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詞語釋義——兼論《漢語大詞典》之義項疏漏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名春;;從《系辭傳》論“伏羲作八卦”[J];船山學刊;2014年02期
2 董睿;;易學空間定位原則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布局之影響[J];東岳論叢;2014年08期
3 李穗寧;;從《史記》看司馬遷檔案文獻編纂的條件與思想[J];辦公室業(yè)務;2014年23期
4 張明山;;明清木作壓榨器具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年18期
5 孫少華;;“新子學”與學術(shù)“新傳統(tǒng)”建設[J];河北學刊;2015年05期
6 孫少華;;鈔本時代的文本抄寫、流傳與文學寫作觀念[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7 王青;;關于季札研究的若干問題再探[J];齊魯學刊;2014年05期
8 夏炎;;秦漢時期燃料供應與日常生活——兼與李欣博士商榷[J];史學集刊;2014年06期
9 秦進才;;趙云故里、故居辨證(下)[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10 郭世軒;;崇文·尚清·真美——鐘嶸對陶淵明的評價及其影響[J];社會科學輯刊;201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郭紅超;理學宇宙本體論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2 鄭廣薰;說故事傳統(tǒng)和唐代中后期文學變革[D];北京大學;2012年
3 張信通;秦漢里治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4 鄧婷;初、盛唐音樂思想與文學[D];南開大學;2013年
5 李成;黃河流域史前至兩漢小麥種植與推廣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6 朱鄭勇;從敵視對抗到共存互利:10世紀前胡、漢間的沖突、磨合與妥協(xié)[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隋全;明清志怪小說序跋三論[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闖;《天問》三代人物考論[D];渤海大學;2013年
3 魏瑋;漢賦與漢代風俗[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白霞;《酉陽雜俎》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5 熊莉;揚雄韻文考辨[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6 王潤茂;李善《文選注》引部分儒家文獻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7 程景牧;接受視域中的漢賦與《尚書》研究[D];北方民族大學;2014年
8 廖霞;魏fI南北朝志怪小姫中的“鬼”形象研究[D];云南大學;2014年
9 譚寧;蜀琴文化初探[D];重慶師范大學;2014年
10 宋學達;從“詞本事”看宋詞之“尊體”[D];黑龍江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子鶴;陳杏留;;買地券詞語考釋三則——兼談《漢語大詞典》之不足[J];辭書研究;2009年06期
2 陸琳;;《漢語大詞典》疏漏補正舉隅[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 程志兵;;期待全面修訂的《漢語大詞典》早日問世——從《漢語大詞典訂補》說起[J];辭書研究;2013年04期
4 王濤;《漢語大詞典》編纂紀實[J];辭書研究;1986年06期
5 袁津琥;;釋“毛骨悚然”“雪上加霜”——讀《漢語大詞典》R劶侵籟J];漢語史研究集刊;2003年00期
6 柳堤;盛典——《漢語大詞典》編纂紀實[J];科技文萃;1994年07期
7 胡紹文;談“容易”的成詞原因及時代——兼與《漢語大詞典》“容易”條商榷[J];語文學刊;2000年05期
8 李敏辭;般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9 夏南強;《漢語大詞典》指瑕[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張靄堂;對《漢語大詞典》中幾個具體問題的商榷[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范崇高;;《漢語大詞典》鹽文化詞語商補[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四輯)——回顧與展望:中國鹽業(yè)體制改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趙宗乙;;《漢語大詞典》釋誤四則[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王界云;周澍民;;漢語工具書編纂平臺的語料處理(提綱)[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朱習文;李娟;;《漢語大詞典》古天文詞條補正五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姜建紅;;《漢語大詞典》釋義以今律古現(xiàn)象札記二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陳玲;;《漢語大詞典》方言詞語補苴十二則[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7 傅玉芳;;成套詞收詞的完整性與釋義的一致性——寫在《漢語大詞典》修訂之前[A];辭書論集(二)[C];2012年
8 宋浚瑞;;小議《漢語大詞典》修訂中的例證選擇問題[A];辭書論集(二)[C];2012年
9 姜建紅;;《漢語大詞典》因假借誤釋詞條舉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范崇高;陳家春;;《漢語大詞典》鹽文化詞語補釋[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原社長 阮錦榮;“不占有資料,提高質(zhì)量是空談”[N];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 柳斌杰;信守科學 與時俱進 錘煉精品[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年
3 黃河清;“晴雨表”、“五味瓶”、“恥辱柱”確有其物[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4 黃典榮;“首當其沖”用錯了[N];語言文字周報;2013年
5 俞忠鑫;詞匯研究之大成[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6 藍有林;網(wǎng)絡熱催生書業(yè)新趨勢[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金霞;上海世紀出手五大戰(zhàn)略[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8 培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規(guī)模效應 優(yōu)勢互補[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9 陳昕;因書制宜平鋪網(wǎng)絡出版戰(zhàn)略[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10 黃典榮;“生前”不包括“臨死時”嗎?[N];語言文字周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崔泰勛;《漢語大詞典》專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孫曉玄;基于《漢語大詞典》語料庫的宋代新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閆從發(fā);基于《漢語大詞典》語料庫的時代漢語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劉艷平;《漢語大詞典》單義項借代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闞緒良;五燈會元虛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李朝虹;《說文解字》互訓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建紅;《漢語大詞典》釋義“以今律古”現(xiàn)象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孟紅梅;《漢語大詞典》1-4卷含“和”詞語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3 馬春玉;《漢語大詞典》所收上古十四部典籍重言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陳春風;《漢語大字典》與《漢語大詞典》的字形規(guī)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徐艷霞;《漢語大詞典》喪葬詞語商補[D];山東大學;2011年
6 廖加;從《豆棚閑話》看《漢語大詞典》的補訂[D];廣州大學;2012年
7 劉寧;《漢語大詞典》收錄《資治通鑒》詞語補正[D];中南大學;2010年
8 陳曉慧;《漢語大詞典》“阜”部訂堒[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一鳴;《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與《漢語大詞典》收詞、釋義[D];湘潭大學;2013年
10 曾臘梅;《唐語林》詞語與《漢語大詞典》訂補[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99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59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