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六書通》古文通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3 18:27
《廣六書通》,清人程瀚1錄。該書是一部篆體古文的字書,主要1錄的材料有《汗簡》、《摭古遺文》、《集篆古文韻!、《六書精蘊》、《六書正譌》等近百種書籍!稄V六書通》“以韻分字,而以隸領(lǐng)篆”,楷體字頭下主要收篆體古文,兼收印文的各種變體,間或錄有金文,所收各種古文形體一般注明出處,其數(shù)少者一二,多者數(shù)十個。這些古文與字頭,除形體相符外,還包括大量的異體、通假、同義換用、)誤、正字和俗字等多種關(guān)係。本文以上海圖書館所藏的《廣六書通》手抄本為研究對象,研究古文的通假關(guān)係。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古文和傳抄古文的概念,陳述了傳抄古文的研究現(xiàn)狀。最後,說明了《廣六書通》古文通假字的判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第二部分主要論述了作者程瀚的生平和《廣六書通》成書時間、版本、內(nèi)容、體例和古文來源。著重對《廣六書通》古文來源進行研究,揭示本文材料的可信度,進一步說明本文的研究意義和價值。第三部分是論文的主體部分,通過描寫法描寫正字和借字,並注明其聲韻;羅列古文字形,標(biāo)明其在《廣六書通》中的卷數(shù)、韻、頁數(shù)、出處(有的古文沒有注明出處)等。按語中廣引史料,探求兩字的通假關(guān)係。第四部分是結(jié)語,對本...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xué)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23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I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古文和傳抄古文的概念
一、古文的概念
二、傳抄古文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傳抄古文研究現(xiàn)狀
一、傳抄古文綜論
二、傳抄古文分論
第三節(jié) 通假字的判定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
第一章 程瀚和《廣六書通》
第一節(jié) 程瀚簡介
第二節(jié) 《廣六書通》概況
一、《廣六書通》成書時間
二、《六書通》和《廣六書通》的關(guān)係
三、《廣六書通》的版本、內(nèi)容和體例
四、《廣六書通》的古文來源
第二章 《廣六書通》古文通假研究(上)
第一節(jié) 卷一
第二節(jié) 卷二
第三節(jié) 卷三
第三章 《廣六書通》古文通假研究(中)
第一節(jié) 卷四
第二節(jié) 卷五
第三節(jié) 卷六
第四章 《廣六書通》古文通假研究(下)
第一節(jié) 卷七
第二節(jié) 卷八
第三節(jié) 卷九
第四節(jié) 卷十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廣六書通》通假字表
附錄B 《廣六書通》106韻下轄字?jǐn)?shù)統(tǒng)計表
附錄C 《廣六書通》659條通假字分類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六書通》所錄古文來源考[J]. 劉建民. 古籍研究. 2016(01)
[2]從《康熙字典》古文看古文字的隸定方式[J]. 白俊騫. 銅仁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01)
[3]淺析《康熙字典》古文的訛混現(xiàn)象[J]. 白俊騫. 邵陽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4(04)
[4]“隸定”古文字的訛變研究——以《康熙字典》所錄古文“隸定”字為例[J]. 白俊騫. 貴州社會科學(xué). 2014(08)
[5]《康熙字典》古文研究一瞥[J]. 白俊騫. 興義民族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06)
[6]《說文》古文與甲骨文結(jié)構(gòu)成份的變化研究[J]. 姜同絢. 群文天地. 2013(02)
[7]論胡世琦《小爾雅義證》的特色與不足[J]. 王其和. 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 2011(05)
[8]《汗簡》、《古文四聲韻》研究綜述[J]. 王丹. 菏澤學(xué)院學(xué)報. 2009(06)
[9]《說文》部件古文諸疑考辨[J]. 華建光,袁國女. 蘭州學(xué)刊. 2007(08)
[10]《說文》古文研究綜述[J]. 徐志林. 古籍研究. 2007(01)
博士論文
[1]《古文四聲韻》疏證(一二三卷)[D]. 徐海東.西南大學(xué) 2013
[2]傳抄古文綜合研究[D]. 李春桃.吉林大學(xué) 2012
[3]《康熙字典》古文研究[D]. 白俊騫.福建師范大學(xué) 2012
碩士論文
[1]《字彙補》“古文”研究[D]. 陳凡.華中科技大學(xué) 2018
