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與商周禮儀及其歌詠——漢文化歌唱傳統(tǒng)探源
本文關(guān)鍵詞:“言”與商周禮儀及其歌詠——漢文化歌唱傳統(tǒng)探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言 口簧說話 商周禮儀 歌永言 歌唱傳統(tǒng)
【摘要】:本文以卜辭、周代銘文材料的訓釋解讀為依據(jù),對商代、周初禮儀及其歌詠情況作了梳理,得出如下觀點或推斷:甲文"言"之初義取象于"口簧說話",口簧用以表情達意,說話交流的功能是后世"言"字派生出"言語"之義的根據(jù);口簧樂器演奏所具有的"以樂傳語"、"以語定樂"之特點,正是后世"歌永言"傳統(tǒng)"以樂傳辭"、"以文化樂"的原初范型。以口簧說話為造字背景的同源異構(gòu)字言、舌、告,在卜辭時代其語言學意義和人文內(nèi)涵已漸分化,其字指義始有所偏重而各有不同。先秦文獻所謂饗、食、燕則是由卜辭告、舌、言三禮進化而來?诨裳葑嗟"以樂傳語"、"以語定樂"之特點確曾影響了商周儀式歌詠,進而促進了漢文化"歌永言"這一歌唱傳統(tǒng)的形成與建構(gòu)。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 言 口簧說話 商周禮儀 歌永言 歌唱傳統(tǒng)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詩詞曲源流史”(項目編號:11&ZD10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21
【正文快照】: 中國傳統(tǒng)歌唱形式的特點是什么,詩文與音樂的關(guān)系究竟如何?文史界的學者很容易聯(lián)想到《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這一命題。至于此一命題的闡釋,多數(shù)文史學者——包括本人,因缺乏具體的音樂實踐知識,難免流于浮泛。作為一個音樂的門外漢,筆者之所以敢斗膽再次提起這個話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正國;;關(guān)于“龠”的考證諸家異說析辨[J];音樂研究;2011年01期
2 劉正國;笛乎籌乎龠乎——為賈湖遺址出土的骨質(zhì)斜吹樂管考名[J];音樂研究;1996年03期
3 許維恲;鄉(xiāng)禮考[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47年00期
4 宋鎮(zhèn)豪;;甲骨文中的夢與占夢[J];文物;2006年06期
5 李學勤;;清華簡《系年》及有關(guān)古史問題[J];文物;2011年03期
6 李純一;;說簧[J];樂器;1981年04期
7 方建軍;東周簫音階結(jié)構(gòu)探索[J];樂器;1996年02期
8 曾遂今;口弦“話語”[J];中國音樂;1985年01期
9 薛藝兵;中國口簧的形制及其分類[J];中國音樂學;199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秀華;西周金文六種禮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啟榮;“大叔完聚”之“完、聚”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2 孔令梅;;道教承負說淺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劉湘蘭;;論儒釋道夢觀念對六朝志怪小說的楔入[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張衛(wèi)東;略論孔子的軍事思想[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丁進;;利簋銘“歲鼎克”的再認識——兼論“歲星當空”諸說的困難[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6 李飛;嚴耕;;《左傳》生態(tài)環(huán)境思想解讀[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2期
7 張漢東;秦始皇個性心理試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周祖琳;;雙重燈影——淺論蘇軾詠史詩特點之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9 李世佳;李毅忠;;莒子展輿、庚輿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胡振勤;;“羊”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時;;郭沫若《金文所無考》補正[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2 郭萬青;;《國語》中的“曰”字與“云”字分析[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3 李家浩;;關(guān)于姑馮句擟的作者是誰的問題[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4 蕭紅顏;;居丘、起墳與筑臺[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9年
5 劉麗文;;《左傳》與《周易》的哲學化[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6 黃錫全;;尖足空首布新品續(xù)考[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六輯)[C];2006年
7 鄭杰祥;;二里崗甲骨卜辭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8 徐杰令;;略論春秋邦交中的使節(jié)[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9 逄方慧;;也談甲骨文“哻”字[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10 金洋;;《類纂》五片商榷及甲骨文“疾”“夢”字形辨析[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4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姚曉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燕;《周禮》所見王室起居職官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郭國權(quán);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孫赫;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人才引進[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發(fā);商代武丁時期甲骨軍事刻辭的整理與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偉婷;吳潛任官慶元府時期詞作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利娜;先秦儒家農(nóng)業(yè)觀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3 張f替,
本文編號:9663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6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