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韻》S2071反切注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16:52
《切韻》S2071,通稱為“切三”,孩書被周祖謨歸為“畏孫箋注本切韻”,除去《王三》、《廣韻》,此害算是《切韻》系韻書中存韻最為完整的了,除去聲整卷缺損外,其他三卷大部分都保存下來了,同疇此書比《王三》早出,在《切韻》原卷與《王三》之間有承上啟下之功。因此它在中古語音的研究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前輩學(xué)者封《切韻》一系韻害的研究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果,他們完成了《切韻》一系韻書的刊怖整理、韻害流變、殘卷定性考釋等重要工作,例如王國維、姜亮夫等人。今又有年輕學(xué)者封《切韻》系韻書作研究,但大多也是停留在韻害的性質(zhì)、韻書流燮等成果的總結(jié)上,只有個別學(xué)者封存韻較多的《王三》、《唐韻》等進行了專門研究。少有人封殘卷整體進行研究,也很少有人去分析《切韻》系韻害內(nèi)部的語音屠次,研究方法手段比較單一。所以我們探用先進的電腦技衍封《切韻》S2071韻害作全面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羲。本輸文立足於箋注本《切韻》S2071的客觀材料,參照《王三》、《廣韻》等相嗣韻害,封雨害的體例、韻母、反切等進行窮盡性研究,為中古音的進一步探索提供有力的科學(xué)依據(jù)和材料。我們首先將S2071全害做成word文檔,調(diào)好格式,將小韻單獨...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xué)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緣
第一章 緒輸
1.1 《切韻》S2071筒介
1.2 《切韻》S2071研究綜述
1.3 《切韻》S2071研究的意義、材料及方法
第二章 《切韻》S2071韻書本體研究
2.1 材料整理
2.2 反切上下字系統(tǒng)
2.3 句中反切
第三章 《王三》、《切韻》S2071小韻反切比較研究
3.1 概述
3.2 《切韻》S2071被併小韻分析
3.3 《王三》未收小韻分析
3.4 《切韻》S2071、《王三》巽常音切研究
3.5 《切韻》S2071、《王三》反切差異之原因初探
第四章 《切韻》S2071、《王三》又音比較研究
4.1 材料整理說明
4.2 又音反切研究
4.3 《切韻》S2071、《王三》二者繼承與差異關(guān)系
4.4 《切韻》S2071、《王一》關(guān)系之探討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2055所見的方音現(xiàn)象[J]. 徐朝東.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學(xué)報. 2007(01)
[2]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J]. 毛遠明. 涪陵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6(02)
[3]《切韻》的性質(zhì)和古音研究——答潘文國先生[J]. 楊劍橋. 古漢語研究. 2004(02)
[4]試論唐五代全濁聲母的“清化”[J]. 黃笑山. 古漢語研究. 1994(03)
[5]也談《增字本〈切韻〉殘卷第三種》[J]. 王顯. 古漢語研究. 1993(01)
碩士論文
[1]南北朝詩歌用韻研究[D]. 胥淳.廣西師范大學(xué) 2007
[2]《王三》又音研究[D]. 曹潔.安徽師范大學(xué) 2004
本文編號:3377342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xué)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緣
第一章 緒輸
1.1 《切韻》S2071筒介
1.2 《切韻》S2071研究綜述
1.3 《切韻》S2071研究的意義、材料及方法
第二章 《切韻》S2071韻書本體研究
2.1 材料整理
2.2 反切上下字系統(tǒng)
2.3 句中反切
第三章 《王三》、《切韻》S2071小韻反切比較研究
3.1 概述
3.2 《切韻》S2071被併小韻分析
3.3 《王三》未收小韻分析
3.4 《切韻》S2071、《王三》巽常音切研究
3.5 《切韻》S2071、《王三》反切差異之原因初探
第四章 《切韻》S2071、《王三》又音比較研究
4.1 材料整理說明
4.2 又音反切研究
4.3 《切韻》S2071、《王三》二者繼承與差異關(guān)系
4.4 《切韻》S2071、《王一》關(guān)系之探討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2055所見的方音現(xiàn)象[J]. 徐朝東.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學(xué)報. 2007(01)
[2]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J]. 毛遠明. 涪陵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6(02)
[3]《切韻》的性質(zhì)和古音研究——答潘文國先生[J]. 楊劍橋. 古漢語研究. 2004(02)
[4]試論唐五代全濁聲母的“清化”[J]. 黃笑山. 古漢語研究. 1994(03)
[5]也談《增字本〈切韻〉殘卷第三種》[J]. 王顯. 古漢語研究. 1993(01)
碩士論文
[1]南北朝詩歌用韻研究[D]. 胥淳.廣西師范大學(xué) 2007
[2]《王三》又音研究[D]. 曹潔.安徽師范大學(xué) 2004
本文編號:33773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37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