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級差資源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21:29
本文關鍵詞: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級差資源的對比研究
【摘要】:評價系統(tǒng)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對人際意義研究的新發(fā)展。其中,“級差”是跨越評價系統(tǒng)的分級機制,是作者利用一些語言資源在強度、數(shù)量、范圍等方面調節(jié)聲音強弱,體現(xiàn)“態(tài)度”和“介入”程度的語義資源。級差系統(tǒng)已被用于不同語類的語篇分析,但是在學術語篇中仍未受到廣泛關注。本研究旨在通過實際語料觀察和分析,揭示級差資源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的具體使用和運作,著重觀察和分析了級差資源的使用頻次、分布特點、語義實現(xiàn)方式及運作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比較了級差資源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使用上的異同。為此,作者以發(fā)表于2011-2013年12個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的72篇研究論文為研究語料(其中,自然學科類論文36篇,共286,459詞;社會學科類論文36篇,共284,737詞),對其級差資源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Excel和SPSS作為分析工具。通過數(shù)據(jù)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級差資源的使用頻次、分布特點、語義實現(xiàn)方式和運作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既有趨同也有差異。具體地,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級差資源的使用頻次上,而在級差資源的分布特點、語義實現(xiàn)方式和運作上則有較多趨同。從級差資源總體使用頻次上看,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在級差類型選擇上兩者各有特點。具體地,自然學科研究論文中使用較為頻繁的級差資源主要表現(xiàn)為“語勢”和“聚焦”。其中,“語勢”主要通過對“模態(tài)”、“過程”和“品質”的“強化”實現(xiàn),其次通過對“數(shù)目”和“體積”的“量化”實現(xiàn),較少通過對“范圍”的“量化”和對“數(shù)量”的“強化”實現(xiàn)!熬劢埂敝饕憩F(xiàn)為“模糊”。在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使用頻繁的級差資源同樣表現(xiàn)為“語勢”和“聚焦”。其中,“語勢”主要通過對“模態(tài)”、“過程”的“強化”和對“數(shù)目”的“量化”實現(xiàn),其次通過對“品質”的“強化”和對“體積”的“量化”實現(xiàn),同樣較少通過對“范圍”的“量化”和對“數(shù)量”的“強化”實現(xiàn)!熬劢埂敝饕憩F(xiàn)為“清晰”。對比發(fā)現(xiàn),“模糊”、對“范圍”的“量化”以及對“模態(tài)”和“數(shù)量”的“強化”在自然學科研究論文中使用更頻繁。對“數(shù)目”的“量化”和對“過程”的“強化”在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使用更頻繁。就分布而言,級差資源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都集中分布于“結論”部分,其次是“結果和討論”以及“引言”部分,在“方法”部分使用最少。但是各級差類型的分布在兩個語料中又各有特點。具體而言,在自然學科研究論文中“清晰”集中分布于“結論”部分,在“結果和討論”部分使用最少。而“模糊”的分布恰好與其相反。對“數(shù)目”的“量化”集中分布于“引言”部分,在“方法”部分使用最少。對“體積”、“范圍”的“量化”以及對“品質”、“過程”和“模態(tài)”的“強化”都在“結論”部分使用最多,同樣在“方法”部分使用最少。對“數(shù)量”的“強化”集中分布于“結果和討論”部分,同樣在“方法”部分使用最少。在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清晰”集中分布于“方法”部分,在“結果和討論”部分使用最少!澳:焙蛯Α皵(shù)目”的“量化”都集中分布于“引言”部分,但前者在“結論”部分使用最少,后者在“方法”部分使用最少。對“體積”的“量化”集中分布于“結果和討論”部分,在“引言”部分使用最少。對“范圍”的“量化”在“結論”部分使用最多,在“結果和討論”部分使用最少。對“品質”、“過程”和“模態(tài)”的“強化”都在“結論”部分使用最多,在“方法”部分使用最少。對“數(shù)量”的“強化”集中分布于“結果和討論”部分,同樣在“方法”部分使用最少。比較而言,對“數(shù)目”的“量化”,對“品質”、“過程”、“模態(tài)”和“數(shù)量”的“強化”的分布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沒有明顯差異。級差資源的語義實現(xiàn)方式及運作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沒有差異。在兩個文本中對“態(tài)度”的分級都主要由副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模態(tài)詞和動詞展現(xiàn),通過獨立/分隔詞項和語義溶解兩種方式實現(xiàn)。其中,對“態(tài)度”的“量化”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都主要由數(shù)量詞、表示實體“數(shù)目”、“大小”、“分量”、“力度”和“范圍”的形容詞和表示“范圍”的副詞等詞匯語法資源展現(xiàn),主要通過獨立/分隔詞項的方式實現(xiàn)。對“態(tài)度”的“強化”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研究論文中都主要由表示“品質”的形容詞及其比較級或最高級,修飾“品質”、“過程”和“數(shù)量”的程度副詞、方式副詞和限制性副詞,模態(tài)詞和某些動詞等詞匯語法手段展現(xiàn),通過獨立/分隔詞項和語義溶解兩種方式實現(xiàn)。對“態(tài)度”的“清晰化”和“模糊化”主要由某些形容詞和副詞展現(xiàn),通過獨立/分隔詞項的方式實現(xiàn)。本研究有助于進一步證實級差系統(tǒng)的普適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能夠深化對學術論文中級差資源的使用頻次、分布特征、語義實現(xiàn)方式及運作的理解。此外,本研究能夠為學術論文的寫作和教學提供借鑒和指導,促進學術論文更好實現(xiàn)其交際功能。
【關鍵詞】:級差資源 研究論文 自然學科 社會學科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36
【目錄】:
- ABSTRACT4-7
- 摘要7-13
- CHAPTER I INTRODUCTION13-16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3-14
- 1.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16-29
- 2.1 The Description of APPRAISAL System16-22
