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認知視角的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隱喻能力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2 18:12
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隱喻作為一種認知現(xiàn)象存在于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的說法,受到了普遍認可。隨著學者對于語言中隱喻現(xiàn)象的逐步探究與分析,學界的研究重心也開始集中到隱喻使用的主體——“人”上面,因此有學者提出了隱喻能力的概念。隱喻能力的出現(xiàn)為二語教學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對隱喻和隱喻能力的探究,極大推動了二語教學走向新的繁榮。以Littlemore為代表的學者們,將隱喻能力的研究地位提升到與語言能力、交際能力同一水平,因此也形成了二語學習與教學的新思路。本文基于二語教學界的理論研究基礎和對外漢語教學界前人的研究成果,嘗試測試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隱喻能力情況。首先,筆者通過文獻搜集與脈絡梳理,合理推測留學生的隱喻能力與漢語水平是具有相關性,根據此推測預先設置了三個問題等待研究解答。接著筆者設計了一套漢語能力測試問卷并進行網絡投放,共有143名學生參加了測試,最終得到140份有效問卷。筆者將140名學生的答題數(shù)據錄入SPSS 25系統(tǒng)中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中高級水平留學生的漢語隱喻能力,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學生的隱喻能力測試成績與HSK漢語水平成績的確具有相關性,并且為正相關,相...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原因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與論文計劃
1.5 研究標準與范圍界定
1.6 擬探究的問題
1.7 研究設計
1.8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獻綜述
2.1 國內外研究綜述
2.2 隱喻與語言的關系
2.3 語言與語言能力的關系
2.4 隱喻與隱喻能力的關系
2.5 隱喻能力與語言能力的關系
第三章 漢語隱喻能力與語言能力實證研究
3.1 研究問題
3.2 研究步驟
3.2.1 隱喻能力問卷投放
3.2.2 受試者基本情況
3.2.3 問卷信效度分析
3.3 調查結果分析
3.3.1 中高級漢語水平留學生隱喻能力整體情況
3.3.2 中高級漢語留學生隱喻能力與其HSK成績相關性分析
3.3.3 留學生群體差異對隱喻能力水平的影響情況
第四章 典型題目分析、學生訪談與個案調查
4.1 典型題目分析
4.1.1 隱喻詞義的感情色彩
4.1.2 隱喻詞義的理解程度
4.1.3 隱喻詞選用與判斷
4.1.4 隱喻難度預測與實效
4.2 訪談調查
4.2.1 綜合分析
4.2.2 對比分析
4.2.3 認知能力的存在分析
4.3 總結
第五章 漢語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建議
5.1 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意識
5.2 形成集中式隱喻詞匯教學模式
5.3 訓練學生的隱喻產出
5.4 將隱喻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融合
第六章 總結與反思
參考文獻
附錄1 隱喻能力測試問卷
附錄2 訪談調查提綱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隱喻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回顧[J]. 劉金玲.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43)
[2]認知語境背景下的國際漢語隱喻詞匯教學模式探究[J]. 鄒偉濱. 北方文學. 2018(21)
[3]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標準與大綱研究十年回顧[J]. 王佶旻. 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 2018(02)
[4]漢語測試語言能力標準研究述評[J]. 李莉. 考試研究. 2018(03)
[5]以語言能力發(fā)展為引導的現(xiàn)代漢語教學[J]. 孫家樂. 課程教育研究. 2017(45)
[6]培養(yǎng)隱喻能力的國際漢語詞匯教學方法研究[J]. 于婧陽. 現(xiàn)代交際. 2017(18)
[7]國外隱喻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孫亞,錢玉彬,馬婷. 現(xiàn)代外語. 2017(05)
[8]認知語境背景下的隱喻思維能力培養(yǎng)實證研究——立足于國際漢語詞匯教學[J]. 于婧陽. 理論界. 2017(07)
[9]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隱喻理解能力實證研究[J]. 張仕海. 海外華文教育. 2017(01)
[10]國內隱喻能力研究的現(xiàn)狀厘析——一項基于核心期刊文獻統(tǒng)計(1998—2015)的考察[J]. 陳朗. 外國語文. 2016(03)
博士論文
[1]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對中國英語學習者隱喻理解和生成的影響[D]. 魏耀章.上海交通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大學生隱喻輸出能力研究[D]. 翟林柯.鄭州大學 2018
[2]從隱喻角度探討比喻型歇后語的對外漢語教學[D]. 王蕓.上海師范大學 2018
[3]隱喻理論下情感形容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 賈彩云.西安外國語大學 2017
[4]中俄隱喻的對比研究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D]. 李靜子.吉林大學 2016
[5]隱喻能力影響學習評價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劉冰潔.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2016
