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禁忌語的隱喻:轉喻雙向度耦合述略
本文關鍵詞:中西方禁忌語的隱喻:轉喻雙向度耦合述略
【摘要】:禁忌語不僅是語言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更是人們認識和表達抽象概念的強有力工具。研究擬在判定全體辭格的認知本質及屬性的基礎上,仰重認知語言學理論,結合具體實例,在細劃禁忌語界域的同時剖解現(xiàn)象背后的隱喻-轉喻雙重孳乳理據(jù)。對禁忌語的理論分析,有助于為探討其他辭格的發(fā)生理拓提供可資借鑒的樣板和視角。
【作者單位】: 西安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關鍵詞】: 禁忌語 隱喻 轉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漢復合結構的語法語義互動研究”(12BYY01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青年項目“基于ERP實驗的隱喻認知神經(jīng)機理研究”(11YJC740094) 陜西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認知隱喻學的理論適用性研究”(13JZ071)
【分類號】:H03
【正文快照】: 禁忌語是指在人類交際過程中牽涉他人隱私不雅主題或內容之語言現(xiàn)象!皌aboo”一詞肇始于18世紀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首先發(fā)現(xiàn)太平洋湯加群島當?shù)赝林用竦牧曀撞⑴谥瞥龅男略~,意為“神圣的”和“不可侵犯的”。我國《說文解字》對“忌”早有簡要的解釋:“忌,憎惡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舒江;;禁忌語與委婉語之認知視角解讀[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1期
2 王文戈;隱喻的文化功能[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傅杰;;漢英禁忌語的禁忌手段分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4 邱文生;;修辭認知與翻譯[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5 何愛晶;;英語修辭格系統(tǒng)新探[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6 張愛容;;從認知角度看英漢語言禁忌現(xiàn)象[J];雞西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7 陸儉明;;關于漢語修辭研究的一點想法[J];修辭學習;2008年02期
8 邵敬敏;;探索新的理論與方法 重鑄中國修辭學的輝煌[J];修辭學習;2008年02期
9 蓋飛虹;;淺談英漢委婉語對比研究中的分類問題[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溫鎖林;行玉華;;當代漢語排除式范疇化現(xiàn)象的認知與修辭動因[J];當代修辭學;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洪波;胡曉;;以身體部位隱喻為例論隱喻的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3 張志宏;董粵章;;習語演進的認知詮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應決策模式的認知言語交際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王揚;語用預設的特征及其認知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姜_,
本文編號:9859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8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