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類型學看漢語“時”類條件標記
本文選題:時 + 時間詞 ; 參考:《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摘要】:本文以漢語方言中"時"類條件標記為例,討論了源于時間詞的條件標記的分布、句法和源流問題。這類條件標記是由提示兩個分句時間順序的"時"語法化而來。句法操作手段為添加,一般位于條件分句句尾這個邊緣位置,符合"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從語言類型學視角看,時間詞虛化為條件標記是人類語言的一條普遍規(guī)律,蘊含共性為:假如條件復句中的關系標記來源于時間詞,那么此條件標記位于條件分句的邊緣位置。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 syntax and source flow of conditional marks derived from time words in the case of " time " condition marks in Chinese dialect .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H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彩萍;;五寨話里兩個表時間詞“動價、時價”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2 Joseph H.Greenberg;陸丙甫;陸致極;;某些主要跟語序有關的語法普遍現象[J];國外語言學;1984年02期
3 曹國安;“時”可表示假設[J];古漢語研究;1996年01期
4 邵宜;;贛方言語助詞“時”的語法功能及與近代漢語之比較[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董正存;趙梅賞;;時間范疇到條件范疇的映射[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王春輝;;漢語條件句小句間的語序類型[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4期
7 邢向東;陜北晉語沿河方言愿望類虛擬語氣的表達手段[J];語文研究;2005年02期
8 江藍生;;時間詞“時”和“後”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年04期
9 江藍生;;跨層非短語結構“的話”的詞匯化[J];中國語文;2004年05期
10 儲澤祥;陶伏平;;漢語因果復句的關聯(lián)標記模式與“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J];中國語文;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主賓;;現代漢語“以A為B”凝固結構語義的認知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王揚;語用預設的特征及其認知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丁凌云;;雙音節(jié)復合詞語序排列中的認知因素[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宣恒大;;現代漢語“名詞+名詞”歧義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周薇;朱樂紅;羅煒;;漢語語序的“順序象似性”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周伊;;量詞“條”與“根”的辨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7 姜海艷;;事物,行為,性質三大詞類范疇的同源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8 趙斌;吳志云;;量詞“張”對名詞選擇的范疇化過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9 張德新;;安康方言的南北融合現象——漢語語音演變的方言證據[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6期
10 張德新;;陜西漢陰蒲溪方言音系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淑美;施春宏;;重疊形式的可能性與現實性——以閻連科作品中重疊形式的使用為例[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宗守云;;范疇化理論與四個世界理論[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3 郭中;;從類型學的角度看漢語的基本語序問題[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劉稟誠;;“我A我B(我C/我D)”標題格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李勁榮;;內涵、外延與漢語修飾成分的標記隱現[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6 梁銀峰;;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語法問題札記[A];中國的立場 現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7 周敏莉;;新邵湘語的語氣助詞“去哩”[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季競;;構式“VPt+QM+NP”中數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4年
9 金龍;;韓日主語和賓語的語序對應關系[A];韓國研究(第十一輯)[C];2010年
10 周筱娟;;《詩經》“者”字略考[A];詩經研究叢刊(第七輯)[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青;現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8 方清明;現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9 阮氏黎心;漢越人體名詞隱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謝白羽;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比較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桂陽;現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耿冰;“實現事件”結構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倩;“(形+名)+動”結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付瑤;概念整合理論指導下的《紅樓夢》歇后語認知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何立均;符號學視野下的漢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鐘海英;敘事時距和時序藝術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認知冰山[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羅主賓;現代漢語“以A為B”句探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仝欣;中古陽聲韻字在現代漢語方言中的演變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儉明;漢語中表示主從關系的連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2 Joseph H.Greenberg;陸丙甫;陸致極;;某些主要跟語序有關的語法普遍現象[J];國外語言學;1984年02期
3 陸丙甫;語序優(yōu)勢的認知解釋(上):論可別度對語序的普遍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5年01期
4 陸丙甫;語序優(yōu)勢的認知解釋(下):論可別度對語序的普遍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5 王首川;;While作讓步狀語連詞的時間特征[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6 朱德熙;;自指和轉指——漢語名詞化標記“的、者、所、之”的語法功能和語義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7 龍國富,葉桂郴;中古譯經中的假設語氣助詞"時"[J];古漢語研究;2005年01期
8 曹國安;“時”可表示假設[J];古漢語研究;1996年01期
9 韓陳其;古代漢語假設連詞的形式特征[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03期
10 宋作艷;陶紅印;;漢英因果復句順序的話語分析與比較[J];漢語學報;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沖;;詩歌永遠在說話[J];當代;1999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俊梅;洪航;;鑄造全冠三種不同齦邊緣位置的比較[A];FDI、CSA臨床口腔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本文編號:20180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01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