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使用對韓國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影響研究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H195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及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3.1 學術意義
1.3.2 對教學者的意義
1.3.3 對學生的意義
2 相關理論及文獻綜述
2.1 跨文化適應理論及相關研究
2.1.1 跨文化適應理論
2.1.2 跨文化適應相關研究
2.1.3 韓國留學生在華跨文化適應的研究成果
2.1.4 跨文化適應與媒體關系研究
2.2 使用與滿足理論
2.3 使用動機理論
2.4 滿意度理論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假設
3.2 問卷設計
3.3 變量說明
3.3.1 因變量
3.3.2 關鍵變量
3.4 分析方法
3.4.1 信度及效度體驗
3.4.2 頻度分析
3.4.3 相關分析
4 研究結果
4.1 調(diào)查對象相關信息
4.2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使用行為影響
4.2.1 使用時間
4.2.2 使用動機
4.2.3 使用滿意度
4.3 自變量與跨文化適應的相關性分析
4.3.1 使用時間與跨文化適應
4.3.2 使用動機與跨文化適應
4.3.3 使用滿意度與跨文化適應
4.4 問卷信度及效度分析
4.4.1 問卷信度分析
4.4.2 問卷效度分析
5 結論
5.1 研究結果及討論
5.2 研究的局限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杰;劉繼紅;;在京馬來西亞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調(diào)查分析[J];人文叢刊;2015年00期
2 蘇振華;黃外斌;;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對政治信任與價值觀的影響:基于CGSS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年05期
3 張筱梅;朱家明;;基于Pearson相關系數(shù)模型對股票間相關性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10期
4 樊笛;;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芒種;2014年05期
5 唐小毅;;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對跨文化適應的影響探討——以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韓國留學生為例[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6 汪玉輝;;手機媒體的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J];今傳媒;2010年08期
7 胡連利;彭煥萍;;文化適應:中國近代新聞教育的經(jīng)驗和教訓[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8 亓華;李秀妍;;在京韓國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J];青年研究;2009年02期
9 張宇鐳,黨琰,賀平安;利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定量分析生物親緣關系[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5年33期
10 雷龍云 ,甘怡群;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狀況調(diào)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遜;數(shù)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國人新媒體使用與文化認同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2 朱國輝;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芮晟豪;傳播網(wǎng)絡分析:韓國留學生在上海的文化適應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浩田;互聯(lián)網(wǎng)公益媒體平臺的用戶使用滿意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年
2 安培;韓國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8年
3 王娜;在桂東盟留學生對中國媒體的接觸狀況與信任度研究[D];廣西大學;2017年
4 鄭藝娜;在津韓國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的調(diào)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5 郝燁;來華留學生社會支持與跨文化適應相關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
6 楊柳;西安高校韓國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7 王堅;來華留學生網(wǎng)絡社會支持與跨文化適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馮超;來華非洲留學生的社會支持網(wǎng)與跨文化適應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9 羅建秀;盆底障礙中文量表信度效度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陳佩;微信主流用戶的“使用與滿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865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88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