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簡化漢字對比研究 ——以《簡化字總表》和《改訂常用漢字表》中的簡化漢字為對象
發(fā)布時間:2021-02-12 02:48
漢字從出現(xiàn)之日起,一直沒有停止過發(fā)展演變。漢字的發(fā)展演變,就其形體來說,有簡化也有繁化,但主導趨勢還是簡化。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兩國在漢字的使用上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兩國的漢字中都存在著大量的簡體字。近代以來,兩國同時經(jīng)歷了文字改革的歷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的簡化字運動得到了振興和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日本在明治維新后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文字改革措施。在限制字數(shù)的同時也對漢字字形進行了簡化,筆畫數(shù)進行了減省,政府在制定多個漢字表時吸收了大量的簡體字,方便了日常生活中漢字的使用。中國和日本現(xiàn)今使用的簡化字有共同之處,也有相異之處。本論文以《簡化字總表》和《改訂常用漢字表》中的簡化字為對象,橫向從中日兩國簡化字的字數(shù)、筆畫數(shù)、字形和簡化方法四方面;縱向從兩國簡化字的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三方面進行全面比較研究,最后得出結(jié)論。這對中日簡化字的研究學習不無裨益。本論文具體由如下五個部分構(gòu)成。第一章為緒論,介紹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中日簡化字相關的先行研究。第二章介紹了中日簡化字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國方面重點敘述1949年以后的漢字簡化措施;日本方面重點介紹明...
【文章來源】:大連海事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序論
1.1 研究目的と意義
1.2 研究對象
1.2.1 「略字」の意義
1.2.2 研究對象及び研究範(?)
1.3 研究方法
1.4 先行研究及び本研究の位置づけ
1.4.1 中國の略字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
1.4.2 日本の略字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
1.4.3 中日の略字の對照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
1.4.4 先行研究の問題點と本研究の位置づけ
第二章 中日略字の歴史の流ゎ
2.1 中國の略字
2.1.1 近代以前の略字
2.1.2 近代以降の略字運動
2.2 日本の略字
2.2.1 近代以降の漢字改革運動の経緯
2.2.2 「改定常用漢字表」
第三章 中日略字の比較
3.1 字數(shù)、筆畫數(shù)の對照研究
3.1.1 中國の略字
3.1.2 日本の略字
3.2 字形の對照研究
3.2.1 両國とも簡略化されている漢字
3.2.2 中國でだけ簡略化されている漢字
3.2.3 日本でだけ簡略化されている漢字
3.3 簡略方法の對照研究
3.3.1 中日の簡略方法
3.3.2 中日簡略方法の對照
3.3.3 中日簡略方法のメリットと問題點
3.4 中日略字の相互影響
3.4.1 中國の日本への影響
3.4.2 日本の中國への影響
第四章 將來の中日略字
4.1 將來中日漢字簡略化が従うべきル一ル
4.2 中日略字の將來予想
4.2.1 中日両國の略字統(tǒng)一の難しさ
4.2.2 中日の略字の將來
第五章 本稿のまとめと今後の課題
5.1 本稿のまとめ
5.2 今後の課題
注
參考文獻
謝辭
研究生履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日漢字的簡化比較[J]. 張玉昕.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9(03)
[2]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簡化字研究綜述[J]. 袁金平,杜海霞.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S2)
[3]淺談中國簡化字與日本漢字的比較[J]. 張玉昕.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8(06)
[4]日本漢字演進軌跡——兼及中日現(xiàn)行簡化字的比較[J]. 竇碩華.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5]近代以來中日文字改革運動回顧[J]. 竇碩華,杜言利.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6]漢字背后的東亞史[J]. 劉曉峰. 讀書. 2005(11)
[7]日本簡體字探源(續(xù))[J]. 何華珍.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6)
[8]日本簡體字探源[J]. 何華珍. 語言研究. 2003(04)
[9]從信息處理的角度看中日整理簡化漢字[J]. 于廣元.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2)
[10]中日漢字整理簡化情況比較[J]. 于廣元. 漢字文化. 2000(02)
碩士論文
[1]近現(xiàn)代中日漢字改革對比研究[D]. 董林.東北師范大學 2008
[2]中日漢字字形比較研究[D]. 陳飴媛.山東大學 2007
[3]日本常用漢字與中國漢字對比研究[D]. 仁井玉瑛.山東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30131
【文章來源】:大連海事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序論
1.1 研究目的と意義
1.2 研究對象
1.2.1 「略字」の意義
1.2.2 研究對象及び研究範(?)
1.3 研究方法
1.4 先行研究及び本研究の位置づけ
1.4.1 中國の略字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
1.4.2 日本の略字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
1.4.3 中日の略字の對照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
1.4.4 先行研究の問題點と本研究の位置づけ
第二章 中日略字の歴史の流ゎ
2.1 中國の略字
2.1.1 近代以前の略字
2.1.2 近代以降の略字運動
2.2 日本の略字
2.2.1 近代以降の漢字改革運動の経緯
2.2.2 「改定常用漢字表」
第三章 中日略字の比較
3.1 字數(shù)、筆畫數(shù)の對照研究
3.1.1 中國の略字
3.1.2 日本の略字
3.2 字形の對照研究
3.2.1 両國とも簡略化されている漢字
3.2.2 中國でだけ簡略化されている漢字
3.2.3 日本でだけ簡略化されている漢字
3.3 簡略方法の對照研究
3.3.1 中日の簡略方法
3.3.2 中日簡略方法の對照
3.3.3 中日簡略方法のメリットと問題點
3.4 中日略字の相互影響
3.4.1 中國の日本への影響
3.4.2 日本の中國への影響
第四章 將來の中日略字
4.1 將來中日漢字簡略化が従うべきル一ル
4.2 中日略字の將來予想
4.2.1 中日両國の略字統(tǒng)一の難しさ
4.2.2 中日の略字の將來
第五章 本稿のまとめと今後の課題
5.1 本稿のまとめ
5.2 今後の課題
注
參考文獻
謝辭
研究生履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日漢字的簡化比較[J]. 張玉昕.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9(03)
[2]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簡化字研究綜述[J]. 袁金平,杜海霞.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S2)
[3]淺談中國簡化字與日本漢字的比較[J]. 張玉昕.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8(06)
[4]日本漢字演進軌跡——兼及中日現(xiàn)行簡化字的比較[J]. 竇碩華.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5]近代以來中日文字改革運動回顧[J]. 竇碩華,杜言利.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6]漢字背后的東亞史[J]. 劉曉峰. 讀書. 2005(11)
[7]日本簡體字探源(續(xù))[J]. 何華珍.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6)
[8]日本簡體字探源[J]. 何華珍. 語言研究. 2003(04)
[9]從信息處理的角度看中日整理簡化漢字[J]. 于廣元.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2)
[10]中日漢字整理簡化情況比較[J]. 于廣元. 漢字文化. 2000(02)
碩士論文
[1]近現(xiàn)代中日漢字改革對比研究[D]. 董林.東北師范大學 2008
[2]中日漢字字形比較研究[D]. 陳飴媛.山東大學 2007
[3]日本常用漢字與中國漢字對比研究[D]. 仁井玉瑛.山東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301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03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