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巖錄》助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5 20:07
助詞研究是漢語虛詞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宋代是漢語助詞系統(tǒng)規(guī)范化并形成新系統(tǒng)的重要時期,因此,對于宋代專書的助詞研究利于更好地了解近代漢語助詞系統(tǒng)的構(gòu)成和特點!侗處r錄》約成書于北宋末南宋初,是一部口語化程度較高的禪宗文獻,基本上可以反映當時助詞的發(fā)展狀況,對于近代漢語的研究有著很大的價值。本文采用窮盡式搜索方法,并將共時描寫和歷時分析結(jié)合起來,對《碧》中的助詞進行詳細的描寫和合理的解釋,還作了計量分析,力求準確全面地呈現(xiàn)《碧》的助詞系統(tǒng)。文章按照語法意義和功能的不同將助詞分為四類:動態(tài)助詞、事態(tài)助詞、結(jié)構(gòu)助詞和其他助詞。對于不同類別的助詞進行全面描寫,還涉及助詞的語法化過程以及助詞詞性的確定標準。全文共分為六部分:第一章緒論,介紹《碧》著者、文本和語言研究價值,評價前人的研究成果,簡要闡述本文研究思路,并對《碧》的助詞做了分類。第二、三、四、五章對書中四類助詞進行分析和描寫。第六章是結(jié)語,該部分把書中四類助詞的使用情況分別進行了列表分析,指出助詞在其中的使用特點及動態(tài)助詞語法化的致變因素。
【文章來源】:溫州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 緒論
1《碧巖錄》的文本及其研究價值
2 漢語助詞研究概述
3 本文寫作的意義、研究理論、方法和體例
4《碧巖錄》助詞概貌及其分類
二 《碧巖錄》動態(tài)助詞
1 卻
2 了
3 過
4 著
5 將
6 取
7 看
三 《碧巖錄》事態(tài)助詞
1 了
2 來
四 《碧巖錄》結(jié)構(gòu)助詞
1 底地
2 個
3 得
4 之
5 者
6 所
五 《碧巖錄》其他助詞
1 比況助詞“相似”
2 發(fā)語類助詞“蓋”、“夫”
3 概數(shù)助詞“來”、“強”
六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引文出處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金瓶梅詞話》中句末助詞“來”的時體意義[J]. 冀芳. 齊魯學刊. 2010(06)
[2]句尾“來”體貌用法的演變[J]. 陳前瑞,王繼紅.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9(04)
[3]從《醒世姻緣傳》看近代漢語助詞“將”的語法功能[J]. 岳立靜. 語言科學. 2008(06)
[4]《清平山堂話本》中的動態(tài)助詞“得”[J]. 李淑霞.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8(03)
[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V+卻(+O)”結(jié)構(gòu)[J]. 梁銀峰.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6]“起來”與助詞“了”的同現(xiàn)情況考察[J]. 姚婷. 九江學院學報. 2008(01)
[7]《直說通略》中的助詞“得”[J]. 劉曉玲. 孝感學院學報. 2008(01)
[8]唐宋時期助詞“取”與“得”的差異[J]. 林新年. 古漢語研究. 2006(03)
[9]試論動量詞“過”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相關(guān)問題[J]. 金穎. 古漢語研究. 2006(01)
[10]中古譯經(jīng)中表嘗試態(tài)語氣的“看”及其歷時考察[J]. 蔣冀騁,龍國富. 語言研究. 2005(04)
博士論文
[1]《醒世姻緣傳》助詞研究[D]. 岳立靜.北京語言大學 2006
[2]《祖堂集》助詞研究[D]. 溫振興.上海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兒女英雄傳》助詞計量研究[D]. 鄭秋娟.蘇州大學 2009
[2]元代結(jié)構(gòu)助詞“的”研究[D]. 張彧彧.吉林大學 2008
[3]《五燈會元》動態(tài)助詞研究[D]. 鄒仁.福建師范大學 2008
[4]《琵琶記》助詞研究[D]. 潘福剛.曲阜師范大學 2008
[5]《水滸傳》助詞計量研究[D]. 王華.蘇州大學 2007
[6]《樸通事諺解》助詞研究[D]. 付開平.華中科技大學 2006
[7]《歧路燈》動態(tài)助詞研究[D]. 馬利.山東大學 2006
[8]《碧巖錄》介詞研究[D]. 王丙山.山東師范大學 2006
[9]《三遂平妖傳》助詞研究[D]. 巢穎.華東師范大學 2005
[10]《西游記》體助詞研究[D]. 謝曉暉.湖南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2979436
【文章來源】:溫州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 緒論
1《碧巖錄》的文本及其研究價值
2 漢語助詞研究概述
3 本文寫作的意義、研究理論、方法和體例
4《碧巖錄》助詞概貌及其分類
二 《碧巖錄》動態(tài)助詞
1 卻
2 了
3 過
4 著
5 將
6 取
7 看
三 《碧巖錄》事態(tài)助詞
1 了
2 來
四 《碧巖錄》結(jié)構(gòu)助詞
1 底地
2 個
3 得
4 之
5 者
6 所
五 《碧巖錄》其他助詞
1 比況助詞“相似”
2 發(fā)語類助詞“蓋”、“夫”
3 概數(shù)助詞“來”、“強”
六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引文出處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金瓶梅詞話》中句末助詞“來”的時體意義[J]. 冀芳. 齊魯學刊. 2010(06)
[2]句尾“來”體貌用法的演變[J]. 陳前瑞,王繼紅.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9(04)
[3]從《醒世姻緣傳》看近代漢語助詞“將”的語法功能[J]. 岳立靜. 語言科學. 2008(06)
[4]《清平山堂話本》中的動態(tài)助詞“得”[J]. 李淑霞.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8(03)
[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V+卻(+O)”結(jié)構(gòu)[J]. 梁銀峰.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6]“起來”與助詞“了”的同現(xiàn)情況考察[J]. 姚婷. 九江學院學報. 2008(01)
[7]《直說通略》中的助詞“得”[J]. 劉曉玲. 孝感學院學報. 2008(01)
[8]唐宋時期助詞“取”與“得”的差異[J]. 林新年. 古漢語研究. 2006(03)
[9]試論動量詞“過”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相關(guān)問題[J]. 金穎. 古漢語研究. 2006(01)
[10]中古譯經(jīng)中表嘗試態(tài)語氣的“看”及其歷時考察[J]. 蔣冀騁,龍國富. 語言研究. 2005(04)
博士論文
[1]《醒世姻緣傳》助詞研究[D]. 岳立靜.北京語言大學 2006
[2]《祖堂集》助詞研究[D]. 溫振興.上海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兒女英雄傳》助詞計量研究[D]. 鄭秋娟.蘇州大學 2009
[2]元代結(jié)構(gòu)助詞“的”研究[D]. 張彧彧.吉林大學 2008
[3]《五燈會元》動態(tài)助詞研究[D]. 鄒仁.福建師范大學 2008
[4]《琵琶記》助詞研究[D]. 潘福剛.曲阜師范大學 2008
[5]《水滸傳》助詞計量研究[D]. 王華.蘇州大學 2007
[6]《樸通事諺解》助詞研究[D]. 付開平.華中科技大學 2006
[7]《歧路燈》動態(tài)助詞研究[D]. 馬利.山東大學 2006
[8]《碧巖錄》介詞研究[D]. 王丙山.山東師范大學 2006
[9]《三遂平妖傳》助詞研究[D]. 巢穎.華東師范大學 2005
[10]《西游記》體助詞研究[D]. 謝曉暉.湖南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29794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97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