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際互文性生成動機的語用學詮釋
本文選題:篇際互文性 + 語用學。 參考:《外語學刊》2017年02期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代公共話語越發(fā)呈現(xiàn)出多元多維、動態(tài)多變和多語雜存的發(fā)展趨勢,而篇際互文性作為語言研究和社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對我們理解社會變遷具有重大意義。為加深讀者對篇際互文性的認識,本文從語用綜觀論出發(fā),采用順應理論探究生成篇際互文性的根本動機:即語言使用者為更好地順應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中的各種變量,以期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例證詳細分析語言使用者在這3個維度中的具體順應對象。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contemporary public discours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and multilingual, and intertextuality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language and social stud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social change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intertextual intertextua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adopts adaptation theory to explore the fundamental motiv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intertextual intertextuality: that is, language users adapt to the physical world better. A variety of variables in the social and mental worlds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a specific communicative purpos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adaptation objects of language users in these three dimensions through illustrative examples.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武建國;;篇際互文性的運行機制探析[J];中國外語;2012年04期
2 武建國;劉蓉;;篇際互文性的語用分析模式[J];外語學刊;2012年01期
3 武建國;秦秀白;;篇際互文性的順應性分析[J];外語學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建國;馮婷;;篇際互文性生成動機的語用學詮釋[J];外語學刊;2017年02期
2 甄曉非;;篇際互文性研究的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進路[J];外語學刊;2016年06期
3 武建國;林金容;;篇際互文性與中國夢傳播的話語策略[J];中國外語;2016年05期
4 劉般若;;翻譯語篇意義視角下的互文性探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01期
5 武建國;顏璐;;微博語篇中的互文性——基于《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的研究[J];外語教學;2015年06期
6 王宏俐;李蓓嵐;;從廣告和政治競選演說的相關性反思語類的動態(tài)本性[J];外語教學;2015年06期
7 邵長超;;互文性理論的發(fā)展階段、現(xiàn)狀與問題分析[J];理論界;2015年11期
8 龐玉厚;;從模因論看互文性的本質及其形成機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9 武建國;;批評性話語分析:爭議與討論[J];外語學刊;2015年02期
10 武建國;鄭蓉;;從“淘寶體”篇際互文性的流行透視公共話語的非正式化趨勢[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武建國;;篇際互文性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02期
2 武建國;;篇際互文性在當代公共話語中的語用功能[J];外語教學;2012年02期
3 武建國;劉蓉;;篇際互文性的語用分析模式[J];外語學刊;2012年01期
4 孫秀麗;;解析符號學批判——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一[J];外語學刊;2006年05期
5 武建國;秦秀白;;篇際互文性的順應性分析[J];外語學刊;2006年05期
6 武建國,秦秀白;Bradford和他的文體分析“雙重模式”[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敏;互文性寫作的特質[J];寫作;2003年19期
2 胡慧;;從互文性看文學、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J];學術界;2006年05期
3 王海敏;;廣告語互文性分析[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S1期
4 胡元江;;廣告的兩種互文性[J];外語研究;2009年01期
5 葛紅;;互文性與用典之辯[J];求索;2009年09期
6 趙靜;互文性與翻譯[J];山東外語教學;1999年04期
7 葛恒婷;;互文性淺述[J];考試周刊;2009年03期
8 彭如青;;元旦社論標題互文性研究[J];語文學刊;2009年03期
9 趙靚;;“互文性”的廣義理解和現(xiàn)實應用[J];魅力中國;2010年10期
10 婁琦;;語篇的解讀與互文性[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鄧晶;;互文性在翻譯中的丟失與體現(xiàn)——以紅樓夢英譯本(前四十回)中俗語翻譯為例[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2 任東升;焦良欣;;《天路歷程》互文翻譯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互文性:攝影文學的精髓[N];文藝報;2001年
2 閻浩崗;互文性視閾中的《最后的生產(chǎn)隊》[N];文藝報;2012年
3 張燕玲;張沖的困境:楊爭光的互文[N];文藝報;2010年
4 ;也談學術界的“互文性”問題[N];中華讀書報;2005年
5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 文學院 趙雪 曹彥男;微博通緝令中的互文現(xiàn)象[N];光明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武建國;當代漢語公共話語中的篇際互文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璐;微博語篇的互文性分析: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為例[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朋;英語新聞報道語篇互文性的勸說功能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3 李悅;中美領導人互訪演講中互文性的語用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4 黃文詣;安吉拉·卡特作品中的三種互文素材來源[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5 李偉;《小世界》互文性新解[D];東北大學;2014年
6 趙夢娟;引用與轉述:學生撰寫的與公開發(fā)表的理工科英語研究性論文中的互文性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7 董建煒;[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6年
8 劉微;構式語法視角下的商業(yè)廣告語篇互文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9 李沐霖;從互文性視角分析《奧巴馬演說集》[D];長春理工大學;2016年
10 馬艷艷;食品廣告語篇中互文性的批評話語分析[D];湖南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083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08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