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方法論
本文關鍵詞: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方法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方法論
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方法論
一、語言的社會性
社會語言學認為,應該從語言和社會的相互依存關系以及語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角度研究作為社會現象的語言。這里包含兩層含義:
1、從語言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看,語言的生命取決于人類社會對它的使用。語言不僅是人類社會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還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法國社會心理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梅耶認為,語言學是一種社會科學,要想了解語言的變化,就必須了解社會的變化。房德里耶斯指出,唯有研究語言的社會作用,才能懂得語言的本質。弗斯在繼承了英國語言學歷來重視語言應用研究傳統(tǒng)的同時,深受英國功能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影響,堅持認為語言研究必須重視語言的社會功能。在他看來,語言不僅有形式意義,還有情景意義,因此應當在社會環(huán)境中描寫和分析語言。韓禮德進一步發(fā)展了弗斯的學說,建立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的功能、語篇、人際功能都與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該語言所屬的文化存在著密切聯系。
2、從語言本身的存在方式看,不同語言學派有不同的認識。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事實,具有社會性。但這里的社會事實非指語言和社會間的關系,也非指語言所表達的社會文化內涵,而是抽象的、同質的社會心理系統(tǒng),即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集體意識”,即索緒爾所說的“語言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tǒng)”。索緒爾認為,語言學的真正對象是語言,而言語是無序的,“語言科學不僅可以沒有言語活動的其它要素,而且正是沒有這些要素摻雜在其間,才能建立起來!钡,特定語言系統(tǒng)中每個符號的能指和所指的結合對每個社會成員是不是共同的,每個社會成員是不是同樣掌握了語言系統(tǒng)中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即語言是不是一個抽象同質的形式系統(tǒng)。社會語言學認為,同一個語言社會中的成員,常常分屬不同的社會集團或社會階層,因此掌握的語言符號的能指和所指的結合是有差別的,即語言是一個由符號的各種變異形式構成的系統(tǒng)。因此,語言的歷時性變化不僅明顯地表現在不同時代的語言使用者中,而且表現在同一代語言使用者甚至同一個語言使用者身上?梢,語言的歷時變化不僅有語言結構內部和社會外部的原因,而且與語言的共時變異有密切關系。社會語言學對語言的變異研究不排除語言變異的共時描寫,把語言事實(語音、詞匯、語法等等)和社會事實(社會階層、性別年齡、職業(yè)等等)聯系起來,從中探討二者的相互關系,目的是更全面地揭示語言結構、語言變異的特點。這樣一來,復雜的語言變異現象由于跟社會結構聯系了起來,因而便進入了一個有序的結構系統(tǒng)。
二、語言變異
1、語言的異質有序性。薩丕爾認為所有的語法都有漏洞,即語言的不規(guī)則性。布龍菲爾德指出,沒有一個言語社團曾經是完全統(tǒng)一的。但他們把不一致的語言形式排除在語言描寫和語言結構的分析之外。社會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和言語沒有實質性的區(qū)別,任何一種語言都只能以言語變異的形式存在,而言語中的各種變異又和語言系統(tǒng)以外的某些因素有著規(guī)律性的聯系,因此,表面上看來無序的言語變異形式就進入了有序的規(guī)則系列。如果語言是雜亂無序的,就會失去最基本的交際功能,如果語言是純一同質的,就會導致語言功能的缺失。社會語言學把異質和有序結合起來,并作為語言系統(tǒng)的特性,體現了一種新的語言結構觀。
2、語言的變化和變異。歷史比較語言學建立了語言發(fā)展變化的觀念,但語言的變化總是要受到某些條件的制約,如語音演變只在特定的地域和時間內起作用。社會語言學把語言結構內部和社會外部兩方面的制約因素結合起來,將變化和變異結合起來,,有效地解釋了語言演變的局限性問題。
以索緒爾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同質有序的,他們研究語言系統(tǒng)的內
Word文檔免費下載: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方法論 (下載1-5頁,共5頁)
本文關鍵詞: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方法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3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0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