[6]試論隱喻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 何翠偉.華中科技大學 2014
[7]基于隱喻理論的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研究[D]. 湯天穎.華東師范大學 2014
[8]《漢語水平考試(HSK)詞匯大綱》中隱喻詞匯教學研究[D]. 楊苗燕.浙江大學 2012
[9]隱喻理論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 張彩麗.新疆大學 2010
[10]中高級漢語隱喻詞匯分析及其習得研究[D]. 劉璐.暨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93685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原因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與論文計劃
1.5 研究標準與范圍界定
1.6 擬探究的問題
1.7 研究設計
1.8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獻綜述
2.1 國內外研究綜述
2.2 隱喻與語言的關系
2.3 語言與語言能力的關系
2.4 隱喻與隱喻能力的關系
2.5 隱喻能力與語言能力的關系
第三章 漢語隱喻能力與語言能力實證研究
3.1 研究問題
3.2 研究步驟
3.2.1 隱喻能力問卷投放
3.2.2 受試者基本情況
3.2.3 問卷信效度分析
3.3 調查結果分析
3.3.1 中高級漢語水平留學生隱喻能力整體情況
3.3.2 中高級漢語留學生隱喻能力與其HSK成績相關性分析
3.3.3 留學生群體差異對隱喻能力水平的影響情況
第四章 典型題目分析、學生訪談與個案調查
4.1 典型題目分析
4.1.1 隱喻詞義的感情色彩
4.1.2 隱喻詞義的理解程度
4.1.3 隱喻詞選用與判斷
4.1.4 隱喻難度預測與實效
4.2 訪談調查
4.2.1 綜合分析
4.2.2 對比分析
4.2.3 認知能力的存在分析
4.3 總結
第五章 漢語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建議
5.1 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意識
5.2 形成集中式隱喻詞匯教學模式
5.3 訓練學生的隱喻產出
5.4 將隱喻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融合
第六章 總結與反思
參考文獻
附錄1 隱喻能力測試問卷
附錄2 訪談調查提綱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隱喻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回顧[J]. 劉金玲.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43)
[2]認知語境背景下的國際漢語隱喻詞匯教學模式探究[J]. 鄒偉濱. 北方文學. 2018(21)
[3]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標準與大綱研究十年回顧[J]. 王佶旻. 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 2018(02)
[4]漢語測試語言能力標準研究述評[J]. 李莉. 考試研究. 2018(03)
[5]以語言能力發(fā)展為引導的現(xiàn)代漢語教學[J]. 孫家樂. 課程教育研究. 2017(45)
[6]培養(yǎng)隱喻能力的國際漢語詞匯教學方法研究[J]. 于婧陽. 現(xiàn)代交際. 2017(18)
[7]國外隱喻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孫亞,錢玉彬,馬婷. 現(xiàn)代外語. 2017(05)
[8]認知語境背景下的隱喻思維能力培養(yǎng)實證研究——立足于國際漢語詞匯教學[J]. 于婧陽. 理論界. 2017(07)
[9]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隱喻理解能力實證研究[J]. 張仕海. 海外華文教育. 2017(01)
[10]國內隱喻能力研究的現(xiàn)狀厘析——一項基于核心期刊文獻統(tǒng)計(1998—2015)的考察[J]. 陳朗. 外國語文. 2016(03)
博士論文
[1]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對中國英語學習者隱喻理解和生成的影響[D]. 魏耀章.上海交通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大學生隱喻輸出能力研究[D]. 翟林柯.鄭州大學 2018
[2]從隱喻角度探討比喻型歇后語的對外漢語教學[D]. 王蕓.上海師范大學 2018
[3]隱喻理論下情感形容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 賈彩云.西安外國語大學 2017
[4]中俄隱喻的對比研究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D]. 李靜子.吉林大學 2016
[5]隱喻能力影響學習評價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劉冰潔.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2016
[6]試論隱喻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 何翠偉.華中科技大學 2014
[7]基于隱喻理論的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研究[D]. 湯天穎.華東師范大學 2014
[8]《漢語水平考試(HSK)詞匯大綱》中隱喻詞匯教學研究[D]. 楊苗燕.浙江大學 2012
[9]隱喻理論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 張彩麗.新疆大學 2010
[10]中高級漢語隱喻詞匯分析及其習得研究[D]. 劉璐.暨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936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99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