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論文 >

基于語料庫的英漢狀態(tài)變化動詞語義-句法界面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23 22:35

  本文關鍵詞: 狀態(tài)變化 作格動詞 自主性 語義-句法界面 出處:《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語言學家們認為,動詞語義和表層句法之間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為了探究語義相同的動詞在句法表現(xiàn)上是否具有跨語言共性,本研究對部分英漢狀態(tài)變化(COS)動詞的語義-句法界面進行基于語料庫的比較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狀態(tài)變化動詞的句子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出高度統(tǒng)一性,都為作格動詞,具有使役性轉(zhuǎn)換用法和結(jié)果結(jié)構(gòu);漢語狀態(tài)變化動詞的句子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出更豐富的多樣性,大部分動詞是作格動詞,具有使役性轉(zhuǎn)換用法,但多數(shù)動詞沒有結(jié)果結(jié)構(gòu)。分析認為,導致這些差異的重要原因是英漢COS動詞在核心語義和詞根意義上存在差別。
[Abstract]:Linguists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re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 semantics and surface syntax.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verbs with the same semantics have cross-linguistic commonness in syntactic expression. This study makes a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interfaces of some English and Chinese state change verbs. It is found that the sentence structure of English state change verbs shows a high degree of unity. They are all case verbs with causative transformation usage and result structur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of Chinese state change verbs shows more diversity. Most verbs are case verbs with causative transformation usage, but most of them have no result structur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se differences i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ore semantics and root meaning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S verbs.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基于語料庫的英漢狀態(tài)變化動詞事件結(jié)構(gòu)比較研究”(14YJA74005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事件結(jié)構(gòu)理論的漢英動詞體特征比較研究”(15BYY014)
【分類號】:H146;H314
【正文快照】: 1.引言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語言學家們發(fā)現(xiàn),動詞語義和表層句法之間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句法結(jié)構(gòu)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動詞的詞匯特點。其中最著名的是PerlmutterPostal(1984:97)提出的“普遍聯(lián)系假說”:語言中存在著各種普遍語法規(guī)則,能從句子的語義預知在這一語句中出現(xiàn)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斌;;詞匯·語義·認知·語料庫——比利時魯汶大學Dirk Geeraerts教授訪談錄[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2 金立鑫;王紅衛(wèi);;動詞分類和施格、通格及施語、通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年01期

3 董杰;韓志剛;;論“使”字句的句式意義[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4 嚴辰松;;漢語沒有“中動結(jié)構(gòu)”[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馬志剛;;英漢非賓格結(jié)構(gòu)的跨語言差異[J];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02期

6 王文斌;羅思明;劉曉林;于善志;;英漢作格動詞語義、句法及其界面比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03期

7 牛保義;;“把”字句語義建構(gòu)的動因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8年02期

8 王文斌,徐睿;英漢使役心理動詞的形態(tài)分類和句法結(jié)構(gòu)比較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9 夏曉蓉;英漢V-R結(jié)構(gòu)與非賓格現(xiàn)象[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3期

10 張伯江;論“把”字句的句式語義[J];語言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謝海林;;曾國藩與道光后期詩壇的宗黃之風[J];文學遺產(chǎn);201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坡;桐城派尺牘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弘韜;清代的韓愈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3 王民德;晚清碑學思潮研究(1814-1911)[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4 陳冠偉;晚清湖湘禮學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5 蔣正治;咸同時期湘軍詩人群體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6 張盈袖;何紹基書法及其書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7 段志強;顧祠會祭研究(1843-1922)[D];復旦大學;2013年

8 程仲霖;晚清金石文化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9 韋淵;清代唐楷:帖學到碑學的橋梁[D];浙江大學;2013年

10 陳大利;《華山碑》與清代碑學[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龍建春;曾國藩詩論發(fā)微[J];婁底師專學報;199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丹;包世臣書學的重新審視[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敬敏,劉焱;比字句強制性語義要求的句法表現(xiàn)[J];漢語學習;2002年05期

2 劉艷茹;;句法與語義接口研究的現(xiàn)狀與趨勢[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3 王紅旗;;名稱名詞的句法表現(xiàn)[J];對外漢語研究;2005年00期

4 于善志;;最簡方案視角下的不可解特征及其句法操作[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張滟;;話題鏈的句法-話語界面研究——漢語話語導向類型特征的一個表現(xiàn)[J];現(xiàn)代外語;2012年02期

6 周慧先;試析信息焦點及其句法表現(xiàn)手段[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7 劉順;一價名詞及其句法表現(xiàn)形式[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楊永忠;;“的”的句法地位及相關理論問題[J];漢語學報;2008年03期

9 謝曉明;王宇波;;管控動賓超常搭配的若干句法因素[J];語文研究;2009年02期

10 王玨;漢語生命范疇及其詞匯、詞法、句法表現(xiàn)[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紅旗;;也談類指(提要)[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2 高迎澤;張瑾;;命題、語用與動詞句法表現(xiàn)的多樣性[A];2007年全國現(xiàn)代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刁世蘭;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羅天華;施格語言的形態(tài)—句法關聯(lián)[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亞迪;致使義形謂句的句法—語義接口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年

2 段彎彎;基于語義知識庫的基本角色范疇句法實現(xiàn)的語義制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年

3 邵琛欣;《韓非子》工具格的句法表現(xiàn)及相關問題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4 朱佳蕾;形態(tài)句法界面:漢語動名復合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韓婷;鋼琴教學中“音樂句法”的培養(yǎng)[D];天津音樂學院;2013年

6 趙國軍;從句法偏移看主觀性對句法的介入[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晉;英漢給予類動詞的概念化特點和句法表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蕾;“是……的”句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平面的分析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邵靈琳;論漢語“小夸張”[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靜;“V起”的句法、語義及語法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584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4584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c51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