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學生說服型演講中的模糊限制副詞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美大學生說服型演講中的模糊限制副詞研究
【摘要】:本研究基于國內(nèi)外學者關于模糊限制語以及模糊限制副詞的研究,依據(jù)國內(nèi)外公認的模糊限制副詞分類方法,以筆者自建的小型中國、美國大學生說服型演講語料庫為研究對象,從說服型演講常用的建立信譽度、使用證據(jù)以及情感訴求等增強說服力方法的角度,對比、分析了中、美大學生語料庫文本中模糊限制副詞使用特點。結果發(fā)現(xiàn),整體上看,中國大學生在使用模糊限制副詞時與美國大學生有很大相似性,并不存在詞匯過于貧乏的現(xiàn)象;同時中國大學生在使用這些副詞時也有自己的特點:對某些高度可能性副詞以及低度可能性副詞缺乏足夠的認知,高頻率副詞、高度不定程度副詞的使用都低于美國大學生,使用近似模糊限制副詞時缺乏正式文體的意識等。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jīng)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關鍵詞】: 語料庫說服型演講 模糊限制副詞 說服手段
【分類號】:H146.2;H314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基于扎德(L.Zadeh)的“模糊集理論”(FuzzySet Theory),認知語言學創(chuàng)始人喬治·拉卡夫(George Lakoff)教授1972年提出“模糊限制語”(hedges)的概念,開啟了模糊限制語研究的先河。70年代起,一些學者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分類(Prince et al.1982,Hübler 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愛莉;模糊限制語與言語交際[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S1期
2 楊毓雋;模糊限制語與言語交際[J];外語教學;2002年04期
3 蘇遠連;英漢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和功能[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袁邦株,周瑞珍;模糊限制語與禮貌原則[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王金娟;模糊語言的獨特功能[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6 戴建東;試論模糊語言的交際功能[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7 劉珍;模糊限制語與母語遷移[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戴秋菊,郭婷;學術論文中模糊限制語的人際功能初探[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胡亮才;論“模糊語言”的外延和內(nèi)涵[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朱怡;淺析模糊限制語在政治訪談中的表現(xiàn)形式[J];寧夏黨校學報;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黃碎歐;;商務英語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項秀珍;;外交語篇中模糊限制語的人際意義——以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答記者問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林生趣;;醫(yī)學英語模糊語及其漢譯[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崔鳳娟;庭審語篇中模糊限制語的順應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鄭志進;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及其在話語生成和理解中的認知語用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建容;中英文語言學專著前言中模糊限制語對比研究—順應論視角[D];西南大學;2009年
2 周莉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學術論文模糊限制語應用對比研究[D];燕山大學;2009年
3 李鴻偉;模糊限制語交際意圖的語用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4 孫小孟;論模糊限制語在《遠離塵囂》中的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5 連文斌;模糊語言的修辭功能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閻燕;中英新聞報道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7 王娟;基于關聯(lián)論的外交模糊限制語的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蕾;模糊語言及其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9 楊榮麗;語境對模糊限制語的影響與制約[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10 楊毓雋;模糊限制語的語用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0823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8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