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語境中的漢字教學模式初探
本文選題:漢字教學 + 漢字集。 參考:《語文建設(shè)》2017年14期
【摘要】:正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符號,漢字學習的成敗關(guān)系到學生學習漢語的整體成效;但與此同時,漢字的難認、難寫、難學,往往又成為漢語學習中的"攔路虎"。~([1])為了讓漢字學習更容易,學界探索出了集中識字法、部件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2])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雖已學習了一些漢字,但到中高級階段還是會犯一些低級錯誤,比如混淆"往"和
[Abstract]:Positiv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writing symbols of Chinese,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effect of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difficult to recognize, difficult to write and difficult to learn. In order to make it easier to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explore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entralized literacy method and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n teaching practice, I have found that many students have already learned some Chinese characters. However, at the middle and high levels, some low-level mistakes can be made, such as confusing "past" and "past."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國際教育學院;
【基金】:中國高教學會外留分會來華留學研究項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4-15Z004)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金云;李勝利;;從文化的視角教學漢字[J];語文建設(shè);2013年34期
2 覃俏麗;;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理念和策略[J];語文建設(shè);2013年29期
3 崔永華;;從母語兒童識字看對外漢字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02期
4 江新;;詞的復(fù)現(xiàn)率和字的復(fù)現(xiàn)率對非漢字圈學生雙字詞學習的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直;;《新實用漢語課本》初級階段教材詞匯重現(xiàn)率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7年05期
2 張袁月;;文化語境中的漢字教學模式初探[J];語文建設(shè);2017年14期
3 江新;;鍵盤時代的漢字教學[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17年02期
4 張仕海;;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隱喻理解能力實證研究[J];海外華文教育;2017年01期
5 陳勇;;基于“學伴用隨”原則的對外漢字教學模式初探——以零起點階段漢字教學為例[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16年04期
6 朱文文;陳天序;;書面反饋對初級階段漢語學習者漢字書寫習得影響差異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年06期
7 吳水發(fā);;泰國小學低段學生漢字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年28期
8 吳霞;;印度來華留學生在漢語學習和生活中常見問題解析[J];科學中國人;2016年26期
9 尉萬傳;;近二十年對外漢字教學研究綜述[J];國際漢語學報;2016年01期
10 郭修敏;劉長征;;基于后方法理論的“漢字-詞匯”二元動態(tài)教學模式探索[J];學術(shù)論壇;2016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勤;;外國學生漢字構(gòu)形意識發(fā)展模擬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4期
2 江新;;詞的復(fù)現(xiàn)率和字的復(fù)現(xiàn)率對非漢字圈學生雙字詞學習的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4期
3 徐子亮;漢字背景與漢語認知[J];漢語學習;2003年06期
4 柳燕梅;生詞重現(xiàn)率對歐美學生漢語詞匯學習的影響[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5期
5 王若江;;由法國“字本位”漢語教材引發(fā)的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3期
6 易洪川;字音特點及其教學策略[J];語言文字應(yīng)用;1999年04期
7 王春茂,彭聃齡;合成詞加工中的詞頻、詞素頻率及語義透明度[J];心理學報;1999年03期
8 姜麗萍;基礎(chǔ)階段留學生識記漢字的過程[J];漢語學習;1998年02期
9 崔永華;漢字部件和對外漢字教學[J];語言文字應(yīng)用;1997年03期
10 劉社會;;評介《漢語語言文字啟蒙》[J];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宏梅;也談漢字教學──兼述漢字與漢文化內(nèi)涵[J];語言與翻譯;2000年02期
2 陳曦;關(guān)于漢字教學法研究的思考與探索——兼論利用漢字“字族理論”進行漢字教學[J];漢語學習;2001年03期
3 王寧;漢字教學的原理與各類教學方法的科學運用(上)[J];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4 魏延慶;談漢字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趙野風;漢字教學一得[J];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譚海濤;利用漢字的文化性進行漢字教學[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7 張曉明;漢字教學制約因素分析[J];求實;2005年S1期
8 胡甲昌;;依形釋義,以聲串字——探索漢字教學新途徑[J];漢字文化;2006年06期
9 江新;;“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漢字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2期
10 張紹梅;;試探漢字教學的網(wǎng)絡(luò)整合策略[J];文學教育(上);2007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江新;;針對西方學習者的漢字教學:認寫分流、多認少寫[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徐軼瑋;;從漢語層級性看對外漢語漢字教學[A];第七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國家漢辦赴印尼漢語教師志愿者 王革英;應(yīng)重視海外漢字教學[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2 鄧興軍;專家呼吁強化漢字教學[N];無錫日報;2008年
3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yīng)用研究所研究員 佟樂泉;規(guī)范漢字為教學提供強有力支持[N];中國教育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漢字教學設(shè)計及其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光創(chuàng);利用漢源語素提高對越漢字教學效率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柳穎;論漢字文化因素與漢字教學[D];黑龍江大學;2011年
2 田海麗;泰國華裔幼兒漢字教學研究[D];廣州大學;2012年
3 張丹;部件核心織網(wǎng)法在非漢字文化圈漢字教學中的應(yīng)用[D];渤海大學;2015年
4 朱啟超;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漢字教學研究[D];渤海大學;2015年
5 嚴旭;初級少兒對外漢語教材與低年級小學語文教材漢字教學的對比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6 TRUONG VAN CHIEN(張文戰(zhàn));越南河內(nèi)開放大學綜合課堂中漢字教學受眾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7 何毅;對外漢語漢字字理教學法初探[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8 吳晶;泰國漢字教學現(xiàn)狀與教學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9 石佳輝;對外漢語教學視野下的漢字教學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10 姜南;對蒙初級漢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16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81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