- 2.1.1 The ATTITUDE system17-18
- 2.1.2 The ENGAGEMENT system18-19
- 2.1.3 The GRADUATION system19-22
- 2.2 The Studies on APPRAISAL System Abroad and at Home22-27
- 2.2.1 The studies on APPRAISAL system abroad23-24
- 2.2.2 The studies on APPRAISAL system at home24-27
- 2.3 A Summary of Previous Studies on APPRAISAL System27-29
- CHAPTER III METHODOLOGY29-34
- 3.1 Research Questions29-30
- 3.2 Data Collection30
- 3.3 Data Processing30-34
- CHAPTER IV RESULTS AND DISCUSSION34-90
- 4.1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GRADUATION Resources in ResearchArticles in Phys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34-49
- 4.1.1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GRADUATION resources in researcharticles of physical sciences35-41
- 4.1.2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GRADUATION resources in researcharticles of social sciences41-49
- 4.2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GRADUATION in ResearchArticles in Phys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49-72
- 4.2.1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GRADUATION in researcharticles of physical sciences49-60
- 4.2.1.1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QUANTIFICATION inresearch articles of physical sciences49-53
- 4.2.1.2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INTENSIFICATION inresearch articles of physical sciences53-58
- 4.2.1.3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SHARPEN and SOFTEN inresearch articles of physical sciences58-60
- 4.2.2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GRADUATION in researcharticles of social sciences60-72
- 4.2.2.1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QUANTIFICATION inresearch articles of social sciences60-64
- 4.2.2.2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INTENSIFICATION inresearch articles of social sciences64-70
- 4.2.2.3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SHARPEN and SOFTEN inresearch articles of social sciences70-72
- 4.3 The Parallel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GRADUATION Resources inResearch Articles between Phys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72-90
- 4.3.1 The parallel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GRADUATION resources in research articles between physical sciences andsocial sciences72-81
- 4.3.2 The parallel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for GRADUATION in research articles between physical sciences and socialsciences81-90
- CHAPTER V CONCLUSION90-93
- 5.1 Major Findings90-91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91-92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92-93
- REFERENCES93-99
- APPENDIX99-104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104-105
- ACKNOWLEDGEMENTS10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杰;王啟偉;;評價理論視角下英語書面語寫作教學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05期
2 苗興偉;;英語的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J];山東外語教學;2007年02期
3 張先剛;;評價理論對語篇翻譯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7年06期
4 徐玉臣;;科技語篇中的態(tài)度系統(tǒng)研究[J];外語教學;2009年04期
5 張美芳;語言的評價意義與譯者的價值取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07期
6 李發(fā)根;;評價的識別、功能和參數(shù)[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11期
7 王振華;評價系統(tǒng)及其運作——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8 袁傳有;胡錦芬;;律師代理詞中介入資源的順應性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3期
9 何建敏;范海遐;;英語社會科學論文引言的介入評價意義分析[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魏在江;;語用預設的語篇評價功能——語篇語用學界面研究[J];中國外語;2011年02期
,本文編號:9443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44322.html