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印尼學生緣由目的類詞語的混淆特征及成因
本文選題:緣由目的類詞語 + 易混淆詞 ; 參考:《華文教學與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在使用緣由目的類詞語時,韓國學生最易出現(xiàn)緣由類詞語之間混淆,日本學生最易出現(xiàn)跨語義類混淆,印尼學生最易混淆連詞和介詞。三者共通的混淆特點是,都出現(xiàn)了"為?為了"和"因→因為1"的混淆;當用緣由詞語"因為1""因為2"時誤用了目的詞"為、為了";混淆的焦點是當用詞"因為1"。導致混淆的主要因素有漢語各詞詞義、功能、搭配、韻律和語體的差別;學習者母語影響;學習者學習和教學的影響等。
[Abstract]:The Korean students are the most likely to appear confusion between the causative words, the Japanese students are the most prone to cross-semantic confusion, and the Indonesian students are the most likely to confuse conjunctions and prepositions.The common feature of the confusion among the three is that there is a "for?"The confusion between "for" and "because of 1"; when the word "because" "because" "2" is misused with the word "for, for"; the focus of confusion is when the word "because 1" is used.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confusion 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eanings, functions, collocations, prosody and style of Chinese words; the influence of learners' mother tongue; the influence of learners' learning and teaching.
【作者單位】: 北京華文學院培訓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不同母語背景的漢語學習者詞語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2009JJD740005)~~
【分類號】:H195.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屈哨兵;;“由于”句的語義偏向[J];中國語文;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晉霞;;論“由于”與“因為”的差異[J];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04期
2 曾丹;;漢語因果語篇連貫的研究現(xiàn)狀[J];人文論譚;2010年00期
3 儲澤祥;陶伏平;;漢語因果復句的關(guān)聯(lián)標記模式與“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J];中國語文;2008年05期
4 吳鋒文;;新時期以來漢語復句基礎研究綜觀[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5 劉靜文;;揚州市服務行業(yè)語言使用狀況調(diào)查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年01期
6 張斌;林樂青;李光赫;張北林;;基于語料庫的日漢因果復句對比研究——以「オカゲデ」句為中心[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年01期
7 張斌;李光赫;吳世蘭;林樂青;;基于語料庫的因果復句日漢對比研究——以「セイデ」句為中心[J];語文學刊;2014年06期
8 鄒善軍;吳世蘭;李光赫;;表示事態(tài)原因的日語因果復句漢譯策略研究——以“因為p,所以q”的對應關(guān)系為中心[J];語文學刊;2015年1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芳蘭;現(xiàn)代漢語語義韻的理論探索與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吳黃青娥;漢越復句關(guān)聯(lián)標記模式比較[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肖任飛;現(xiàn)代漢語因果復句優(yōu)先序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紅妮;漢語非句法結(jié)構(gòu)的詞匯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黎洪;漢語偏正復句句序變異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6 張雪瑩;俄語中的因果關(guān)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7 張?zhí)锾?與代詞“并入”相關(guān)的雙音詞的詞匯化與語法化[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國宏;基于主觀性理論的漢語鏡像成分句法和語義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9 曹沸;漢語中介語因果篇章連接標記習得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10 李帥;鳩摩羅什譯經(jīng)述賓結(jié)構(gòu)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銃;現(xiàn)代漢語因果范疇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2 劉暢;表因果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倪重陽;現(xiàn)代漢語因果連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周洋;現(xiàn)代漢語原因介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王楠;因果復句日漢對比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6 宋月;“由于NP的原因/關(guān)系”格式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7 汪茜;“除非”、“只有”的主觀性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8 周明燕;印尼留學生因果連詞習得分析及教學策略[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9 金學江;因果復句中日對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10 張斌;表示事態(tài)的因果復句日漢對比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普;關(guān)于語感與流通度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馮珍娟;詞義表達歧義分析[J];昌吉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本文編號:1736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736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