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文本構(gòu)建與隱喻敘事
本文選題:敘事 + 認知 ; 參考:《外語教學》2015年06期
【摘要】:從經(jīng)典到后經(jīng)典敘事學,小說文本的構(gòu)建一直是學界關(guān)注的熱門話題。作為重要的認知方式,隱喻是人類語言交際中重要的敘事手段,參與話語的建構(gòu)。本文以小說為例,著重分析了隱喻敘事與語篇建構(gòu)功能。
[Abstract]:From classic to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novel text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 A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way,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narrative method in huma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hich i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Taking the nove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taphorical narrative and discourse 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多模態(tài)語篇的認知敘事學研究”(項目編號:13YJAZH049)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類號】:H0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勇忠;;敘事視角與性別意識建構(gòu)[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2 魏在江;;隱喻與文學語篇的建構(gòu)[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03期
3 謝有順;;小說敘事的倫理問題[J];小說評論;2012年05期
4 桂永霞;;隱喻計算的“新三段論”[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宗良;;隱含作者與真實作者——《聊齋志異·嬌娜》篇創(chuàng)作心態(tài)探析[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2 江守義;;敘事批評的發(fā)生與發(fā)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程秀峰;;愛倫·坡作品后現(xiàn)代性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陳玉潔;;論《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敘事技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5 潘海軍;;規(guī)約語境與審美變異——簡評葉兆言抗戰(zhàn)系列小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6 明漫丹;;花非花——論施蟄存的《漁人何長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7 袁蓉;;19世紀美國哥特傳統(tǒng)與愛倫·坡的《論厄舍屋的倒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8 楊麗榮;;“我”敘述者的他性——淺談《我的名字叫紅》的敘述者特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9 梁承玉;;淺析勞倫斯小說《虹》的敘事藝術(shù)[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王亞瑾;;談陳染小說中第一人稱的敘述張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蔣紅艷;徐曉杰;;修辭性敘事理論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曾玲琴;張亮;;追尋禪意的人生和藝術(shù)的自由——評杰羅姆·大衛(wèi)·賽林格的小說《西摩:小傳》[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二輯)[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曉紅;喬治·艾略特小說的心理描寫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國華裔女性小說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李軍;想象性書寫與邊緣性閱讀[D];吉林大學;2011年
5 石健;靳以綜論[D];吉林大學;2011年
6 謝龍新;文學敘事與言語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韓成艷;從表達認同到認同表達[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苗變麗;新世紀長篇小說敘事時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陳芳;聚焦研究—多重敘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現(xiàn)[D];云南大學;2011年
10 盧普玲;人物與敘述[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潔;論《贖罪》中的不可靠敘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陳娜;“參與”與“超然”:斯坦貝克《憤怒的葡萄》中的寫作技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陽;無暇浪漫: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路曉輝;史蒂文森主要小說敘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玲;婚聯(lián)隱喻的語篇功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韓偉杰;敘事理論視閾下《一位女士的畫像》主題闡釋[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劉峰;超越“影響的焦慮”—論伊恩·麥克尤恩小說《贖罪》[D];湘潭大學;2010年
8 付一春;狄更斯與英國流浪漢小說傳統(tǒng)[D];湘潭大學;2010年
9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云菁;空間寓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義信;;全信息理論:定義與測度[J];北京郵電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2 鐘義信;;“理解”論:信息內(nèi)容認知機理的假說[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3 葉匡政;;語言的性別歧視[J];百花洲;2010年02期
4 姚雙云;;“主觀視點”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J];漢語學報;2012年02期
5 李勇忠;;隱喻修辭策略背后的語言意識[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6 桂永霞;;語言的模糊性與(紅)顏色及其隱喻[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7 桂永霞;;英漢語言中植物隱喻、物化隱喻與性別歧視研究[J];美與時代(下);2013年07期
8 束定芳;論隱喻產(chǎn)生的認知、心理和語言原因[J];外語學刊;2000年02期
9 楊宗紅;;明清擬話本小說“掘藏”、“銀走”、“慳吝”敘事隱喻[J];求索;2012年01期
10 魏在江;;隱喻的語篇功能——兼論語篇分析與認知語言學的界面研究[J];外語教學;2006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家旭;英漢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清雪;;另一半的“弟弟”——讀楊邪小說《弟弟你好》[J];文藝評論;2006年05期
2 曉蘇;;小說的情節(jié)組合[J];文藝評論;2006年05期
3 陳軍;;論老舍戲劇與小說的文本溝通[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羅立群;;中國古代劍俠小說的發(fā)展及文化特質(zhì)[J];文藝研究;2007年12期
5 尹麗麗;;唐俠義小說之流變及成因[J];長沙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6 岳喜祥;;談小說教學過程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年09期
7 張坤波;;淺析《叔叔的故事》中元小說手法的運用[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年06期
8 牛勝超;;商業(yè)植入的新寵——小說營銷[J];信息網(wǎng)絡(luò);2009年05期
9 王新新;;對比:一種小說結(jié)構(gòu)的探討[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張永祿;葛紅兵;;兼類小說的詩學觀察[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建波;唐岫敏;;自由和愛心——福斯特意大利小說對“國際主題”的發(fā)展[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2 郭長海;金菊貞;;南社小說概覽[A];紀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3 王松林;;小說“非個性化”敘述背后的道德關(guān)懷[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邵維加;;論微型小說的外置情節(jié)[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5 楊金國;;唐代寫夢小說敘事時間的個性研究[A];東方叢刊(2003年第4輯 總第四十六輯)[C];2003年
6 譚湘;;“尋找”——問世間情為何物?——評《尋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國小說排行榜[C];2004年
7 張立國;;茅盾小說的時事性[A];茅盾研究(第三輯)[C];1988年
8 金鑫;;茅盾小說的傳播與接受[A];茅盾研究(第11輯)[C];2011年
9 徐朔方;;評《全真教和小說西游記》[A];首屆《西游記》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10 湯哲聲;;20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的海派、津派和港派[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坤寧;商戰(zhàn)小說掀暢銷新潮[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2 葉向東;《家具商人》:商戰(zhàn)小說的突破[N];中華讀書報;2014年
3 文學所 文波;文壇評說反腐小說[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4 楊貴山;浪漫小說經(jīng)久不衰的秘密[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陸梅;反腐小說出路何在?[N];文學報;2002年
6 李光斌;2002年少年小說掠影[N];文藝報;2003年
7 閻晶明;小說需要一種氣質(zhì)[N];文藝報;2007年
8 錢秀中;《女同志》通過連載引發(fā)團購[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9 郭娟;三流小說的“低級趣味”[N];經(jīng)濟觀察報;2014年
10 王光東;九十年代小說遺漏了什么[N];文匯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陽;小說本體論[D];復旦大學;2008年
2 蘇曉芳;論新世紀小說的大眾文化取向[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沈杏培;小說中的“文革”[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董斌;反腐小說的文化意蘊與價值[D];蘭州大學;2007年
5 董建輝;文化大革命時期主流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芳;80年代小說與西方荒誕思潮[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張同利;長安與唐小說[D];南開大學;2009年
8 康建強;中國古典小說意境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玉蓮;墓葬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09年
10 汪頡珉;小說《鴿子項圈》的敘事藝術(shù)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維莎;新世紀民工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亓雪瑩;論“反腐小說”的敘事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劉韻佳;第二人稱小說的接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胡萱;論《禮拜六》小說創(chuàng)作[D];蘇州大學;2008年
5 田甜;高中小說教學模式化反思[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劉行媛;論古代白話婚戀小說中的夢境描寫[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芊s,
本文編號:2057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05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