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的語言政策動力
本文選題:“一帶一路” 切入點:語言政策 出處:《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一項系統(tǒng)復雜的工程,充分把握現(xiàn)實需求,制定與此相關的語言政策,發(fā)揮語言教育的最大功能,才能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好多層次、多渠道的語言服務工作,保障“五通”的實現(xiàn)。語言政策的制定受多種條件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社會語言環(huán)境、全球化浪潮、新語言觀和語言需求作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影響語言政策制定的主要動力,是我國制定語言政策的重要依據(jù)。通過對語言政策動力系統(tǒng)全面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確立語言政策問題和目標,審慎進行語言規(guī)劃和政策文本的構(gòu)建,助力“一帶一路”中國際通用語言、區(qū)域通用語言、關鍵語言、小語種語言的儲備和專門語言服務人才的培育,從而真正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語言服務保障。
[Abstract]:The strategy of "Belt and Road" is a systematic and complex project. Only by fully grasping the actual needs, making relevant language policie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ximum function of language education can we do many leve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Multi-channel language services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ive links". The formulation of language policies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conditions. The social and linguistic environment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Belt and Road",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The new language view and the language demand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that influence the language policy formulation in Belt and Road's strategy, and are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our country to formulate the language polic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policy dynamic system, In order to better establish language policy issues and objectives, carefully carry out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text construction, and help "Belt and Roa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regional common language, key language, The reserve of minority language langua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ized language service personnel provide language service guarantee for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H1-01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小川;萬麗萍;;語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構(gòu)成及價值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唐發(fā)鐃;;調(diào)整語言政策芻議[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李英姿 南開大學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美國語言政策:“容忍”中的同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教育部語信司;“中法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比較研究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N];語言文字周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田鵬;認同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阿拉騰寶力格;蒙古族家庭語言政策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3 周朝虹;當代俄羅斯語言政策研究(1991-2015)[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年
4 李英姿;美國語言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5 熊南京;二戰(zhàn)后臺灣語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袁辰霞;新時期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王松濤;語言政策發(fā)展與語言保護意識演進[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冬梅;論美國的語言政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陳雯;德國對非洲的語言政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3 王愛珊;對外文化政策視角下的德國對外語言政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4 張婷;關于尼日利亞民族國家建構(gòu)中語言現(xiàn)狀與語言政策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5 王丹;近30年中美語言政策的比較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王榮;《歐洲“唯英語獨尊”?質(zhì)疑語言政策》第一章翻譯實踐報告[D];新疆大學;2015年
7 洪譽文;《語言多樣性和語言政策對教育普及與教育公平所起的作用》文本翻譯實踐報告[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8 孟俊雅;《歐洲“唯英語獨尊”?質(zhì)疑語言政策》第三章翻譯實踐報告[D];新疆大學;2015年
9 黃茜;《歐洲“唯英語獨尊”?質(zhì)疑語言政策》第五章翻譯實踐報告[D];新疆大學;2015年
10 田成鵬;哈薩克斯坦獨立后語言政策的演變及對俄語的影響[D];新疆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564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56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