4]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三個階段及其教學主旨[J]. 趙金銘. 世界漢語教學. 1996(03)
[5]論詞語重疊的意義[J]. 李宇明. 世界漢語教學. 1996(01)
[6]動詞重疊在使用中的制約因素[J]. 趙新.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4(03)
[7]現(xiàn)代漢語短時體的語義分析[J]. 戴耀晶. 語文研究. 1993(02)
[8]談動詞的疊用[J]. 常儉.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81(02)
[9]談談動詞和形容詞的重疊[J]. 龔繼華. 天津師院學報. 1981(01)
[10]論漢語動詞的重迭形式[J]. 張靜.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03)
博士論文
[1]漢語、印尼語動詞重疊對比研究[D]. Maharani(陳玉蘭).上海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對外漢語教學中離合動詞的重疊式及其偏誤分析[D]. 許瑩.華中師范大學 2018
[2]漢語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偏誤分析及漢語教學[D]. 趙燕燕.蘇州大學 2016
[3]留學生學習漢語動詞重疊的偏誤分析和教學策略[D]. 林紫.湖南師范大學 2014
[4]漢越動詞重疊式的多角度比較研究[D]. 黎玉創(chuàng).華中師范大學 2011
[5]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漢語重疊式偏誤分析[D]. 王華.湖南師范大學 2011
[6]基于HSK動態(tài)語料庫詞語重疊偏誤分析[D]. 楊博然.遼寧師范大學 2011
[7]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動詞重疊研究[D]. 王雪婷.浙江大學 2011
[8]初中級對外漢語教材中動詞重疊內容的分析研究[D]. 劉魯寧.陜西師范大學 2010
[9]韓國學生動詞重疊偏誤分析[D]. 喬蓉芳.河北大學 2009
[10]高級階段留學生習得動詞重疊式偏誤分析[D]. 蘇猛.陜西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02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0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