[2]三體石經(jīng)古文構(gòu)形研究[D]. 龔家民.集美大學(xué) 2017
[3]中古石刻篆文研究[D]. 金美鈴.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4
[4]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古文”研究[D]. 李高鋒.華中科技大學(xué) 2014
[5]段注《說文》古文之出土文字印證[D]. 鄭阿芳.中國傳媒大學(xué) 2009
[6]《說文》古文研究初探(1949年以前)[D]. 李梅.安徽大學(xué) 2004
[7]碧落碑研究[D]. 江梅.東北師范大學(xué) 2004
本文編號:3245439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xué)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23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I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古文和傳抄古文的概念
一、古文的概念
二、傳抄古文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傳抄古文研究現(xiàn)狀
一、傳抄古文綜論
二、傳抄古文分論
第三節(jié) 通假字的判定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
第一章 程瀚和《廣六書通》
第一節(jié) 程瀚簡介
第二節(jié) 《廣六書通》概況
一、《廣六書通》成書時間
二、《六書通》和《廣六書通》的關(guān)係
三、《廣六書通》的版本、內(nèi)容和體例
四、《廣六書通》的古文來源
第二章 《廣六書通》古文通假研究(上)
第一節(jié) 卷一
第二節(jié) 卷二
第三節(jié) 卷三
第三章 《廣六書通》古文通假研究(中)
第一節(jié) 卷四
第二節(jié) 卷五
第三節(jié) 卷六
第四章 《廣六書通》古文通假研究(下)
第一節(jié) 卷七
第二節(jié) 卷八
第三節(jié) 卷九
第四節(jié) 卷十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廣六書通》通假字表
附錄B 《廣六書通》106韻下轄字?jǐn)?shù)統(tǒng)計表
附錄C 《廣六書通》659條通假字分類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六書通》所錄古文來源考[J]. 劉建民. 古籍研究. 2016(01)
[2]從《康熙字典》古文看古文字的隸定方式[J]. 白俊騫. 銅仁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01)
[3]淺析《康熙字典》古文的訛混現(xiàn)象[J]. 白俊騫. 邵陽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4(04)
[4]“隸定”古文字的訛變研究——以《康熙字典》所錄古文“隸定”字為例[J]. 白俊騫. 貴州社會科學(xué). 2014(08)
[5]《康熙字典》古文研究一瞥[J]. 白俊騫. 興義民族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06)
[6]《說文》古文與甲骨文結(jié)構(gòu)成份的變化研究[J]. 姜同絢. 群文天地. 2013(02)
[7]論胡世琦《小爾雅義證》的特色與不足[J]. 王其和. 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 2011(05)
[8]《汗簡》、《古文四聲韻》研究綜述[J]. 王丹. 菏澤學(xué)院學(xué)報. 2009(06)
[9]《說文》部件古文諸疑考辨[J]. 華建光,袁國女. 蘭州學(xué)刊. 2007(08)
[10]《說文》古文研究綜述[J]. 徐志林. 古籍研究. 2007(01)
博士論文
[1]《古文四聲韻》疏證(一二三卷)[D]. 徐海東.西南大學(xué) 2013
[2]傳抄古文綜合研究[D]. 李春桃.吉林大學(xué) 2012
[3]《康熙字典》古文研究[D]. 白俊騫.福建師范大學(xué) 2012
碩士論文
[1]《字彙補》“古文”研究[D]. 陳凡.華中科技大學(xué) 2018
[2]三體石經(jīng)古文構(gòu)形研究[D]. 龔家民.集美大學(xué) 2017
[3]中古石刻篆文研究[D]. 金美鈴.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4
[4]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古文”研究[D]. 李高鋒.華中科技大學(xué) 2014
[5]段注《說文》古文之出土文字印證[D]. 鄭阿芳.中國傳媒大學(xué) 2009
[6]《說文》古文研究初探(1949年以前)[D]. 李梅.安徽大學(xué) 2004
[7]碧落碑研究[D]. 江梅.東北師范大學(xué) 2004
本文編號:32454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2454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