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我說故我在”的媒介神話——媒介信息方式“構建主體”的語言學機制剖析
本文關鍵詞:解構“我說故我在”的媒介神話——媒介信息方式“構建主體”的語言學機制剖析
更多相關文章: 馬克·波斯特 媒介神話 信息方式 語言結構 主體建構
【摘要】:馬克·波斯特在《信息方式》和《第二媒介時代》中關于媒介信息方式如何"建構主體"的功能學說,其實是在解構"我說故我在"的媒介神話。媒介"主體建構"功能的實質,就是媒介在虛假的意識形態(tài)層面所發(fā)揮的"主體"招魂的功能,即被媒介信息方式建構的"主體"實際上是"他我"而不是"主我",是"我被說故我在"而不是"我說故我在"的產物。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蘭州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資助項目(12BXW03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0;G206.2
【正文快照】: 作者李曦珍,博士,蘭州大學教授;馬a\,蘭州大學經濟學院。(蘭州730000)美國加州大學歷史學教授馬克·波斯特所謂的“信息方式”向人們暗示道,人類社會歷史可按符號交換情形中的結構變化區(qū)分為不同時期,每個時期所采用的符號交換形式都包含著意義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以及意義的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勃;索緒爾及其現代語言學思想試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王曰珠;漢英諺語中共存的女性歧視現象及其原因[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3 張雪梅;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新探[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馮小釘;語言消亡與保護語言多樣性問題的研究評述[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黃穎;;文學形態(tài)與媒介變革——對網絡文學的檢視與評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張勁松;;擬真時代:鮑德里亞媒介理論的后現代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7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類型電視欄目的興起及發(fā)展進路[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賀衡艷;;大學生偶像崇拜問題調查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9 賀衡艷;;大學生偶像崇拜問題調查報告[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李慶林;;論傳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對象和方法[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文秀;;第三種大眾文化理論——波德里亞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丁寧;;全球化語境與中國古典美術芻議[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王子舟;;論圖書館學的相關學科[A];第四次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曹書樂;;新聞集團進入中國媒介市場行為研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5 劉泓;;虛擬游戲的身份認同——網絡游戲的文化體驗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6 李明偉;;“傳播技術決定論”辨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7 鄭志勇;;網絡社會群體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8 張冠文;;信息時代青少年媒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9 宋奎波;陳紅兵;;媒介分析學派的媒介技術社會影響思想述評[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10 肖云帆;;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民主與媒介素養(yǎng)——基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組媒介觀與方法論的思考[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馮軍;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業(yè)的形態(tài)呈現與成因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7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8 陳明達;多樣性與有限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程郁儒;民族文化傳媒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10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惠;中國電視綜藝娛樂節(jié)目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項超婕;淺談在CBI理念下完善中國雙語教學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蘇章海;進化與融合:中西語言學元語言關鍵詞系統(tǒng)對比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吉瑞;魯迅與《河南》[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余國靜;從盧廣作品看紀實影像特性[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7 吳演麗;論尼爾·波茲曼的電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8 韓韜;網絡電視的傳播優(yōu)勢與發(fā)展路徑[D];湘潭大學;2010年
9 袁佳穗;虛擬環(huán)境下的人際互動[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陳卓;未成年人手機媒體信息的法律保護[D];蘇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63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6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